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区域教研应用研究
2021-04-16黄利华周益发王卉
黄利华 周益发 王卉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网络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个架构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虚拟学习场所,集教育资源、教学服务、管理数据一体,突出了多主体的交互沟通,有利于各参与主体实践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因此,基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有利于构建门槛低、覆盖面广、稳定性好的教研共同体,推进空间的普及应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城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基于网络技术的教研、教学、管理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已有成果中:一是基于“网络空间”教研平台多为不同企业提供,造成标准不统一,资源孤岛依然存在;二是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个人应用成果较多,关注规模化应用少,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应用,才能产生核变效应;三是当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更多关注资源的浅层应用,交互协作等深层应用及其突破口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截止2020年12月,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已开通激活空间446041个,空间开通数占教师总数的98.53%。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涌现出众多优秀案例,积累了建设、管理、应用的经验。但空间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如何推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经常用、课堂用、创新用,真正实现人人有空间,个个有特色变得极为迫切。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把握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然后依托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网络教研共同体发展的未来趋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同时,积极探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提炼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情况及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情况,笔者以江西省中小学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属地、教龄、一次应用空间时长等基本信息;二是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认知态度;三是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情感、实践取向;四是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意愿等模块。调研内容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因素考虑:首先要完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平台,改善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工具功能;其次是作为教师自我学习认知和交互协作平台,创设多种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网络教研的结构、内容和机制,从而持续改进和完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网络教研。最后,形成一系列案例,并对系列案例进行总结,梳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等。从2020年11月24日到12月30日,全省各设区市共有41135名教师完整填写了问卷各项内容,调查对象覆盖全省11个区市,填写问卷的城镇和农村教师总数相当,不同教龄的教师均积极参加调查问卷。
(一)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认知分析
绝大多数教师知道网络学习空间具备教研功能,且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研与教师所处的学校位置和教龄相关不大。伴随着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三通两平台”的推进落实,全省中小学教师广泛激活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大多数教师,无论是城镇教师还是乡村教师知道网络学习空间具备教研功能,为空间教研应用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教龄的长短与认知网络学习空间也基本无关,即大多数教师,不管是刚入职的,还是教龄25年以上的教师,均了解网络学习空间有教研等功能,为空间教研普及应用创设了充分必要条件。
(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分析
广大教师积极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研活動,城镇教师参与率高于农村教师。62.68%的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过教研活动,其中城区(含县城)教师占比69.68%,农村教师占比56.56%,一方面说明多数教师已开始关注并应用网络空间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另一方面表明城区教师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比农村教师更高。
除了网络学习空间,教师网络教研平台呈现多头并进状态。调查显示,微信成为最受教师欢迎的交流研修平台(占76.21%)。微信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交流的必备平台,也深刻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研取向。网络学习空间稳居第二(占73.69%),这表明教师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种常用的教研手段;钉钉、腾讯、专题教育社区等APP及其他类似平台也得到教师关注。这说明网络教研已逐步得到教师认可,网络教研平台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另外交叉分析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不管教龄是长还是短的教师对教研平台的认知取向基本一致。因此,教研平台的选择权应该下放教师,教师觉得哪个平台适合自己就用哪个平台。平台的普及推广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与自下而上的教师自主选择相结合,才更久远。
(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偏好分析
1.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形式分析
借助平台空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其次为同行教学展示;再次是专题讲座与研讨以及协同备课;最后是案例评析和课题研究等教研形式。这首先表明中小学一线教师迫切希望在专家、名师乃至同行的指导下,快速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广大教师最看重的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教研活动。因此,网络教研平台及服务须提供让教师实现以课堂为主阵地,且能便捷融合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功能。再次,除了碎片化的观摩教研活动,部分老师愿意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定时不定时的课例评析等亲身实践体悟活动,综合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发展。
2.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需求分析
除了观摩,83.79%的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教研最吸引人的是“能够利用在线课程、结合老师现场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提供或鼓励广大教师共建优质数字资源、共享研究成果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交叉分析也显示在这个问题上城区教师和农村教师持一致观点。另外广大教师表示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便捷与专家、同行交流碰撞的平台,普遍认为网络学习空间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协商的平台。
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在乎因素分析
广大中小学教师认为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研主要是基于“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要求”“自身专业发展”“关注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等三个主要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通过举办省级优秀空间评比等活动并将网络空间教研应用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引导网络空间教研的持续实施。另一方面多数教师自觉地把自身专业发展和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作为网络教研开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就格外重要了,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推进网络教研持续实施的重要手段。
(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意愿分析
多数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该是一个大资源池+QQ论坛。30.9%中小学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一个“资源周转池”,依托这个资源大平台教师能够进行办公、学习还能进行交流与自我管理。一方面表明广大教师愿意把网络空间打造为一个对内满足自我成长,对外互联互通的大平台,推进区域内教育教学精品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12.93%的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还应该是交流环境,满足广大教师在协作交流中衍生再生资源,深层次推进自身专业成长。
一线中小学教师认为网络空间教研培训应以“一线教师主讲的教学应用辅导讲座”等形式为主。75.67%教师喜欢同行主讲的教学教研应用;57.12%教师喜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互动式培训;45.06%教师倾向于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分散式培训;33.96%教师喜欢高层次专家讲座。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与教学应用相关的内容。培训方式上除了一线教师讲授课,还喜欢同行间应用具体案例的交互式培训。当然很多老师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聆听高层次专家进行主题式的指导和前沿理论的介绍。
三、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和教研模块操作复杂是影响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的首要障碍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活动要求团队每个人除了具备一定教研素养外,还要求掌握信息技术融合教研互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会出现“木桶短板效应”,整体拉低区域教研效果。调查显示,42.83%的教师认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空间网络教研效果。
调查还表明,40.56%的教师认为网络空间教研功能操作复杂,阻碍了教师多次重复开展特定团队的系列教研活动。目前在我省网络空间的区域教研模块中首次添加团队的成员是根据该成员市、县、校的归属进行选择的。一方面若该团队再次进行教研时,必须根据教师市、县、校的归属,再次逐一地添加而不是批量增加原来的团队成员,客观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做外围的琐事,严重影响了网络学习空间教研的便捷开展。另一方面各成员必须经过团队主持人添加才能获得参与教研的权利,否则就无法进入自己认为对自身专业发展有利的团队进行自由学习交流,也削弱了网络教研公开、开放、共享等功能,无疑是不利于区域网络教研推进的。
(二)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是影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的关键因素
教研共同体是一个由具有共同愿景的组织或个体构成的教研团体。他们在教研过程平等交流,协作分享各种教学教研资源,共同完成某一特定教研任务。教研共同体一般由学科专家、教研员、学科教师组成。专家主要是学科教研方向的把握和指导;教研员是专家和教师沟通交流的纽带;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三者是独立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调查显示,32.85%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来源范围、群体不固定,关系松散”是区域教研持续推进的影响因素。一个愿景不明确、组织涣散的团队也许在某一时刻就某一问题能够进行谈论,但一般难以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也难以维系研究团体的稳固存在和发展。
调查表明,86.92%的中小学教师在参与区域教研时,得到外部专业指导甚少或指导不够。基于网络背景下的教研,专家本该是教师身边的导师、同伴,可以随地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改变教师教学理念,增强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但是卻少有专家参与或得到专家的帮助,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教研共同体就显得极为迫切。
(三)教研活动支撑形式是影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75.04%的教师希望网络学习空间设置“带有课堂观察的网络听评课微课平台”;65.28%的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应增加“视频网络教研平台”;57.67%的教师希望网络学习空间增设“可以进行课堂观察记录的手机APP”。一方面说明广大教师不再满足网络教研仅是传统教研从线下到线上的简单搬家,更愿意采用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精准助力自身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喜欢教学研一体的软件或APP,且注重情景式、主题式、交互式的教研活动。因此,网络学习空间的“软实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教研活动的机制创新是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4.54%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活动;69.54%的教师参加次数为1—3次;9次以上的仅为3.42%。这说明网络学习空间教研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实践中应用的人数有待于提升,应用的次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之,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参加教研活动频率低,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对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的反思
(一)构建同行为主的教研学习共同体,创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方式
一个“群体”能否真正促进“个体”的专业成长,最关键的并不在于有或没有这类(合作型)组织,而在于这些组织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有效的运行机制。调查表明,83.44%的教师喜欢采用团队教学教研的方法和其他教师合作开展空间教学教研活动。同时,我们认为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等各因素是相互作用与相互促进的。它们的整体功能必大于各要素相加之和。在应用过程中既要突出网络学习空间新技术的优势,又要加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从而有序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一方面积极引导各地教师按照学段、学科以及年级形成以县域为主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共同体,围绕共同备课、个性上课、集体课后反思等教学重点环节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另一方面鼓励不同地域、不同学科教师依托项目构建教研共同体并以主题讨论等形式交流讨论教学心得,分享研究成果;第三依托课题,按照不同研究方向构建相应的共同体。总之,不管何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方式,活动的主题务必要来源于学科教学中碰到的难点或困境,即来源于教学实践,又要依靠共同体去实践,用实践去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能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持续应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教研效益的提升。
(二)完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平台,搭建共同体互动协作的环境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管理等功能,以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交互协作平台,创设便捷的共同体互动协作环境。目前我省网络空间教研平台由企业开发投入使用多年,原有的技术架构和路线已不再适合新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学校和教师切实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服务驱动”人人通建设方针,一方面针对添加教研团队成员操作复杂问题,要更改为复制添加或重复选择添加等操作简便而有效的功能,正如郭炯指出“在对空间功能进行深入挖掘与细分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科学进行UI(UserInterface)设计,提升空间的易用性,降低用户的使用负荷,以使空间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学习、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应有功效。”另一方面要不断满足教师对网络空间的美好向往,增设视频网络交互等软件,实现教师对情景式教研的需求,尤其是能够对课堂进行记录评价且又具交互功能的软件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等新技术新媒体融合教学教研的独具优势,切实解决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从线下搬到线上的简单应用,推进教研信息化。
(三)强化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而调研表明教师信息素养低下,是当前制约网络学习空间教研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本质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初步形成感知,内化为经验,再经过实践升华为智慧的过程,提升的关键在应用。各地除了继续开展网络学习空间相关的“国培”“省培”外,市、县、校更要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同时,驱动广大教师在应用中主动发现问题,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采用空间应用评价等外部激励手段,共同激发教师自觉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动力,在空间应用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总之,要继续重视并抓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这个关键因素,以应用驱动培训,统筹有序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防止出现“木桶短板效应”,科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教研的高效应用。
(四)创新激励机制,探究广大教师常态开展网络学习教研新途径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研活动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从调查数据交叉分析看,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参与了网络空间教研的62.68%教师,大部分只参加了1—3次研修,并都认为“以传统为主,辅以网络”是一种更适合一线教师的教研方式。迈克尔·富兰指出“变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基于网络空间的教研并非一个简单的行为,它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非线性的、复杂性、动态性过程。我们无法简单地评价,也绝不能仅靠行政命令去推动。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研的复杂性及其背后的机制及运作的原理,创新激励机制,让每個教师相信“每个人都是变革的力量”并愿付之于行动,才能自觉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中走向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