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探析

2021-04-15何冬梅

卷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微课

何冬梅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突破传统,实现现代化计算机教育的创新革命[1]。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仍存在着教育形式陈旧、教学效率低下与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现代化算机教育的进步。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地变化发展、信息技术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探究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可将这种模式应用于其他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完善现代教育存在问题,提升现代教育的实效性。

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老师的主讲获取计算机相关知识,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与老师的隔阂逐渐加深。而“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不断创新。

1.1 学生思想日益多元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通过移动信息网络接触到资源渠道逐渐增多。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计算机课程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相关见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新颖事物的出现具有极高的接受度,更注重对未知理论的自我探索以及个性得到尊重和解放,这种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移动网络平台更具有复杂性。因此,高校计算机课堂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与时俱进的新媒体设备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及时调整课堂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满足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信息化的多样性。

1.2 教育评价发生变化

在以前的高校计算机课程中,对教育情况的评价并没有考虑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其余老师的主管评价与学生期末分数排名所决定,这导致老师与学生缺乏良性沟通,并不能客观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创新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教育评价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内容包括课堂氛围与学习反馈两个环节。老师通过教学创新将学生入情入境这种,让学生在规定情景中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课后老师步骤与课堂的相关问题,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与不理解内容反馈与老师,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学生对课堂氛围的评分以及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问题反馈对计算机课堂评分,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3 课堂模式日益多元

大量实践表明,只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培养,才会呈现出更为优良的教育成果。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呈现多元化趋势。微课打破传统的“老师主讲,学生停课”教育模式,以5-10分钟视频作为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环节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还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设计、课件、测试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易理解计算机教学的重点[2]。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主动积极的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形成计算机知识的体系。此外,多元化课堂模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教学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需求和职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得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快速发展。

2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问题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理解程度,还阻碍了现代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形式陈旧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导,利用ppt讲解计算机知识相关内容,而学生主要依靠字体的色彩与笔记进行理解,很少有机会对知识点进行实际操作与研究,在课堂上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渐渐丧失,难以形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架构。此外,现行的高校考试制度使得学生只需要在考试之前着重背诵笔记,导致在平时的课堂上只注重死板的读书,力争在期末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忽视对自身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虽在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高校逐渐重视多媒体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智慧教室、情景模拟实验室与云课堂等教学设备纷纷拥入校园,但教师由于已适应传统形式,难以将这些设备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中,很大程度阻碍了教学模式与教学形式的创新。

2.2 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教学内容。某些教师并未意识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对学生的发展重要性,采用消极应付态度面对学生,在授课过程流露出个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喜好,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讲解计算机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并不明确,学生难以在冗长的文字描述理解教学重点。这种形式强烈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磨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导致计算机教学效果与效率低下。

2.3 学生难以融入课堂

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中采用以教为主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体系的状态。学生在上课前对本次课的内容基本不知,等待教师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而在课堂中,教师缺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一味的按照教案传授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过于严肃与凝重,导致学生缺乏动脑思考计算机相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难以表达自己的相关见解。此外高校计算机课程忽略的整合性教学与及时性教学的重要性,使得老师将大部分时间应用于传授理论知识上,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难以真正融入课堂。

3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策略

由于微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效果,对于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使得现代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利用微课解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速发展。

3.1 结合微课,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微课在高校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教师应当突破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弥补当前高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微课探索出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以微课为载体,结合高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将学生的教学需求用这种新颖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浓缩,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接收到更多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3]。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出符合现代教育的个性化方案,通过因材施教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相结合,引导学生发挥在高校计算机课堂上自我创新、合作学习能力,探索出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教学方法模式。

3.2 结合微课,提升教学效率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最终是由教师去落实的。因此在微课教学创新实践中,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使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角色定位,遵循基本的创新规定,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对自己的角色清晰认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与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针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断进行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展开教学,提前告知下一次课程讲解的理论知识范围,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微课先进行自学寻找答案,在课堂上老师利用30分钟讲解本次计算机理论知识框架,让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课前问题分析内容,最终学生未提及到的部分教师再次讲解并利用微课进行补充。利用灵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效提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3.3 结合微课,增强学生融合

学生作为思政课程上的学习主体,是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微课流程的设计,遵循可行性与最优原则,广泛收集学生对于传统教学与微课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微课在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之中。根据学生教学需求与反馈意见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鼓励学生思考计算机相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相关见解,增强学生课堂中的参与感,这将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创新。此外,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小组去进行学生调查,通过学生对课堂氛围的评分以及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问题反馈对计算机课堂评分,了解学生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所在,明确计算机教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于教师,结合微课探讨出学生所喜爱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4 结束语

近几年来,“微”时代的来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创新。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是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当前高校计算机课堂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表现为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效率低下、与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等诸多问题,使得现代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利用微课解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微”时代的教学模式,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良好沟通,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有效增强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现代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微课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