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几何模型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2021-04-15丰志胜
文 丰志胜
在面对图形较为复杂的几何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采取将图形分解的方式来求解。而一些固定结构的图形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我们将这些固定结构的图形称之为几何模型。几何模型的结论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那么究竟如何在解题中使用几何模型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中考题。
例题(2020·江苏宿迁)【感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C=∠D=90°,点E在边CD上,∠AEB=90°。求证
图1
【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C=∠ADC=90°,点E在边CD上,点F在边AD的延长线上,∠FEG=∠AEB=90°,且连接BG交CD于点H。求证:BH=GH。
图2
【拓展】如图3,点E在四边形ABCD内,∠AEB+∠DEC=180°,且,过E作EF交AD于点F,使∠EFA=∠AEB,延长FE交BC于点G。求证:BG=CG。
图3
【分析】图1是初中阶段非常典型的几何模型,我们一般称它为“一线三等角”或“K”型图。它是构造相似的典型结构图形,很容易通过相似得出结论。图2可以进行分解,线段CD的左边就是图1,右边可以过G点作CD的垂线GQ,垂足为点Q,也能构建出一个“K”型图,所以图2就转化为两个“K”型图合并的问题,通过【感知】的结论和【探究】的条件得到BC=GQ,再构造全等三角形得出结论。图3在图2的基础上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将直角变为一般角,“一线三等角”的结论仍然成立,利用辅助线建立模型,即可根据【探究】中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证明:【感知】如图1,∵∠AEB=90°,
【探究】如图4,过点G作GQ⊥CD,垂足为点Q。
图4
由【感知】结论易知,△ADE∽△ECB,△DEF∽△QGE。
【拓展】如图5,在FG上取一点M,使得∠BME=∠AEB,作CN∥BM交FG的延长线于点N。
图5
由【感知】可得“K”型图证出相似三角形。
由【探究】可证得BM=CN。
∵CN∥BM,可证△BGM≌△CGN,
∴BG=CG。
【点评】本题图形分解变化的过程可以显示为:
图6
图7
图8
“一线三等角”是相似图形中非常典型的模型。图6是建模;图7是模型运用与整合,同时需要作辅助线构建模型;图8是模型拓展,由直角变成一般角。本题是几何模型的运用探究,同时也是思维建模的过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当然,图8还有多种解法,在此不再一一分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