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2021-04-16刘晓芳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股权融资上市公司

摘要:当下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融资需求较一般企业的影响更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显著,其中股权融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资本市场以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现状的描写,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存在的原因,探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相关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股权融资

一、引言

新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出台,扩大了投资来源,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据资料显示我国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7万亿元,备案的基金管理超过一万家。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比如说“供给侧改革”、“去库存”等,表明政府想提供更好的资本环境。而投资机构自身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发展的更好,就要进行仔细的运营安排。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0条的规定,融资方式包括公开股权融资和私募股权融资、公开债权融资和非公开债权融资等形式。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无论我国公司上市前后,未能表现出强烈的债权融资偏好。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通过增資或股权转让的方式引进新股东的一种融资方式。对于融资偏好的研究开始于1950年,杜兰德系统阐述了融资偏好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Myers、Majluf)指出经营者会因为减少交易成本而选择采用内部融资方式。相比于股权融资这种风险高的融资方式,大多数企业会优先选择风险较低的债券融资。因此融资的一般顺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再次选择债券,最后才是股票。而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认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偏好这一观点,但相关研究并没有特别完善,本文借鉴西方的理论,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美国、德国的上市公司中,内源融资的比例分别是75%和60%,德国、日本公司的股权融资比例87%和85.02%。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率最高只有18.2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内源融资率。从2005-2018年期间,我国的股权融资的比重一直高居40%左右,而债权融资只有20%左右,从融资结构看,相比于日本德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的占比远远高于债券融资。这一现象在实行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后愈加明显,且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以及“脱虚向实”的影响,使得股权投资更加热门。而且,股权投资者并没有将重心放在企业能够健康成长,而是将上市公司作为圈钱的幌子。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由于我国经济的独特性,而是存在不正当行为和相关领域缺乏管控。

三、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

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的提出,使得我国企业迅速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得许多许多新的创意种子,在资本的支持下迅速增长。上述的现象使得创业者需要大量的资本进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改革,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容易。由此,供需两方面的迅速增长成为我国上市企业偏好股权融资原因。

(二)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进行融资考虑的主要问题。财务理论表明,债券融资成本要比股权融资成本低。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不完善,债券发行限制较多,能发行债券的公司占比较低,而股权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据资料显示,我国上市企业的平均市盈率在30倍以上,所以,上市公司将所有的净利润分发给股东,也存在大量的盈余。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向于选择股权融资。

(三)公司治理模式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包括单一控股模式、一般集中模式和股权高度分散下的“强内部、弱外部股东”模式等。不同模式中公司的决策者这与融资偏好是不同的。对上市公司而言,国家对于股权融资的支持。例如,IPO等融资渠道使得上市公司融资更加安全更加方便。所以上市公司的决策者会采取股权融资方式来降低风险。

四、引导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建议

(一)完善资本市场

具有良好规范的资本市场,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为了遏制投机行为,要对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优化,提高投机的成本。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也可以使优质公司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减少资源浪费的问题;其次,要减少债券的发行成本,鼓励公司进行债券融资,引导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一步创新公司债券的类别,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债券市场,所以我们要建立变现能力强的债券品种,提高公司债券融资比例。

(二)提高股权融资成本

能够直接抑制上市公司股权偏好的一个措施就是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企业股权融资成本包括两部分:即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融资费用包括发行成本和向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咨询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的固定成本,即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比如说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红利。基于此,要提高企业发行股票时应提高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成本,增加间接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等,提高企业的融资费用。随着股权融资成本提高,上市公司会逐渐改变融资偏好。

(三)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

股权融资会使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日常发展。针对那些股权过于集中的上市公司,要大力推动外资或民间资本对企业投资,其次要促进投资多元化,让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治理结构博弈,在进行投资时可以汲取各方意见,提高公司效率。最后要制定相关的投资者保护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吴悦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法制博览,2020(07):119-120.

[2]朱皓.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3):80-81.

[3]胡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8(02):235-236.

作者简介:

刘晓芳(1997—),女,汉族,籍贯:山东沂水县,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大学刘晓芳

猜你喜欢

股权融资上市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融资行为
注册制下企业股权融资机会主义行为探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研究
天津OTC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