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影响下的中国人口发展

2021-04-15汤治成

云南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育大众人口

汤治成

人是改造世界的核心推动力,因此人口的发展问题,成为国家治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问题也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传统、风俗、宗教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①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第19大会议报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www.cpcnews.cn,2017-10-18。目前,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人工智能等科技迅猛发展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因此,需要将人工智能和人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科学合理的国家治理策略,以适应在人工智能高科技影响下的全球转型。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政治制度和大众认识的不同信念,世界各国的人口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人口问题成为促进或者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了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同时,人是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的主体,人口和人工智能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关系。一方面,人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主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深刻地影响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

大众认识在人们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发展导向。人工智能的爆发性发展,已带来大众认识的革命性改变。在这种人口和人工智能的巨大改变中,现代化科技国家的国家治理就会面临着管理的复杂性。从科学的国家治理谋略来看,应当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来应对因人工智能而带来的人口巨变。

一、人口发展受到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影响

人口发展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还存着两方面的争论:一方面,有的学者基于地球资源、地理环境、生活空间、环境保护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认为应该减少当前全世界的人口,以适应并合理利用地球赋予的有限生存资源,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有的学者指出由于当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爆发性发展,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应该适当地增加地球的人口,以提高生产力,提升人类的生活追求和生活需要,从而进一步扩大社会的生产量,使科技水平得到相应提高。这样就可以带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与当前的科技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妥善处理人口问题、人工智能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人类活动。由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很多纷繁复杂的劳动工作,逐步被智能机器人代替。如中国的广州本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用了机器人生产线,一个机器人可以代替一百多个工人。如今,每条生产线只需要十多个工人操作按钮,监督机器人运行,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系统。广州本田汽车公司运用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产量。“2019年,广州本田公司的年产量超过760,000辆汽车,产能利用率达到120%以上。”①《广州本田公司的年产量超过760,000辆汽车》,凤凰网汽车,auto.ifeng.com,2020-03-29。学者费尔(Frey)指出:“人工智能代替人的劳动操作的代替率表现:美国的代替率在 45%—58%之间,英国大约为30%,日本大约为30%—55%之间,欧洲大约为45%—60%之间,芬兰为35%,印度和中国的代替率分别为69%和77%。”②Frey C and Osborne M.Technology at Work: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 CitiGPS:Global Perspectives&Solutions:2015,pp.28-35.

智能机器人的劳动代替了过去的人力劳动,从表面看会造成劳动岗位减少,进而导致工厂、农场的人力劳动需求大幅度减少,最终结果是涌现大量失业人口。但是社会是一个开放性和整体性的大系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岗位减少,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劳动岗位减少,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样就可以把在工业和农业生产岗位淘汰的劳动工人,转移到第三产业当中,让他们从事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工作。如今很多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全国产业结构比例都很大,美国的第三产业就占全国GDP的70%以上。因此,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没有大幅度减少社会的劳动岗位,而是提升了人口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更加有效地发展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进一步丰富社会的劳动成果。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交通更加便利和快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实现,这样就能改变整个人口结构的大众认识水平。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从科技意义上来说为人类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和生存空间,整个世界的人口数量可以逐步增加。

从目前中国的人口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1982 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7.6%,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仅为6.6%,到2015 年上述两项比重分别增加到16.1%和11.8%,几乎增加了一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趋势还将继续上行。”③丁金宏:《从我国的人口背景看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6期。从这些人口数据的变化来看,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应当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个论题目前是学术界和大众争论不休的问题,这同时是人口发展和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都需要人的制造和维护。因此,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人口质量提高作为支撑。从人口群体的认知精英的产生概率逻辑来看,人口质量出自于人口数量;从国家治理的策略来看,应当长期稳定和发展人口的适当数量。

从经济的发展来看,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营需要不断地消费,这样才能刺激生产。社会的消费水平与人口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在同等的个人财富水平下,人口越多,消费就会越多。为了扩大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必须扩大人口的消费水平。因此,在当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当中,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地位,必须持续稳定地增加国家的人口,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GDP不断扩大。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总量的提高离不开人口数量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要在全世界保持经济总量的优势位置,就必须适当地增加人口数量。

二、人工智能和大众认识影响下的生育率

现阶段的人口生育技术已经进入了数字技术时代,生育技术的信息化不断增强。在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的支撑下,育龄妇女的健康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出生婴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升,出生婴儿的残疾率进一步减少,婴儿和儿童的成长得到了更多的健康保障。在人工智能医疗技术普及的地区,妇女、婴儿、儿童的健康都较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多、更优质的保障。如今,单性生殖、克隆技术、受精卵移植切割等技术都将应用到人口生育当中。在这一基础上,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人口的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的人口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大众群体的生育期待通常体现了当时在生育方面的大众认识。这种大众认识是国家导向、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习惯、宗教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如在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战争的各个国家都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在这一前提下,补充人口和发展生产力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目标,于是在往后的20年里,形成生育大发展的浪潮。在此期间,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等国都出现了人口的爆发式增长。然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各国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世界各国关于生育的大众期待普遍降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中国则在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的人口增长。

社会物质的极大发展使人们习惯了享受生活、崇尚自我。因此,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持续走低,而在今天的中国,大众对于生育的欲望也正逐步减少。这一现状迫使现代化国家面临人口出生的可持续发展难题,人口发展问题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工智能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年人的家庭观、恋爱观、性行为观、婚姻观等。日本的科学家制造出仿真性极高的“机器人妻子”,吸引了全世界年轻人的目光。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将会出现大量不婚族和更多的丁克家庭这都会强烈地冲击人口的出生率。中国要制定新的人口政策,这是当前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任务。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将发生显著变化,未来人口发展将会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口自身发展以及人口与外部系统关系的平衡都会面临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①雎党臣、曹献雨:《人工智能、人口发展与中国未来人口政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应用,大幅度地改变了女性生育观念的大众认识。由于人工智能替代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劳动,在过去需要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作被机器人代替。企业中从事生产的劳动工人从体力劳动转化成脑力劳动,工人的主要操作是控制机器人。工人的劳动生产主要体现在智力运行和智能活动,而不是过去的体力劳动。这样,女性工人就凭着自己的智能展开生产工作,由于脱离了体力劳动,女性工人和男性工人的劳动差异将变得极其微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将促使职业女性大量出现,职业女性要求和男性工人拥有同等的权利,这种诉求会随着未来现代化科技国家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增加。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年轻一代女性对个人的事业和理想追求不断地增加。新一代的年轻女性将产生崭新的生育观念的大众认识,她们普遍认为,生育孩子从生理角度要求怀孕9个月,还必须照顾年幼的孩子至少2年,因此,打乱了她们的工作节奏和计划。如果一个女性,生育2个以上的孩子,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样会影响个人的事业发展。基于这些考虑,她们普遍的大众认识是不愿意生太多的孩子,或者最好不生孩子。这种大众认识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影响未来现代化科技国家的人口生育问题。

三、人口发展的未来举措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口的发展,人口是组成国家核心基础的最重要因素。人工智能、大众认识和人口发展成为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三个因素。由于当前的人口发展理论还存在很多的争论,这三个因素就导致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人工智能将持续深刻地影响大众认识,在这一前提下,人口问题的发展和管理就变得更加复杂。人口问题的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需要面对国家大系统的整体性和开放性,结合人工智能和大众认识,从全局出发,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全面系统地预测和调控人口的发展。国家的高层决策机构要制定好人口发展的方向、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科学合理地调控人口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性问题,就需要在人口理论及其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制定出具备科学合理性的人口发展战略。

首先,解决中国人口面临的老龄化的问题。

从人类漫长的科技史发展变化来看,科学创新和科学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人类文明就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机器人的产生,给当前社会带来了极其先进的生产工具。它产生了劳动力的替代,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快速地推进人类文明。

中国在1978 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中国的劳动力旺盛时期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 岁)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攀升,从1982 年的61.5%,升至2010 年的峰值74.5%,达到人口红利的顶点,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得到了人口红利的有力支撑。但是,从2010 年起,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转为下降。2018 年降到71.8%,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也从2013 年达到 10.13亿人的峰值之后开始减少,2018 年降至9.98 亿人;这意味着自从2010 年起,中国进入了人口红利收缩期,根据预测,这个收缩过程将会长期持续,到2040 年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将降至8.31 亿人,比重将降至 60.3%。”①丁金宏:《从我国的人口背景看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机器人的劳动代替了人的手工操作,很好地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出现的劳动力不足。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对人口研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对人口出生、死亡、健康、迁移、分布、人口安全和人口治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改变了人口的内涵,人类人口由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统一向以消费者为主,劳动者为辅而转变。”②黄匡时:《人口智能时代人口研究的前瞻性思考》,《人口研究》2020年第5期。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虽然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但却没有办法增加人口的消费需求。如果在人口结构中15—65岁的人口比例不断地减少,一定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从经济运行的视野来看,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减少,必然会导致社会的生产不断减少。那么,经济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受阻。中国作为未来的现代化科技强国,应当从国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全面地权衡和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复杂性人口问题,制定出具有科学合理性的人口发展策略。

其次,智慧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的人口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所谓的智慧城市也称作智能城市,指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具有高科技、智能化和数字化特征。智慧城市是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它拥有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如城市之间的轻轨、高速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的地铁、共享汽车、公共汽车网络、互联网系统、智能融合应用、感知数据融合、智能识别、有线的宽带技术、无限的网络技术等等。

智慧城市的产生,对环境的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缓解了人口对于水资源、能源、森林、耕地、食物的部分紧张需求。智能城市能够使人的生存空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更加提高。人工智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些基础上,在同等的生活空间里,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将进一步的扩大。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为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由于人口、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国从2008年开始,GDP一直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2016年开始,中国实行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二孩的生育政策,同时也加强了生育的健康保障措施。中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采取一系列的生育保障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具有科学合理性的调整和实践,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中国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允许二孩生育之后,从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出生的人口比2018年减少了580,000人。这是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小孩的政策以来,人口出生连续3年下降。①《2019年新生儿同比减少58万人》,中国经济网,www.ce.cn,2020-01-17。基于此,很多人口学家和政府管理人员认为应该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不再限制生育。只有适当地增加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才能保持国家的经济、技术、政治、文明的高速运行,创造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因此,只有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才能保证人口的数量稳定持续的发展,保证国家的人口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

四、人工智能带来全球转型的中国人口发展展望

人口发展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复杂性管理的难题。目前,对于中国人口的发展战略问题,政府、研究机构、民众都有不同的看法。政府怎样才能引导大众认识,使民众的生育观念适合可持续的国家发展需要。这些问题都在研究和探索之中。

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超大型工程和智慧城市逐步建设的发展情况看来,中国可以利用于人口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水资源、能源、粮食生产和服务业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人工智能的应用,使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大幅提高。在这些基础上,人口发展的数量、质量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给人口发展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为人口的数量增长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支持和保障。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中国就可以进一步调整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因此,中国的人口数量可以持续适当地保持增长。同时增强对人口的教育和培训,加强人口生活的服务功能,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然而,中国大众群体的生育期待越来越低,新一代年轻人的生育期待则更低。从国家治理的长远目标来看,国家必须重视这种生育大众认识的变化,应用积极的人口发展措施,调整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好人口发展的服务配套衔接,进一步提高人口的劳动技能,提高人口的素质,维持人口未来的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全面放开生育的限制,这一方案可以找个别的省市作为试点,实施一到两年,分析这些试点地区的生育率。如果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就在中国全面调整实施这一生育政策。

全面提升人口的劳动技能,这是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科技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从人口的劳动技能方面来看,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中国适合劳动年龄的人口在减少,但是劳动力总量仍很庞大。“目前2019年,中国拥有15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9亿,预计2030年有9.5亿,2050年还有8.2亿。当前,西方七国集团的劳动年龄人口总和约为4.8亿,但经济总量是中国的3倍,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7倍。”②王培安:《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促进新时代人口均衡发展》,《人民日报》2019 年5 月30 日。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决定劳动生产总量和生产效率的因素,并不仅仅是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质量和人口劳动力技能也是重要的因素。

欧洲、北美洲、澳洲等地区将会呈持续下降趋势。面对这种人口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在未来人口发展问题上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和全世界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猜你喜欢

生育大众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