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集中教育助推“中国之治”的三重意蕴

2021-04-15

广西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之治之治党员干部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概括了我国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日渐成熟的制度优势,同时提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时代命题,为我国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制度执行能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进而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指明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自身领导制度体系的完善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提高是实现“中国之治”的根本要求。

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之治”的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学界对党内集中教育的研究方兴未艾,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研究立足党内集中教育的思想建设实质进行理论阐释。但从总体上看,从多学科、多视角对党内集中教育其他方面功能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尤其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研究更显不足。因此,本文立足党内集中教育助力“政党之治”的现实,试图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党内集中教育是否能够助推“中国之治”?党内集中教育何以能够助推“中国之治”?党内集中教育如何助推“中国之治”?

一、党内集中教育夯实了“中国之治”的政治基础

“‘中国之治’的关键与根本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治理是‘政党中心’治理,这是出现‘中国之治’最重要的因素。”[1]党内集中教育通过加强“政党治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推进“政党之治”走向“中国之治”,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党内集中教育强化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从“政党之治”走向“中国之治”,关键在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高政治领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党的领导制度作为统领和贯穿其他方面制度的根本制度提了出来,进一步确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之治”中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来的,而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取得的,是在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70多年的伟大奋斗历史征程中确立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赋权的依据已转到对党的执政效果的认可,对政权的维系不再是仅依靠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而更主要的是党在执政过程中持续地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3]。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也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克服党内存在的影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如既往地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保持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性是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党内集中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了全党,为我们党充分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的把舵定向功能,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从而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组织基础。

(二)党内集中教育奠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基础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历史的根本动力”[4],也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5]。这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积极肯定,也是将此次主题教育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制度升级的关键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政治优势。

党内集中教育作为我们党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动力。党内集中教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摸索出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基本规律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我们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为党员干部队伍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借鉴,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供动力之源和基本保证。

(三)党内集中教育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6],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

党员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获得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7]这是我们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组织部于2019年5月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党内集中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内集中教育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要目标,要求党员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增强问题意识,以党内存在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功能,将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中,引导党员干部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真抓实干中筑牢宗旨意识,增强执政能力建设。

二、党内集中教育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之治”的治理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领导核心和中心支柱。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8]。这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确保“中国之治”的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的领导力的核心范畴,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永葆生机活力和强大战斗力的根本能力。”[9]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承担着维护党中央权威,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一方面,党内集中教育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纯洁党的组织队伍、提升党的作风建设,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和中心工作的完成提供了共同的政治、思想及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又为党内集中教育确定教育主题及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推动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动力。历史实践表明,凡是在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和思想理论指导之下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都有效解决了特定历史时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领导革命斗争的方式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党内集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武装,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倾和右倾两种政治路线错误,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正确政治路线指引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最终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两个凡是”对全党的思想禁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明确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规划了“路线图”。这一时期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进行整顿,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作风素质大幅提升,业务能力、执政本领大幅增强,极大地改变了党的面貌和形象,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二)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筑牢“中国之治”的共同思想根基

“思想引领是建立在共同思想认识、共同目标追求上自觉自愿的内在向心趋向。”[10]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鲜亮的政治底色,为我们党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推进“中国之治”奠定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仁人志士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指导中国革命道路的具体实践中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征程,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也要跟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是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质和鲜明特征,早在延安局部执政期间,中国共产党就创立了延安整风运动这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在党内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统一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延安整风运动开创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经典范式也成为党加强思想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优良传统。此后,每逢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变化,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转移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通过自觉加强理论创新回答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武装。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自觉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使命。新的伟大征程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的重要历史时刻开展的集中教育,其实质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使共产党人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追求和使命担当,并将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证和实际行动,从而推进“中国之治”行稳致远。

(三)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汇聚“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

党的群众组织力主要指党的基层组织依靠、动员、组织和教育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政党的群众组织力决定了政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11]群众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是党的组织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党增强群众组织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充分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引领发展、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汇聚起“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首先,党内集中教育始终将群众路线贯穿教育全过程,要求党员干部通过理论学习检视整改党内存在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找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其次,党内集中教育通过实行开门搞教育,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整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再次,党内集中教育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追寻和根本宗旨,为我们党提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必须以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为根本遵循,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动和组织群众。改革开放前,党经常采用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来开展对敌斗争,并将这种方式运用于整风整党运动中,卓有成效地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这种方式开展整风整党运动也曾对党的建设产生过消极影响,极大地干扰和损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吸取通过开展群众政治运动的方式进行整风整党的深刻教训,决定要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加强改革和健全制度推动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开启了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伟大实践。在这之后开展的1983年整党运动、“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仍然将走群众路线作为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开门搞教育,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党员干部扫除思想上的灰尘,纠正党内的不良习气和作风,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开展,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的重大部署,也是为加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凝聚思想共识、整合多元利益,汇聚亿万人民磅礴力量,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开展的一次教育实践活动。

(四)提高党的社会号召力,践行“中国之治”的为民宗旨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及作风和形象等决定的,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就要充分展现出党的意志主张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鼓舞人。“‘中国之治’的本质就是人民之治。”[12]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所进行的一切斗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争取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践行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党内集中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追求,要求党员干部自觉肩负起维护群众利益的第一责任,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第一动力,将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第一标准。在实践中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伟大精神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改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引导党员干部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履职尽责,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党夯实执政根基、筑牢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开展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就是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筑牢党的执政地位的成功典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由主要领导革命战争转向全国执政,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人数剧增,党组织快速发展。正像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预料的那样,在巨大胜利面前,有极少数老党员老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思想情绪,还有些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造成了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后果。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较快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完成新中国成立后繁重而又伟大的建设任务,党中央决定从1950年5月开始,在全党全军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集中反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风气,中下级领导机关的命令主义作风以及党员干部中的居功自傲情绪、“革命到头”思想和腐败蜕化苗头,强有力地纠正了党内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调动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社会建设的热情,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等重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地位。

三、党内集中教育强力助推党的执政方式改革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执政以来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深入思考而得出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13],为新时代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化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水平,解决“中国之治”的基本前提

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党科学执政。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的纲领,在党百年发展的光辉历史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鲜亮的底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加强理论武装的基本途径,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推动党科学执政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首先,为党科学执政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党内集中教育要求党员干部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政治任务放在首位,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和应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和新实践。

其次,为党科学执政提供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持。党内集中教育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合格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保证党科学执政。

再次,为党科学执政提供行动指南。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理论自觉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立的承前启后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科学执政实践。“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14]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贯彻执行党的纲领和特定时期的政治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是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党基于历史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是改善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科学执政水平的基本前提,也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追求。

首先,为党科学执政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党内集中教育以思想建设为根本追求,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要求党员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章为根本遵循对标对表,在政治、思想、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同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及历史使命努力奋斗。

其次,为党科学执政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内集中教育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武装,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党的各级组织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方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政治保证。

(二)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水平,践行“中国之治”的本质要求

1.筑牢党民主执政的最大同心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执政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15]。人民当家作主的落实情况和实现程度,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修正初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激励党员干部勇担使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使命而不懈奋斗的思想建党形式,始终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教育目标中体现为民情怀,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实行党内外民主,坦诚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为党提升民主执政水平,夯实执政根基汇集了广泛民意、凝聚了磅礴力量,绘就了最大同心圆。

首先,为党民主执政汇聚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践行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人民”一词也成为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热词,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等。这一时期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都是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

其次,拓宽党民主执政的创新路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强,再加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新变化,给我们党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提出了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时俱进提高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方式方法创新,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拓宽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沟通渠道,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2.维护好党民主执政的良好政治生态。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水平的关键在于党自身带头进行民主领导,其核心就是真正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内集中教育在实践中找到了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方针的提出和践行建立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之上,体现了我们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为党在新时代提高民主执政水平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榜样示范。

首先,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民主优势,为党民主执政提供根本遵循。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16],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的具体实践和科学运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科学制度,这一制度所具有的民主优势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与广大党员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有利于调动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

其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真正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为党整合社会多元利益、进行民主执政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党要在社会阶层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开展有效的民主执政,就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合理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保障各种利益团体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各阶层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此,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协调对话制度和政治协调机制的作用,整合各种社会阶层的多元利益诉求,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汇聚多元社会治理力量,凝心聚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保障“中国之治”的基本途径

1.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及执行者,是推进党依法执政的“关键少数”和中坚力量,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是党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前提。历次党内集中教育虽然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任务,但也将党章党规党纪和党中央相关文件纳入学习内容体系,为党员干部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延安整风运动就将集结了83篇中央文件的《六大以来》作为高级党员干部整风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文件,对照文件检查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1951年至1953年开展的整党运动首次在全党开展了关于党纲党章和怎样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学习并掌握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和考察每一名党员,同时也将八项条件作为新党员入党的基本要求。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学党章党规”作为首要学习内容,要求党员干部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同时还要求全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引导党员树立法纪意识和法治思维,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的合格党员。

2.建立健全党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党方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就是要求我们党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体系,促进党民主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17]我们党通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可以说,依规治党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保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履行好执政兴国重大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

首先,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完善包括动员、运行、考评和整改在内的长效机制,提升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其次,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干部教育工作、党内政治生活、廉洁自律、纪律处分、党内监督、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法规,促进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同向发力,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制度保障。

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强力助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向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党内集中教育只有与时俱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提升自身科学化水平,才能为推进“中国之治”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中国之治之治党员干部
中国之治铸就经济新优势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树立“全球防疫”标杆
推动“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的良性互动
“中国之治”制度“密码”:13 个方面显著优势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中国之治”彰显全球魅力
张维为:“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