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与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1-04-16周春贤何海矛张小娟
周春贤, 何海矛, 张小娟
(茂名市人民医院 消化二科, 广东 茂名525000)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由于上消化道管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发生病变而形成的一类肿瘤[1], 主要包括脂肪瘤、 血管瘤、间质瘤、 平滑肌瘤、 纤维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小于3 cm 时多见良性表现, 但间叶组织肿瘤仍然存在恶变的可能[2]。 临床上采用普通胃镜检查虽然能够发现消化道肿瘤, 但由于取材通常过小、 过浅, 无法得到有效的病理组织, 导致不能准确诊断病情[3]。 因此, 既往大多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内镜定期随访[4]。 当前, 超声内镜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研究[5-6]表明, 超声内镜检查可提高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内镜与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 年3 月至2018 年2 月确诊的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 先行胃镜检查, 再行超声内镜检查, 最终由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男32 例, 女28 例, 年龄35 ~74 岁, 平均年龄 (51.46 ± 11.37) 岁。 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痛、 腹胀、 恶心、 呕吐、 嗳气、 吞咽不适等。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经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②自愿接受内镜检查和手术治疗, 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 ①心脏功能异常且不能耐受内镜下手术; ②黏膜下血管瘤; ③肿瘤部位接近大血管; ④不能耐受静脉麻醉。
1.3 方法首先采用Olympus GIFH260 型电子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 检查发现有隆起性病变则进一步接受超声内镜检查。 电子内镜检查发现肿瘤一般呈现为半球形并向内凸起, 基底部较宽, 但边界不清晰, 肿瘤直径大多<2 cm, 有较为光滑的黏膜覆盖在表面, 另外较大的肿瘤有黏膜皱襞, 皱襞受到牵拉可在肿瘤表面移动。 患者空腹4 h 后行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可见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高回声带等同于黏膜表面和黏膜层产生的从内到外的界面波, 第二层低回声带等同于黏膜肌层, 第三层高回声带等同于黏膜下层, 固有肌层等同于第四层低回声带, 第五层高回声带是由浆膜层和浆膜外组织产生的界面波引起的。 对切除的组织样本进行HE 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
1.4 观察指标①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比较超声内镜检查与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符合率; ②超声内镜检查的回声特点; ③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来源的层次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内镜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检查出的肿瘤类型主要为: 平滑肌瘤、 脂肪瘤、 异位胰腺、 囊肿、 息肉、 间质瘤,其中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出平滑肌瘤符合率分别为78.95%、94.74%, 脂肪瘤符合率分别为66.67%、 83.33%, 异位胰腺符合率均为71.43%, 囊肿符合率分别为57.14%、 85.71%, 息肉符 合 率 分 别 为66.67%、 100.00%, 间 质 瘤 符 合 率 分 别 为77.78%、 94.44%。 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4 例、 54 例。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 超声内镜检查的符合率为90.00%, 高于胃镜检查的73.33% (P <0.05)。 见表1。
表1 超声内镜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 (例)
2.2 超声内镜检查的回声特点超声内镜检查不同部位病变的回声特点如下: 平滑肌瘤: 黏膜肌层到固有肌层呈低回声改变; 脂肪瘤: 从黏膜下层呈高回声改变; 异位胰腺: 从黏膜下层呈中高回声改变; 囊肿: 呈从黏膜下层为无回声改变; 息肉: 从黏膜层呈高回声改变; 间质瘤: 从黏膜肌层到固有肌层呈低回声改变。
2.3 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来源的层次关系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黏膜肌层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0.32%, 特异性为93.55%, 对黏膜下层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 特异性为93.75%, 对固有肌层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71%, 特异性为97.87%。 见表2。
表2 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来源的层次关系 (例)
3 讨论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的症状, 一般在出现并发症或者肿瘤较大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吞咽不适等症状。 研究[7]表明,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大多为良性, 直径小于3 cm, 但存在有恶变的风险,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疾病的症状不明显, 普通胃镜检查较难发现, 因此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超声内镜是现今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方法, 能够有效提升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 超声内镜检查的符合率为90.00%, 明显高于胃镜检查的73.33% (P <0.05), 表明超声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准确率较高, 这是因为超声内镜可直接在病变部位取材, 为可疑病变作出病理诊断[8-9]。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超声内镜对黏膜肌层诊断的敏感性为90.32%, 特异性为93.55%, 对 黏 膜 下 层 诊 断 的 敏 感 性 为93.33%, 特 异 性 为93.75%, 对 固 有 肌 层 诊 断 的 敏 感 性 为85.71%, 特 异 性 为97.87%, 表明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效果较好,定性和定位价值较高。 研究[10-11]表明, 超声内镜可清楚地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管壁的结构和层次, 呈现出病变的起源层次和上消化道黏膜下管壁的关系, 进而利于医生判断病变性质。
综上所述, 与胃镜检查相比,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更高, 能够对病变的性质、 部位及来源作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