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研究

2021-04-16王冬霓

出版广角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民音乐出版社民族音乐音乐作品

【摘要】文章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为例,详细分析了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内容,探讨编制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选择、曲目比例问题。提出编写小学音乐教材应基于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出的要求;从选材、曲目设置、单元主题设计等多个方面筛选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内容,确保音乐教材内音乐作品、特色曲目布设的合理性。

【关  键  词】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王冬霓,南京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5.025

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往往通过增加大量民族化、生活化、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曲目拓展学生体验音乐文化的范围,但由于各类教材单元模块、曲目内容的差异性,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效果会有明显区别。因此,在编写小学音乐教材时,编者应基于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出的要求,从选材、曲目设置、单元主题设计等多个方面筛选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确保教材内音乐作品、特色曲目布设合理。

一、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界定

音乐教材是教师用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学习音乐技能的教学材料,包括参考书刊、教学影片、录像磁带、唱片等辅助性教学材料。根据《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材的定义已经从原有的教科书转移至教师可用的各类教学资源[1]。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音乐教科书是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主要指导工具。小学音乐教材编写要基于新课标的课程建设要求,以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核心素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编者须根据音乐学科的教育任务,结合学生认知、兴趣等特点,建立具有合理深度及范围的音乐知识体系。

二、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原则

1.注重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要在音乐学科育人的要求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材中渗透大量的德育元素,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材内符合德育要求的音乐作品及曲目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与熏陶中健全人格[2]。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强调单元主题,在教材编写中加大了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及情感体验的力度,将音乐审美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成为具有高素质和道德意识的公民。

2.注重音乐多元化辐射

小学音乐教材的编者往往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原则,并借助生活化、情境化音乐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中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编者多在音乐作品欣赏中突出教材编写内容的多元化,如将新鲜元素注入各主题单元,包括民族音乐、国外音乐等,使学生的文化视角不断拓展。通过小学音乐知识体系的完善使学生全面感知音乐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风格的变化。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第3册教材(上)编入了贴合学生生活的《早上好》《时间像是小马车》《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等曲目,以及《我的家乡在日喀则》《在北京的金山上》等带有区域特色和家乡情怀的音乐作品[3],并融合《在钟表店里》《鸟店》《阿细跳月》等特色管弦乐曲,将多元化的音乐内容渗透到学生音乐基础的教育活动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人民音乐出版社依据音乐课程的要求,编写的音乐教材注重学生兴趣及审美体验,并在各音乐主题单元中增加带有民族特色、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使学生在感知音乐作品、积累音乐素养与技能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4]。如穿插精美图片、动画、特色人物图像,帮助学生系统地感知民族音乐特色,深入体会地域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在民族音乐的传播与鉴赏中培养爱学生的国意识。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第4册中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例,该作品表达了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歌词“郎郎扯光扯”“罗儿”等带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突出了乐曲的艺术效果。歌曲旋律中的音域仅有六度,便于小学生学习。又如曲目《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对地域文化、民族特点、地理环境的描述,在呈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唱中体会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并在歌曲伴奏、合作学习中增强文化感知能力。曲目《打花巴掌》是儿歌的一种,帶有民歌音调、地区音乐游戏文化,整体旋律流畅欢快,便于学生在2/4拍子、五声商调式的学习中参透民族音乐中的音调、节拍、作词特色,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意识奠定基础。

4.注重中西音乐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工作紧扣“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在一至三年级音乐教材中通过融合中西方音乐给予学生多元化的音乐体验[5]。在此基础上,人民音乐出版社注重选材的全面性,并合理分配小学音乐教材中中西方音乐作品的容量及比重。

三、小学音乐教材选曲方向分析

1.曲目数量

第一,曲目数量分析。小学音乐教材中曲目数量设置的合理性同样影响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至六年级教材中共有曲目240支,其风格多样,包括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经典儿歌、西方乐曲等。在现有的教材曲目中,约有72%为中国音乐作品,国外音乐作品数量为28%,说明对于处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其在音乐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并在音乐作品的感知中培养其音乐素养、道德品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意识[6]。此外,统计一至六年级小学音乐教材曲目数量可知,一至二年级教材中的曲目总数明显多于三至六年级,且在各类曲目中学唱、欣赏、演奏、选唱、选听单元中的曲目数量有较大差异。人民音乐出版社所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一至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演奏曲目为0篇,学唱、欣赏曲目占据较大比例,选听与选唱曲目数量相同;而在三至六年级,音乐教材中选听、选唱的曲目数量均减少为1篇,演奏曲目适当增加。

第二,曲目数量思考。在确定小学音乐教材曲目数量时,教材编者应结合各年级学生对音乐文化认知的特点及成长规律设置对应的音乐曲目。除曲目数量外,民族音乐、西方乐曲等类型的音乐作品数量同样应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新课程改革中,音乐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弘扬民族音乐”,因此,应适当增加民族音乐作品,运用差异化民族音乐风格及文化特色使学生感知音乐结构和音乐韵律,深入解读、内化民族音乐知识。在感知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西方音乐文化,对音乐文化多样性有初步认知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作品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建立完整的音乐文化认知体系[7]。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设置中重点突出民族文化,兼顾世界音乐作品,整体曲目设置的科学性较强,教材曲目数量基本符合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要求。

2.选曲方向

(1)选曲方向分析。首先,将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内容细分后,教材各单元的选取类型包括喜剧音乐、中外优秀儿童歌曲、交响乐、民间乐曲、民族音乐等。人民音乐出版社在编写小学音乐教材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入手,循序渐进,强调教材选曲的连续性。同时,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艺术类活动的融合与渗透。教材整体的选曲内容设置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8]。如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教材单元主题为“快乐的一天”“好朋友”“过新年”等,二年级教材单元主题为“问声好”“大海的歌”“春天来了”等,均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贴合,教材内容注重对学生感悟自然及周围事物的体验。三年级以后,教材单元主题变为“新疆好”“草原”“歌唱祖国”“两岸情深”等带有爱国、民族文化色彩的曲目增多,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音乐审美体验中形成良好认知。其次,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选曲以单元形式呈现,曲目内容由图片、文字、谱例构成,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阅读等理解音乐曲目。各单元选编曲目层次突出,整体内容由浅到深,注重音乐知识学习中的体验性与实践性。最后,教材编者在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同时,利用民谣、经典儿童歌曲让学生学习各类歌唱形式。在一至四年级的所选曲目中,编者尤为重视学生对齐唱、独唱技巧的把握,五至六年级,教材内大多数歌曲演唱形式变为合唱,如在五年级教材中的《田野在召唤》一曲的主旋律集中在高声部,学生需采取分声合唱的形式学习该曲目。

(2)选曲方向思考。人民音乐出版社在编写音乐基础教育阶段教材时,其曲目的选择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及审美能力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各单元曲目设置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生活化、民族化、多元化的曲目中深入感知音乐文化。首先,选曲方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注重曲目类型的丰富性,并在定位各单元主题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确保学生在音乐活动、教材学习中的有效性,编者重点考虑学生个体认知、兴趣偏好的差异性,科学编写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音乐曲目[9]。其次,音乐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了解教材曲目选择的基本方向。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美好的夜”“可爱的家”等主题单元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在音乐情感体验中感受自然景物与生活情境。与此同时,教师在编创、活动、聆听等学习形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依据教材单元主题分析编者曲目选择的意图,通过对教材的准确解读制定小学音乐教材目标,优化音乐课堂整体设计[10]。在音乐选曲过程中,现有的音乐教材仍存在生活化單元主题重复的问题,要求编者结合教材整体曲目的数量进行合理的删减、增加。最后,在合理选曲基础上,人民音乐教材出版社在音乐作品的呈现中增设“欢乐谷”“游戏宫”等内容,帮助学生回顾、解读音乐作品,理解曲目的情感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突出教材合理选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低年级教材选曲方向多为欣赏作品,具有锻炼学生听辨能力的作用。教材中“欢乐谷”板块的设置可帮助学生把握学生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自进行我评价,有助于巩固教材内各单元曲目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教材是指导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教育资源。合理编写小学音乐教材对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小学音乐教材编写中,教材中的曲目数量、曲目选材方向依然存在作品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要求编者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中促进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渗透德育教育,全面完善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内容,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培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内容分析[J]. 中国农村教育,2019(5):74-75.

[2]杨丹. 小学音乐教材与儿童成长协同性探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7):66-68.

[3]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小学一至六年级)[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资利萍.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8(9):14-21.

[5]何华昌. 关于小学音乐教材的分析及新要求[J]. 祖国,2016(17):269.

[6]张艳春. 小学音乐欣赏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J]. 信息周刊,2018(29):384.

[7]张静. 小学音乐教材合唱创编的重要意义[J]. 课程教育研究,2017(30):191.

[8]陈卫萍. 小学音乐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5):90-91.

[9]李其华. 精准把握教材,玩转音乐课堂[J]. 小学教学研究,2019(6):27-28.

[10]夏子越. 音乐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刍议[J]. 出版广角,2020(21):85-87.

猜你喜欢

人民音乐出版社民族音乐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君子之交——回忆我与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交往
他们为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庆贺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十华诞有感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