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花开 走进你的世界

2021-04-16胡桂华管海英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孩子

胡桂华 管海英

无论哪个幼儿园、哪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似乎是班级活动中不太和谐的音符。这些孩子从小在家中被过分的宠溺,以及社会、外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孩子年龄小,还没有独立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时间久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这些孩子在智力、生理以及情绪和精神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或不足,难以和正常孩子一样融入集体生活中,需要给予特殊帮助、教育。

如今正提倡无差别教育,我认为更应该让他们接受正常教育,了解这些特殊需要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科学、适宜的教养方式。

一、严中有爱,严而有方,宽严有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孩子,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是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所谓严是指在生活学习习惯方面严格要求孩子,也并不是对孩子一味地严格要求、不准犯错。每个孩子都难免犯错误,对于她们,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给予充分的肯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表扬,发展、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但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孩子“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孩子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使自己失去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导致孩子走向极端。“严中有爱,爱中要严”,需要我们大家用心来体会,来实践。

而爱,是指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关心爱护孩子,是以对孩子高度负责的精神,而不是溺爱。对孩子有一定宽度的严,也就是爱,会使孩子在犯错后有改正的余地。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好尺度:爱,但不娇纵,严,而不苛求。

二、耐心倾听,善于观察,激励成长

(一)耐心倾听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耐心倾听,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个契机,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聊天等,只有俯下身,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进而教育孩子。当然,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作为老师和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心对话,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这不仅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改正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二)细心观察

著名教育家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特殊需要孩子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孩子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

我班有一个叫甜甜的小姑娘,由于父母忙于生意,一直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甚至连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被生意填满了。孩子从小就独处,看电视、玩电脑。孩子也没有其他的玩伴,几乎不跟其他人接触,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障碍。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她很安静地坐在门口的窗边,看上去很乖,隔一会儿自己站起来看看窗外。大家和她讲话,也不回答,我们以为是分离焦虑引起的,慢慢熟悉了,就会好的。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还是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做操、做游戏,每天静静地站在旁边,拉起她的手臂跟着节奏一起做,你一停下,她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她这种“特殊”的举动让全班小朋友对她“敬而远之”,这个孩子似乎更自卑了。看到这一切让我的心也很沉重,我想,我必须用心认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压制住自己的急躁,以最大的耐心和决心等待她的变化。平时的活动中,我仔细观察和分析,寻找她的閃光点,终于我发现她对图书角、美术方面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不断去肯定、鼓励、引导她。在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她试着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并及时肯定优点进行表扬,让大家发现她是一个有优点的孩子,慢慢地得到大家的认可。

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用宽容的心态包容孩子的不足,让孩子在鼓励中、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生活。因此,我们要耐心倾听,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这样才能够使特殊需要孩子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积极合作,家园共育,齐心协力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造成孩子在各方面的障碍。我在大六班遇到明泽、乐为和硕硕这三个孩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从小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负责照顾的,一家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百般宠爱。孩子妈妈和姥姥不让爸爸管教孩子,养成了其我行我素的性格。于是,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孩子经常出现霸道、粗暴的行为,喜欢和同伴争抢玩具,喜欢打人、躺地上,爱欺负同伴,甚至到处溜达不进班。

通过对这些孩子基本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造成孩子出现这些坏习惯的根源,就在于平时没有接受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每次有了错误,家人过分容忍,久而久之养成了其暴力倾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进而难以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于是,针对这类“特殊”孩子,我们并没有对他置之不理,更没有加以严厉的惩罚,而是积极和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与孩子共同的其他家庭成员联系。通过与家长多次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孩子的情况,商讨更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对孩子进行合理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家园同步教育,多给予其关心,通过开导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其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在生活中逐渐加以改正。同时,在幼儿园生活中,我们也有意识地对其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不良行为。当他表现良好时给予鼓励和夸奖,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则给予耐心讲解、指导和纠正。通过一个学期的家园合力教育,我们发现孩子在生活习惯和个人情绪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不良行为,但是已经能够基本适应幼儿园的正常集体生活。

总之,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当营造一个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技能,更要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引导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从而逐渐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懂得用“爱”去体味生活,用“爱”去回馈父母、亲人、朋友和社会。

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那就让我们停下脚步,停下来倾听花开的声音,因为它也需要阳光,渴望成长。只要我们付出细心、耐心和爱心,特殊孩子也就变得不那么“特殊”了!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尹坚勤.听那成长的拔节声[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马澜.幼儿园与祖辈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都学坛.2015.

【4】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幼儿园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