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对非典型猪瘟的预防措施
2021-04-16于君凤
于君凤
甘肃省灵台县星火乡畜牧开发服务站,甘肃灵台 744411
通常来说,非典型性猪瘟都不会体现显性症状,这样就可能导致基层兽医的医疗过程伴随较大难度。这主要是因为非典型性猪瘟的传播性较高,应当采取强制性防控措施,反之,就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导致猪群整体素质下降,导致养殖企业发展面临较大难题。
1 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染病猪体温都会达至40 ℃,其间个体还会由便秘发展至痢疾,并且个体的尿液也会由浅黄变至深黄,贪喝腐臭水,同时猪个体容易出现口腔溃烂和拱背现象,病亡后猪个体则会体现出体色青紫的状态。染病仔猪在产出时不会表现明显症状,然而待10 d 后可能会出现症状,如厌食、体重下降等。与此同时,也可能出现倦怠、呼吸不畅的症状,病症表象类似猪流感,具有较高的至命性。假若是母猪染病,也不会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但生殖方面则会难保顺利,可能导致停胎或产出生长迟缓的仔猪,待病症后期容易产生浆性分泌物,并且生产的小猪容易产生活动不稳的状态。
2 病因
2.1 免疫原因
有资料显示,现阶段,市场上现存疫苗的药效都较为明显。然而,在疫苗施用中,也可能由于伴随一些因素,导致疫苗成效弱化。比如,转运、存放或施用等环节不严谨,在疫苗注射过程中,也未能结合专业程序等,都会不同程度导致疫苗效用弱化。不仅如此,超出既定期限的存放也会导致疫苗效用弱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养殖企业所用疫苗的效用较低,同等量药物不能将疫菌全面防控于外。
2.2 疾病原因
猪个体在染上疫病的条件下,其机体对外防御力会明显弱化,继而则会使猪疫病进一步发展或引发其它病症,但是一次性施用若干个不同种类疫苗,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的不良后果,继而则使得疫苗效用不能充分发挥。除此之外,一些病症还会导致疫苗效用丧失。若是病菌存在于个体淋巴细胞,就会促使细胞因子快速排出,产生抑制性细胞,继而则可能使得疫苗效用弱化。
2.3 饲养原因
大部分猪养殖企业为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经济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将养殖量提升至最高,继而则可能使得猪群密度超标,也会使得猪活动空间的通风性弱化,容易使得猪个体的对外防御力弱化。除此之外,如果在饲喂环节施用了霉变饲料,也可能导致猪群机体的对外防御力弱化。
3 防控措施
3.1 强化防疫
在成猪与仔猪同栏的条件下,专业人员应当待仔猪断奶30 d 后,对其施以疫苗注射;待60 d 后再施用一次疫苗注射。倘若成猪未与仔猪同栏,可待仔猪长至30 d 后,一次性施以两种以上疫苗,待60 d 后再施用一次同样的疫苗。一般而言,都应当在每年的指定时期,对猪施以两次的疫苗注射,其间应考虑到,仔猪与成猪的用药量不同,仔猪一次注射2 个个体,成猪每次注射4 ~5 个个体。另外,基层兽医还应考虑到,结合免疫性体检最终信息,设置疫苗注射步骤,切实保证免疫成效符合预期。
3.2 预防措施
如发现猪个体出现疫病征兆,应立即将与其密切接触的猪进行隔离观察,同时还应对以往同栏猪进行疫苗注射,需要施用倍量活疫苗,此即预防非典性猪疫病的最佳手段。在以上环节都结束后,再对猪活动空间进行彻底消杀。猪在染上疫病的状态下,其总体防御力会明显弱化,想要有效防止猪群出现交叉性传染或继发性蔓延,兽医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控猪疫病并发症。
3.3 结语
基层兽医在平时工作中,应当考虑到猪疫病的常态性防控和实时性施用有效药物是消除疫病风险的首要工作。而养殖企业在平时管理中,也应遵照专业理论,防止由于疫菌的存在和蔓延,导致猪群的不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