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壮族民歌传承刍议

2021-04-15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壮族民歌

王 顺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谢嘉幸教授曾提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唱自己家乡的民歌”[1]。这句话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当地高校的学生对广西壮族民歌了解甚少。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壮族文化中一直都有以歌为乐、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等传统习俗。广西壮族民歌以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内容多样而著称。对壮族民歌进行音乐文化梳理,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壮族民歌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广西壮族民歌乃至壮族音乐文化均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求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文化所具有的风格及其承载的文化精髓,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壮族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对于广西壮族民歌而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易于学唱。对其民歌体裁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类别:山歌、水歌、小调、习俗歌、儿歌、摇儿歌、生活歌等,基本涵盖了广西壮族民歌的绝大部分。相比于广西壮族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新民歌而言,这些民歌其自身受到他民族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始终保存了壮族独有的音乐风格。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其不仅仅生活着壮族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譬如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多个西南少数民族,民族与民族之间又有一定的文化共性,因此壮族民歌具有一定原生性与融入性,需要不断去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在当地高校声乐课程中结合壮族民歌开展教学,能够使壮族民歌乃至西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在声乐课程中运用壮族民歌,既能够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积累,同时对于提升民族情感有着促进作用。声乐教学中主要任务应该是对壮族传统民歌做出整理归类,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壮族民歌声乐教学曲库,同时结合当地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相对适用于声乐教学的壮族民歌作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明确当地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使用壮族民歌的意义——通过声乐演唱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提高自身演唱技巧、文化素养、艺术鉴别能力,同时对传统文化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对提升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更好地传承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作用。

二、壮族民歌传承方式的改革

广西壮族民歌在当地高校教育传承存在着诸多困难。目前,当地个别高校音乐教育培养方案及声乐教学大纲制定时未将广西壮族民歌考虑在内,对于传统民歌尤其是广西壮族民歌的广泛传播不利。同时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未能对广西壮族民歌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没有从文化层面上深入分析广西壮族民歌所反映的广西壮族历史文化背景、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形态特征等等。为更好地传承广西壮族民歌,教师应深入调查了解,搜集整理更多的传统广西壮族民歌并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这是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高等院校作为教育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应将广西壮族民歌融入到当地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有利于高校的教学资源拓展,也有利于壮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1.立足当地的教学方案。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应对民歌演唱及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有较为系统地再认识。对于广西当地高校而言壮族民歌是家门口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田野采风等方式近距离发掘音乐、整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该区域音乐文化特征,使得传统壮族民歌能够从民间走进高校,走向社会。

教育传承方式能够对广西壮族民歌的原生性起到保护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区域音乐文化特征融入到声乐理论教学之中,用文化解读音乐,使学生成为广西壮族民歌及其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和研究者。强调教育考核机制,考核学生对广西壮族民歌演唱情况的掌握,同时也要检验学生自主探寻民歌、文化背景及意义。在民歌教学研究方面,科研项目对于课程改革的支持作用是巨大的,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为长期大量的民间调查做好准备。此外,当地高等院校需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与学生参与演唱实践展示。比如,可以在当地高校开展“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建立广西壮族民歌学生社团,开展广西壮族民歌音乐会或晚会,将课堂所学展示在舞台上,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及民族情感。

2.多维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广西壮族民歌地域性风格显著,又受到方言土语的限制,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兴趣的驱动力不足。如何解决此类困难是教师教学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功能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对作品演唱的特殊环境进行描述,对其语言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学会欣赏广西壮族民歌的同时,分析其内部的独特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民歌音乐自身的兴趣。

教师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是对当地高校广西壮族民歌教学目标完成的推进,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即不同类型的山歌、小调、风俗歌、儿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譬如,教师在讲授田林县山歌《天上星星闪》《这铁好又好》《深山鸟雀叨叨叫》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法、欣赏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及所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作品意境。在民歌视频欣赏的过程中,应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演唱技巧的理解及掌握,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民歌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外,更应该深刻理解广西壮族民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通过教师对不同类型民歌的教学,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内容和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民歌及其音乐文化的学习获得美的感受[2]。

在演唱不同地域风格的壮族民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唱和讲解的方式进行细致分析和梳理,不断提高学生对区域风格及其演唱技巧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教师亦可以鼓励学生对民歌进行二声部的编创。即兴的创编练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不仅需要学生对该地域民歌的风格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欧洲和声及中国民族和声都是一个较高的考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共同合作,以此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民族音乐学理论知识的支撑,只有懂得融入和跳出才能更加客观地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进而使得学生全面多维度地理解广西壮族民歌。

总之,由于广西壮族民歌其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应在音乐学理论研究和声乐演唱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总结,以民间调查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对民歌演唱和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进而学会演唱民歌并了解广西壮族民歌及其音乐文化的特点,最终通过民歌这一载体深入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3.文化背景下的丰富教学内容。当今,广西壮族民歌声乐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其主要以《漓江谣》《赶圩归来阿哩哩》《越人歌》《你来了》《壮家妹》《美丽神奇的地方》《挑着好日子山过山》等壮族风格新民歌为主。然壮族民歌的种类丰富、作品数量庞大,不仅包含大家所熟知的新民歌,还有大量凝聚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创作而来的传统民歌。按体裁分类一般包括:劳动号子、山歌、水歌、小调、灯调、风俗歌等;按民间风俗习惯分类一般可分为:劳动民俗、文娱游艺民俗、岁月节令民俗、婚丧生寿民俗、巫术信仰民俗等;按形式分类一般可分为: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既包括单声部民歌又包含多声部民歌。广西壮族民歌多为劳动人民为了情绪情感的表达而即兴创作的。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广西壮族民歌?了解其创作、分类及音乐结构特征,才能更加客观的唱好民歌。

声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对民歌的区域特征有所了解,进而对同一区域的民歌进行体裁分类、题材分类及形式分类,再就不同类型民歌的代表性曲目进行教唱。譬如,德保县小调《哥妹去田头泉边》,首先,看到歌名便可知这是一首情歌,演唱形式为对唱形式,其演唱特点必定是委婉抒情,略带含蓄和欢喜气氛。通过学习和分析了解到其音乐结构为四句体分节歌形式,多用反复,且多用装饰音润色唱腔等等。再比如,上思县那琴山歌《打铁歌》,从字面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劳动歌曲。劳动歌曲是劳动场面的记录和情绪的抒发,近似于号子而多用劳动中的呼喊、拟声词,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没有华丽的装饰音,音域较窄。再如,钟山县花伞舞调《手拿雨遮崭崭新》,这是流行在钟山县清塘街一带,以民间歌舞形式表演的风俗歌,其中歌名雨遮是雨伞的意思,用当地汉语方言演唱。这首歌的歌名是无法理解其表演类型的,而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首先可以观看视频,通过视频欣赏了解作品的特征。这首民歌的演唱形式是用雨伞为道具的集体歌舞表演,通常情况下少则6 人多则10 余人。再如,玉林儿歌《雷公雀尾长长》,雷公雀是燕子的意思,歌词为“雷公雀尾长长,担烧酒去劝阳,劝阳又有个好姑娘,福绵又有个好后生。”这首儿歌用汉语玉林方言演唱。此曲短小精悍,速度较快,F 羽调式,没有衬词,一字一音的旋律创作特征。

由此可见,广西壮族民歌的声乐教学,首先,需明确该民歌的区域风格特征、体裁类型、表演形式,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可以使用作品欣赏、讲解示范、文化解析等教学方式,更为全面地讲解该民歌及其民族音乐文化背景[3]。与此同时,应为民歌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即建立广西壮族民歌声响数据库,进而做到资源信息互通共享。再次,将民间艺人请进课堂,搭建民间资料与当地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互助平台,既弥补了地方民歌教学一手资料缺失的问题,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壮族民歌与壮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地方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的民族性,符合多元化背景下我国对少数民族民歌及其音乐文化的重视理念。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具有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当地高等院校更担负着培养学生掌握本地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因此,当地声乐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收获更多民族文化知识。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重要媒介,将它纳入到当地高等院校的教学之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同时以民歌为载体,在这个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壮族民歌、演唱广西壮族民歌、了解广西壮族音乐文化,进而传承广西壮族传统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壮族民歌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广西壮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舌象与证素相关性研究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