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W到STC: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的逻辑理路及其实践
2021-04-16马君刘文倩
马君 刘文倩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在政治、经济环境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美国“学校到工作”改革运动的弊端逐渐显现,以加州为首的几个州转向更关注学生个性和生涯发展的“学校到职业生涯”改革运动。在“学校到职业生涯”改革运动中,企业发挥着重要主体作用。“学校到职业生涯”改革运动在就业和升学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培养了能够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较好地关注了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诉求。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及健全校企合作的支持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 美国;职业教育;学校到工作;学校到职业生涯;企业主体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4-0067-07
一、问题的提出
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场所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主线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为解决青年失业率上升而劳动力市场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场所脱节的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在前期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颁布了《学校到工作机会法》(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s,STWOA),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学校到工作”(School-to-Work,STW)教育改革运动,取得明显成效。但进入21世纪以来,STW运动逐渐式微,失去了联邦政府的持续资助,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維方式,使得这一改革的后劲不足,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更迭加快和公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但是STW运动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生涯准备”的核心理念及企业与学校合作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的实践获得了广泛认可,在加州等州政府的推动下,该运动更名为“学校到职业生涯”(School-to-Career,STC),由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从内涵来看,STW中的“work”着重强调培养劳动者更熟练地参与简单生产的能力。其核心内涵是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流程中某一环节单一的智慧技能和操作技能”[1],以获得工作岗位。而STC中“career”的英文解释为个人选定的并将其作为一生目标的事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未来发展规划的能力以及对待工作的责任感,以“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为胜任高工资、高技能的职业生涯、成为有贡献的公民以及个人和专业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2]。在已有研究中,STC的使用情况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与STW同义,是STW运动在个别州的别称;二是指STW的延续,是“建立在过去多年STW运动基础上的进一步联结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涯发展的改革”[3];三是指21世纪以来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其内涵延伸至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及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界合作的教育领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STC改革运动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严格考核获得参与职业教育机会的企业,采用参与学校基础教学活动、课程开发、提供职业咨询和实习等方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和校企合作的沟通者。因此,本文拟从变革的背景、逻辑理路及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来探析从STW到STC的实践进程,以期还原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的基本样态。
二、从STW到STC: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的背景与动因
(一)变革的背景
1.政治方面:教育作为一种政治竞争手段
“教育向来是美国政府惯用的政治伎俩。”[4]1999年,美国总统即将换届,根据美国宪法,连任两届的克林顿不能继续竞选总统,于是民主党内部改变了原先支持克林顿总统的STW项目的政治态度;对政权的争夺也打破了先前民主党和共和党对STW统一的拥护态度,“来自激进派对权利的争夺,一场高强度的政治战争的猛烈打击,使得许多社区和那些曾经拥护STW的有着远大政治前景的政客们手足无措”[5]。到1999年《学校到工作关系法案》所提供的拨款到期时,原本支持STW运动的政客和企业保持了缄默,法案最终在2001年10月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方面:全球化导致的国内就业危机
STW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帮助美国抓住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解决全球化发展带来的低技能就业危机。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给美国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挑战。一方面,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大幅增加,“1970年美国出口额仅为43亿美元,而到1994年则增长到了513亿美元”[6],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导致美国国内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而STW培养的人才无法胜任高技术技能工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美国产业工人的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与中国、东南亚等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国家相比,美国将制造业和工业生产转移到国外,制造业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到1990年代,美国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都支付在国外”[7]。STW运动培养的掌握简单技能的工人极易被廉价的移民工人和国外代工厂所取代,所以迫切需要对STW进行改革,提高国内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二)变革的动因
1.解决STW自身困境
在初期,STW提高了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兴趣,但该运动后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立法中,没有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忽略了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的调动,未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系统性改变[8]。
首先,STW运动导致部分高中生提前中断高中学业。STW旨在为学生提供获得高薪工作的途径,而不是帮助他们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从这一方面来看,该运动给人一种印象——STW的服务对象是那些选择退出大学预科课程的年轻人,这种错误印象也给了参加STW的高中生一种“他们不是上大学的材料”的消极暗示,导致高中辍学率上升。其次,在STW运动中学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在学生和企业利益冲突中,学生处于弱势地位,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满足企业的要求而非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关注企业生产的需要而非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导致“在美国有3/4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水平,并且许多人没有获得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所必需的学术能力和最低的岗位技能”[9]。再者,《学校到工作机会法》要求创建一个全面的职业预备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设计,过度关注对个别项目的投资,忽视了对整体项目的规划和区域间协作,最终导致各州只在当地建立了离散的STW项目,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支持和服务网络。
2.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升级
STC在吸收STW运动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将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实现。第一,STC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全体学生,主张所有学生都应当达到规定的学术标准和技能标准,为所有学生提供同等公平的教育资源;学习场所不应局限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创设教学情境,并且教学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增强其实践能力。第二,STC不仅注重专业能力,同样也关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帮助学生达到技能和学术标准,STC将课堂教学与职业培训整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为课堂中讲授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动手的替代学习方法,同时将责任感、协作能力的培养及思想道德内容整合在各科教材中,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第三,STC改革向学生提供持续的职业信息咨询和建议。指导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时,必须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选择余地,避免学生职业道路窄化。除此之外,STC改革在职业证书的颁发、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及与社会机构的合作等方面都比STW表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三、从STW向STC变革的逻辑理路
在终身教育时代,“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度过一生”[10]的观念正在逐渐消失,教育的目的逐渐由获取知识向个人发展转变,只有当教育培训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时,“它就会变得比以往仅出现在每个人生活中的某些关键时刻显得更加必要了”[11]。
(一)从STW向STC变革的理论逻辑
1.新职业主义运动的推动:职业教育要为就业和继续教育作好准备
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岗位变化,“熟练、半熟练工作减少,需要劳动者具备多种及更高水平技能的工作增加”[12],公众逐渐对传统职业教育丧失信心。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许多高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获得了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无法胜任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民众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为学生升入大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问题的讨论促成了“新职业主义”的形成。
新职业主义强调传授给学生包括职业训练和生涯发展规划在内的“更加通用的职业内容”[13],从而使学生“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获得更高水准的学术能力”“掌握某项技能所属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各种职业知识”[14]和“具备多元的职业核心能力”[15],同时肯定了职业教育领域中“生涯学院”等创新型教育机构,认为这种机构将在推动校企合作、帮助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STW向STC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启示:需要重视高中阶段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根据美国学者萨帕(Donald E.Super)提出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15到24岁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通过“学校学习、业余活动和部分时间工作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16]。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尝试期(Tentative,15~17岁),这一时期的学生萌发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开始考虑未来的收入预期、自身兴趣能力、就业机会等因素对职业选择的限制,并通过课堂讨论、情境假设、课外实习等方式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情境模拟,从而初步确定未来工作领域和工作层次,因此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不能只靠传授给学生简单的生产技能来提高就业率,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兴趣、未来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具有封闭性和学习形式单一的缺点,限制了学生对劳动力市场、就业能力要求及自身职业倾向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判断,仅依靠学校无法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和个性化指导,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校要与行业企业開展合作,向学生持续更新劳动力市场信息、模拟真实的职业情景和多样化的课外实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现状和未来职业走向,培养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
(二)从STW向STC变革的逻辑指向
1.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标准化改革运动,标准化改革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使用学生的成就测试来监控其表现”[17],即通过创建课程框架及相应的参考标准来规定所有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由于该运动对所有学生的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测试标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考核内容的学习上,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模板化”学生,社会和家长开始认识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STC运动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调查、开展生涯规划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定制”的职业教育,能够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受到家长、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2.顺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
当前,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时代特征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教育“把主要工作放在教孩子如何学习上”[18]。职业教育如果只注重传授给学生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那么在科技革新浪潮中,低技能人才极易被淘汰。STC运动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重要性,在传授给学生实际技能知识的同时,还强调发展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培养决策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学生“在其他任何时期内都可能成为新技能的初学者和实践者”[19]。
3.符合企业内在发展的诉求
STC运动之所以能够获得企业的支持,除了政策推动外,最重要的是该运动本身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人水平及为企业储备人才,符合企业的内在发展要求。首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获取大量廉价劳动力并得到免税、补助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雇佣实习生的成本远低于雇佣成人劳动力,并且与普通工人相比,实习生方便管理、具备相关技术基础知识。其次,通过参与STC运动,企业能为自己培养和储备高素质工人。有些企业向学生提供岗位是为了招聘未来的职工,实际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确实有利于招聘合格的劳动力[20]。在托马斯·贝利的研究中,10%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获得长期的、合格的员工,因为学习职业技术的学生毕业后成为该企业员工的可能性更高。
四、STC运动中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STC运动保留了STW运动所提出的学校本位学习、工作本位学习和联结活动三个部分[21],要研究STC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就要从以上三个部分入手。首先,要明确学校课程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其次,要重点研究企业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工作体验、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帮助学生获得相应技能证书;最后,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及其他社会支持机构之间的关系和沟通策略。
1.学校本位的学习:企业参与大量基础教学活动
STC运动要求学校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因此学校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开展宽领域、活模块的教学。在学校本位的学习中,企业与学校合作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和课程开发的方式来参与基础教学活动。
首先,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经济预算、税务开支以及时间规划选择心仪的工作。接着由企业内职业咨询顾问为学生讲解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状况,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企业后,与指导教师协商定制个性化的高中课程表。其次,在课程开发方面,企业和行业领袖与学校建立统一的人才标准,该标准“有利于(学生)聘用、培训和晋升,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开发有效的、相关的课程”[22];根据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指导学校的课程开发,促进课程内容更新,降低学校课程过时的风险。
2.工作本位的学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工作本位的学习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为实习生提供求职和与本行业相关能力的培训,如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培训等,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二是企业对学生进行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指导,使之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技能,并通过州级或县级技能考核获得技能水平证书。美国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只有通过审查的企业和雇主才有资格参与到STC运动项目中。
(1)严格审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资格
地方企业作为STC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STC运动所追求的目标必须要对有意参与职业教育的地方企业进行资格审查。以加州为例,《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颁布后,加州就发布了申请要求(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RFA),以确定哪些地方企业有资格获得STC的资金资助。在RFA中,国家没有规定企业必须遵循特定的模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可行的方法和开发相应的系统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四个目标:建成系统完善的区域STC体系;提高参与企业的质量、效益和经营范围;STC运动要面向全體学生;形成完备的管理计划。企业可以自主规划每个目标完成的时间、自主选择完成目标所使用的策略和方式。
(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划分阶段、制定策略和安排实习
首先,获得资格的企业要制定清晰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升本企业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以赢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美国教育部颁布的《从学校到职业的转变——给雇主的快速指南》从三个方面对企业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第一,企业要利用现有条件参与职业教育,企业要在考虑自身人员和设备条件的基础上,与学校商定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接纳实习的人数;第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当前业务的需要,将STC与企业的招聘和生产目标联系起来,同时要关注本行业内更新换代快的岗位,为青年人提供获得这些岗位的机会;第三,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资源要向所在社区的学校和职业伙伴倾斜,企业必须至少赞助一所社区学院,帮助其开展STC教育项目[23]。
其次,企业将制定好的策略通过相关活动付诸实践。在工作场所学习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有四种:第一,企业通过派出经验丰富并受过一定教育理论指导的雇员,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接辅导;第二,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和实习对教师进行指导,辅助教师创新相关课程;第三,与合作院校建立STC体系,向学校提供最先进的信息和资源,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第四,企业进行内部调整,根据STC的要求调整企业政策、雇佣惯例和资源分配方式,在招聘中优先考虑参与过STC的学生,推动建构高质量的劳动力人才体系。
最后,企业要通过协调生产为学生提供实习安排。以加州马林区为例,马林区“学校与职业合作伙伴计划”(School to Career Partnership)为本区公立学校的学生制定了企业实习计划,该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实习计划分为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实习学期,根据学生和雇主的需求以及STC的相关规定安排实习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自主选择实习学期和岗位。该实习计划将企业实习与高中或大学的学分挂钩,选择春季和秋季实习学期的学生,在实习满48小时后可以获得相应的高中学分;选择暑期实习的学生,在完成不少于54个小时的现场实习、马林学院开设的职业衔接学习班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1.5个单位的大学学分,见表1。
3.学校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联结:企业作为中介
学校与工作场所联结也是STC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工作,学校和企业“就必须采取‘合二为一的整体行动”[24],即二者要制定协议,确保学校学习内容为企业生产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员工选聘标准相符合、企业技术对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成果分享共同体的目标。
要达成以上目标,学校和企业必须“在合作目标、方式、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达成共识”[25],形成高效合作机制。STC运动中,企业承担起了校企沟通的中介作用,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以加州为例,为帮助学校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环境,企业雇佣专门的联络人员负责学校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允许教师进入工作场所实习,使教师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允许教师参与企业培训课程的开发。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教学,企业领导积极参与学校的“一日校长”项目,以学校校长的身份了解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参与学校管理,体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困境[26]。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STC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又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教育和培训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教育者和劳动力培训者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因此,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通道网”有助于州、地方、当地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途径,降低青年人失业率,这一“通道网”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政府的倡导和协调
政府作为整个STC运动的倡导者和协调者,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一,政府要为STC运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进行资源调度。政府通过协调各州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整合教育资源等手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其二,政府有权制定激励和规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益,加速推动STC运动的发展。其三,政府可为企业和学校提供及时的、持续的职业咨询信息。利用政府提供的信息,青年人可以了解到企业岗位的空缺情况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雇主可以利用政府提供劳动力供应情况和能力水平等信息筛选求职者。其四,政府在企业和学校间扮演着“协调员”的角色。政府组织学校和企业积极沟通,鼓励雇主参与课程开发,采取与学校或学生签订保密合约等形式教授企业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学校要平等看待企业实习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采取向企业提供指导教师等形式向工作本位教育中的“师傅”教授教学法来提高其教学水平。
2.社会各界为学生安全和企业持续参与提供保障
第一,企业生产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在生产中保障学生的安全尤为重要。企业有义务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企业自身要了解有关青年劳工的法律,充分了解实习生的最低工资待遇和工作时长规定,避免在实习中出现压榨实习生工资和延长实习时间的违法情况。企业要在实习生进入企业前,对他们进行法律和安全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此外,企业要与学校和政府签订文件,进行安全责任划分,防止出现权责不明导致的互相扯皮。第二,教育回报具有延迟性和回报率低的特点,而企业只有持续参与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取得回报。仅靠单个企业持续对教育进行投资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必须与其他企业和社区合作,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合作助推STC的可持续发展。
五、STC运动的实施成效与特点
(一)STC运动的实施成效
STC是美国中下层民众推动的教育改革运动,是美国解决低薪工作的方法之一,STC运动的一些项目在提高大学入学率和增加高中毕业生就业率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卫·纽马克(David Neumark)分析了STC运动中常见的活动类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学徒制、合作教育、校办企业、技术准备和影子实习等方式)对学生就业和升学的影响,分析了高中生参加STC项目与接受大学教育和就业之间的线性概率关系[27]。该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排除了种族、家庭、入伍和在校表现对两者相关性的影响,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首先,从STC提高大学参与率来看,STC运动中的生涯规划指导和校办企业与学生的大学参与率存在显著相关,大学参与率与这两个项目间的相关系数在0.07~0.11之间。若某大学样本中参与过STC运动的学生占抽样学生数的50%,则代表着普遍推行STC运动后大学的参与率将增加14%~22%。虽然随着控制变量的增多,生涯规划指导和校办企业对大学参与的影响效果减弱了,但在影子实习和校企合作方面统计数据得到补充。其次,从STC提高中学后就业率来看,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学徒制对增加高中后就业率具有积极影响,效果接近0.07,意味着普遍推行后这两项活动将使高中毕业后的就业率提高14%,见表2。
(二)STC运动的特点
1.强调通过政策手段建立和规范职业生涯教育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颁布了《生计教育法案》和《学校到工作计划法案》,将学校本位与工作本位的学习相联结,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2006年,美国政府颁布《帕金斯生涯技术教育修正案》,将“职业技术教育”改为“生涯和技术教育”[28],保留了STC运动中的大多数措施,仍重视将“基于课堂的教学”与“基于工作的学习”、实习或学徒制相结合[29]以及开展职业生涯咨询。
2.注重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的培养
为解决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的短缺问题,一方面,学校重视从现有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和培训,通过开设职业指导、心理咨询、职业测评等课程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校外专门的职业规划机构合作或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来校任教,提高职业规划的专业化水平。
3.构建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职业生涯教育网络
美国学校与社会各界十分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的作用。学校从小学阶段就定期组织“职业日”,邀请不同岗位的家长进校分享工作内容、岗位能力要求及薪资水平,使学生对不同岗位都有所了解;企业协调生产、培训技师,为中學生提供车间实习和工作指导;工会与学校联手协助学生制定实习计划并安排实习进度。
六、借鉴与启示
(一)利用政策手段建立生涯教育体系
我国在职业教育法制体系方面尚不健全,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更是缺乏政策和法律的规范。目前,我国实施新高考改革,使高中选科与大学专业紧密对接,这对高中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推动了我国生涯教育体系的建设进程。要建立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必须从完善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入手,通过政策或法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连贯性、有效性和师资质量,提高全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涯规划体系。
(二)培养专门的师资队伍并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
生涯规划教师是学生生涯规划中的主要执行者,负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质量。目前,各类学校迫切需要增加生涯教师的数量、提高生涯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选拔和培训,通过开设职业指导、心理咨询、职业测评等课程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校外专门职业规划机构合作或直接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来校任教。
(三)建立包括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在内的生涯教育共同体
家长要明确对子女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在对子女的个性、能力、价值取向有了基本了解后,秉持尊重和平等的原则与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商讨,帮助孩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学校在做好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职业规划水平;企业可以向学校开设参观日,并安排职工向学生讲解工作所需的能力要求;社会力量要做好保障工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举办生涯规划培训等形式保障学校、家庭和企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BONNIE MARIE, DOUGHTY JENKINS. Perspectives of school-to-career programs[J].Techniques: Connecting Education and Career, 2005(7):36-39.
[2]何楊勇.对美国STW改革的评论——一种批判的视角[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2009:536-540.
[3][13]付雪凌.STC:21世纪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5]付雪凌.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72-75.
[6][7]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942-1997)[M].邵旭东,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954.
[8]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verview and inventory of state education reforms: 1990 to 2000[EB/OL].(2003-07-08)[2020-04-10].https://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2003020.
[9]方华明.从STW到CBE——美国州立大学校长Robert A. Corrigan谈美国职业教育特点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1):94-96.
[10][11][18][19]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5.47.23-24.46.
[12]刘春生,李建荣.新职业主义与当代美国职业教育的新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3):63-67.
[14]CAROLYN A. PRESCOTT. Education and work: Toward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framework[R].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6:1-35.
[15]岑艺璇.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6):58-61.
[16]宋斌,闵军.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综述[J].求实,2009(S1):194-195.
[17]Glavin Chris. Standards-based Education Reform | K12 Academics[EB/OL].(2014-02-06)[2020-05-03].https://www.k12 academics.com/education-reform/standards-based-education-reform.
[20]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91.
[21]U.S. 103rd Congress. 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 of 1994[EB/OL].(1994-05-04)[2020-03-10].https://www.govtrack.us/congress/bills/103/hr2884/text.
[22][26]WestEd, MPR Associates. California School-to-Career Statewide Evaluation, White Paper[EB/OL].(2000-06-23)[2020-03-25].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71979.pdf.
[23]San Francisco, C A. Get Connected to School-to-Career—A QuickGuide for Employers[EB/OL].(2003-10-90)[2020-03-25].http://www.STC clearinghouse.com/wbl/downloads/el/Employer_QG_1-2.pdf.
[24]王晓辉.全球教育治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8.
[25]索凯峰,盛玮.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J].高校教育管理,2014(1):54-58.
[27]David Neumark, Donna Rothstein. School-to-Career Programes and Transitions to Employ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EB/OL].(2003-11-01)[2020-09-17].https://www.nber.org/papers/w10060.pdf.
[28]冯嘉慧.美国生涯指导理论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29]BRAND B, VALENT A, BROWNING A. How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be college and career ready: a primer[R].Washington, D. C: College & Career Readiness & Success Center, 2013:9.
From STW to STC: The Logic and Practice of America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Concurrently Discussing the Main Role of Enterprises i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 Jun, Liu Wenqian
Abstract In 1990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changes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drawbacks of“school-to-work”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gradually appeared, and several States, led by California, turned to the“school-to-career”reform movement which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career education. enterpris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movement from school to career. The reform of“school-to-career”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employment and further education, which not only cultivates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that can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mands of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of learners. The logic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of great enlightenments to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erprisesparticip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America; vocational education; STW; STC; main role of enterprise
Author Ma Ju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hool of educ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Wenqian, master candidate of School of Educ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作者简介
马君(1979- ),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西安,710062)
通讯简介
刘文倩(1996- ),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职业教育(西安,710062)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西部项目(国家一般)“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发展变迁与制度重构研究”(XJA190287),主持人: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