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金项目统筹 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1-04-15陈大鹏陈燕霞
陈大鹏 陈燕霞
(1.漯河市源汇区农村农业局,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个五年,也是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要时期。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田建设工作人员要认真总结过往农田建设工作,深刻把握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农田建设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统筹现状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财政部共安排农田建设补助等资金1396.28亿元,其中,2019年694.23亿元,2020年702.05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共推动落实新建1.6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亿亩),着力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三农”在“六稳”“六保”中切实发挥压舱石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官员不久前在国新办举行的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以来,我国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到2020年,我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大量资金的投入,换来的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2020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虽然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高标准农田已建成8亿亩,但近两年来带来的全球粮食供给形势的深刻变化,时刻提醒人们,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依然非常重要且紧迫。这也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原因之一。
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精神,仍需要在资金投入上继续加力。财政部已明确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根据中央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等有关要求,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央行等五部门早在2019年初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以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
农业农村部官员去年底曾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地貌和农田建设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地形地貌分类制定相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投资补助标准,符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下一步,将加大高标准农田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将考虑各地自然禀赋不同、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研究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
鉴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在财政投入不足时,各地需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
只有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等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才能确保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才能通过建设更多高标准农田,为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坚实支撑。
2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各地涝洼地治理、拦河闸坝等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较重,相比之下资金仍显不足。按照目前国家补助1000元/亩、地方配套500元/亩的标准,还无法深入开展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从而影响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2 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渠道仍然较窄
目前,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以及少量新型经营主体资金补充,市县两级财政无配套。所以,仅能满足农田水利、电力和机耕道路等工程建设,无法满足科技推广、工程建后管护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2.3 高标准农田建设群众参与度不高
项目区群众仅在项目勘察设计阶段通过推选代表参与项目论证,工程施工和建后管理方面参与度不高,且无投工投劳,总体上缺乏参与农田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统筹的措施
3.1 坚持抓点示范,推动建设模式创新
选择自然条件好、任务完成快、建设质量高、产业需求大、基础工作实的县区,在建设任务、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了“一户一块田”“一户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等符合各省实际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做法,并定期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进行总结推广,使基层农业农村部门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不会干”转变为“抢着干、干得好”,各级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高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3.2 强化支撑保障,确保任务落实落细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以及县(市、区)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乡镇为项目法人”的工作机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建立了设计编制、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验收、建后管护等一整套政策制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和各市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年度考核,凝聚了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3.3 注重综合施策,强调聚集效应
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基础平台作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配套使用、土地流转、代种托管等相结合,推进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整治相结合,把符合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改造提升,改善其耕作条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相结合,以工程措施推进深度节水、极限用水。
3.4 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
积极协调省级财政,要求市、县财政配套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加大政府专项债的谋划推进力度,开展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全部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推进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组织开展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评估,有效防范化解质量风险。
3.5 总结推广经验,完善监管机制
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统筹撂荒地整治、种业基地建设,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继续安排专项管护经费,落实管护责任。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求为引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机制,强化对地力提升、粮食产能的评价,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用得好、长期受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粮食安全,既要藏粮于技,打好种业翻身仗,也要藏粮于地,抓住耕地这个“要害”。而要发挥耕地的作用,一方面,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要改善农田设施基础条件,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