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时珍《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1-04-15张京春艾玉珍邢雅璇闫龙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心系李时珍

张 珊,张京春,艾玉珍,邢雅璇,闫龙美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曾作为御医供职于明朝京都太医院,任皇家太医院判,借宫廷御医之职,他饱识皇家典藏、医术药材,掌握了太医院丰富的医学资料,为撰成《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征引繁富,论述精详,属宫廷医学学术成果[2],是明朝以前中华医药的精简缩影。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神经症及各型心律失常等,属中医学心系疾病“胸痹”“眩晕”“心悸”等范畴,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3]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人,其中冠心病1 100万人,高血压2.45亿人,患病人数逐年攀升,仍居于疾病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健康事业面临极大的挑战。本研究挖掘整理《本草纲目》中心系疾病附方,探讨宫廷医学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的精华,以传承中医学,重视《本草纲目》中的用药经验,了解李时珍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和特点,对治疗心系病证合理选药以及开展心血管药的研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及筛选 以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本为底本)作为资料来源,选取[附方]项下主治“心悸”“胸痹心痛”“眩晕”“健忘”“不寐”“癫狂”等心系疾病的方剂,并按照标准纳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选附方为具有完整药物组成的内服方剂。排除标准:药物组成相同的方剂只录入1次;食疗方,如茶、粥、六畜心、米饮等;所用药物明显不符合现代医学常识的方剂,如东壁土、水银、雄黄、虎骨等。

1.3 分析软件 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

1.4 数据分析 将筛选的附方进行标准化,主治病名惊悸、怔忡统一为心悸;中药名称严格按照2015版《中华药典》正名,如小草正名为远志、薰陆香正名为乳香、莎草根正名为香附、零陵香正名为佩兰等,《中华药典》未收录的药物以《中药大辞典》为规范标准;中药种类按“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进行分类。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分析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种类等,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4]。

2 结 果

2.1 证型比例分析 共纳入附方104首,包括胸痹心痛、眩晕、心悸、癫狂、不寐、健忘。详见表1。

表1 《本草纲目》心系疾病证候统计

2.2 用药频次 心系疾病共涉及药味121种,使用频次≥5次的药味有18种。详见表2。

表2 《本草纲目》中心系疾病使用频次≥5次的药味分布

2.3 四气五味 心系疾病用药中,药性多为温、平、寒,少用凉、热;药味多为辛、甘、苦,少用酸、涩、咸。详见图1。

图1 《本草纲目》心系疾病四气五味分布情况

2.4 药物归经 使用药物频次最多为脾、心、胃经,再次则为肺、肝、肾经,其余依次为大肠、胆、膀胱、三焦、小肠、心包经。详见图2。

图2 《本草纲目》心系疾病的归经情况

2.5 药物种类 心系疾病用药归类频数统计见图3,其中补虚药、安神药的归类情况见图4、图5。

图3 《本草纲目》心系疾病用药种类

图4 补虚药频数分布

图5 安神药频数分布

2.6 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是用于寻找方剂数据集中各项之间的关联关系,探寻处方中的高频药对和常用药物组合。李时珍选方以简便廉验为主,处方简洁、用药精炼,不少为单方、小方。剔除单味药者41方,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置信度为0.6,对药物进行规则分析,共得到12条规则,即得到关联药对12对。详见表3。网络展示见图6、图7。

表3 方剂中关联规则分析

图6 心悸病药物关联网络图

图7 胸痹心痛病药物关联网络图

2.7 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 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核心药物16组。详见表4。基于核心药物组合,提取到新方9个。详见表5。

表4 核心药物组合

表5 潜在新方

3 讨 论

3.1 从脾论治 《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用药频次比较高的药物有人参、干姜、茯苓、甘草、酸枣仁、半夏、乳香、白术、附子等,使用药物归经最多为脾经(140次),在121味药物中功效主治与脾有关的药物有近三分之一,涉及补脾、温脾、健脾、运脾、醒脾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治疗心系疾病的药对组合“人参、酸枣仁→白术”补气健脾养心,“半夏→瓜蒌”运脾化痰,“附子→干姜”温阳散寒,“胡椒→乳香”温通行气;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人参→山药→酸枣仁”补益心脾,“黄芪→乳香→茯苓→生姜”和“乳香→甘草→半夏”益气活血化痰,“薤白→半夏→枳实→干姜”温阳理气化痰;新方1号、2号、4号、7号、8号、9号均体现了李时珍擅于从脾立论治疗心系疾病,形成了以补脾养心、健脾温阳、化痰祛瘀相互配合应用的一般用药规律。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李时珍曰:“脾者,黄宫,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又言“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明确指出脾对五脏安和的重要性。李时珍言“土为元气之母”,若脾虚则元气生化不足,心窍失养,神无所依。补虚药中补气药使用最频(37次,占70%),可见李时珍治疗心系病证重视元气。元气为一身阳气之发源,心阳不足则无力行血,脾阳失运则湿聚生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发为心病。故李时珍以补元健脾贯穿始终,兼顾祛除痰、瘀之标实。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致力于将“心脾相关”“痰瘀相关”理论应用到各类心病的治疗中,倡导调脾护心、益气化痰祛瘀法[5-6],这与李时珍“从脾论治”的用药特点高度契合。现代研究也证实,补气健脾、化痰祛瘀类药物能够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脂异常、提高血管内皮功能3个方面发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7-9]。

3.2 形神兼顾 中医学强调“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念,重视情志致病,《黄帝内经》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形具神生,脏与神紧密联系,又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志虽由五脏之气化生,但由心所统领,情志失调,气血逆乱,发为心病,这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倡导的双心同治理论一致。《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的核心药组“远志-甘草-酸枣仁”开心窍、养心神,“川芎-香附-茯苓”活血调肝理气,及新方3号“远志-甘草-酸枣仁-半夏”、新方5号“川芎-香附-茯苓-天麻”,均体现了李时珍用活血安神、调肝理气、芳香开窍法“形神兼顾”的治疗理念。①活血安神:“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为心生理功能的两个方面,理气活血调“血脉之心”,养心安神治“神明之心”[10]。李时珍善于以乳香、郁金、川芎、茯苓、柏子仁等配合使用,“双心”同调。②调肝理气:肝主情志疏泄,心主神明,七情均可通过肝伤于心。张京春教授以从肝论治心系疾病为理论基础,用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的双心疾病,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调肝对“双心诊疗”的临床实用性[11]。李时珍常用酸枣仁、香附、枳实、青皮、木香等调肝理气,原文载酸枣仁“味酸性收,故主肝病”,香附“总解一切气郁”,枳实“破结气”,木香“凡气郁而不舒者,宜用之”,青橘皮“疏肝散滞”。③芳香开窍:心窍受邪寒热痰浊瘀、闭塞不通,神明不用,则发为眩晕、癫狂、失眠、健忘等。李时珍以苏合香、安息香、鹿茸等芳香温通之品治疗寒闭心窍,以冰片、大黄、黄连治疗热闭心窍,以远志、菖蒲治疗痰浊蒙蔽心窍,以麝香、郁金等治疗瘀阻心窍。

3.3 擅用重剂 《本草纲目》言重剂,指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剂,一般为金石类体重之品,如铁粉、雄黄、朱砂、紫石英、磁石、沉香等。李时珍言“金石虽若顽物,而造化无穷焉”,善治痼疾怪证,在《本草纲目·十剂》引徐之才之语“重可去怯”,又言“大抵重剂压浮火而坠痰涎,不独治怯也。”李时珍指出重剂有四,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经验:有惊则气乱,有怒则气逆,宜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惊健忘、迷惑不宁者,宜镇其心。有恐则气下,精志失守而畏,宜安其肾。

《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的附方喜用重镇之品,较为常用药味主要为朱砂、紫石英、龙骨等。朱砂,甘、寒,有毒,功能清心镇惊安神,李时珍言其能“辟恶安魂”,多用以治疗癫狂、不寐病。如夜多噩梦,通宵不寐,佩戴朱砂则即夕无梦,神魂安静;治疗离魂病用朱砂、人参、茯苓;产后癫狂用朱砂配人乳;癫痫狂乱用归神丹、神注丹等。李时珍言朱砂“入火则热而有毒,能杀人”,需经水飞炮制,精确辨证后,配入丸散,或作为包衣使用。紫石英,甘、温,无毒,功能补虚止惊,李时珍曰:“上能镇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湿以去枯也”。龙骨,甘、平,无毒,李时珍言其“益肾镇惊”,多用于失眠、健忘、心悸。如治疗健忘“用白龙骨、虎骨、远志等分为末”;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

现代药理研究矿石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心律失常、抗惊厥、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2],擅治惊悸、癫狂、健忘、失眠等神志异常,独具疗效。但重剂药性峻猛,甚则有毒,临床医师难以驾驭,李时珍亦言“但系石类,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张京春教授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临证以安全无毒之龙骨、牡蛎治疗心悸、失眠,石决明、磁石治疗头晕、健忘、耳鸣,代赭石心胃同治,颇为效验[11]。

本研究将《本草纲目》中治疗心系病证的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挖掘得到李时珍治疗心系疾病“从脾论治”“形神兼顾”和“擅用重剂”的用药特点,借以指导临床。《本草纲目》附录上万首验方,不仅吸收了大量官修方书及御医名家的著作,也有李时珍自己的经验方,是保存宫廷医学原始文献较为丰富完整的珍贵典籍,作为宫廷医学研究范畴,借数据挖掘技术使其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为宫廷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使其在现今医学体系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心系李时珍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解码李时珍
童心向党 心系祖国
心系“国之大者”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