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策略探索

2021-04-15惠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惠霞

【摘要】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使学生感受诗歌文化魅力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意义,以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促进诗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64-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近些年,诗歌在中学教材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重,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更要强化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诗歌教学,构建诗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使学生领悟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意义

诗歌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语言精炼、结构巧妙、所表达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1]。其一,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包括对诗歌的字词解析、意象表达、情感传递等内容,丰富学生对诗歌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想象力的发展、灵活运用能力、批判能力等等;其二,诗歌所具备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在诗歌鉴赏时,需要学生对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引用典故等进行深入了解,学生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过程,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其三,诗歌具有措辞美、情感美、格式美等特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美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美的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后,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既将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等文化层面的信息展示出来,又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等精神层面的内涵展现出来,让学生深层次领悟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深切感悟诗歌的魅力。

2.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再现诗歌意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需鉴赏的诗歌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生动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师在《木兰诗》教学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播放迪士尼的动画片段,让学生深刻体会木兰代父从军的真挚孝心和战争的残酷;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时,可以通过相关歌曲导入诗歌鉴赏教学,朗朗上口的曲调能够帮助学生记忆,从而快速达到背诵的目标[2]。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等,尤其是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表现名山大川、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内容的诗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把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画面,学生在具体形象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悟诗歌创作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壮志難酬,或是家国情怀的思想感悟和人生境界。

教师还可以将优质的微课资源分享给学生,微课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补充足够多的诗歌教学内容,既可以将所学诗歌的知识点细化,使学生从中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另外,教师要提倡学生多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让学生在优质资源和名师点评的熏陶下,提高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一方面改变了相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拓展诗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

2.2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性

首先,教师在诗歌鉴赏的实际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尝试不同的鉴赏方法——朗读法、比较法、扮演法等等,以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参与性。比如,加强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朗读是打开学生诗歌鉴赏大门的钥匙,朗读时要求学生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在朗读时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感情[3]。俗话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等,让学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领悟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诗歌鉴赏学习。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比如,诗歌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等等,小组成员可以分工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析、探索、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最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达到对诗歌鉴赏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让不同学习小组间进行学习效果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丰富多样的诗歌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诗歌鉴赏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诗歌鉴赏大赛”“诗歌创作大会”“诗歌诵读比赛”等等,给学生设置关键字,让学生们玩“飞花令”,如“花”“春”“云”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对诗歌中的传统节日进行归纳,如描写清明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寒食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重阳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这些都是增加学生诗歌储备量有效方法。让学生运用自身所积累的诗歌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诗歌鉴赏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激励学生提高自身诗歌储备量,也能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2.3注重诗歌教学拓展,构建学生诗歌知识网

收录进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往往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经典篇目,但是因为课本内容数量和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学生所学习的诗歌数量是相对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诗歌鉴赏的教学基于教材的同时,要做到对教材外诗歌素材的拓展。让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基于诗词中的某一意象或某一古迹,选择相关或者相似的诗歌进行拓展,开展多样性的诗歌鉴赏活动,也就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群文阅读”[4]。区别于单篇诗歌的解读,群文阅读的方式使师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对有关联性的诗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总结,可以扩大诗歌鉴赏的宽度和深度。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学时,学生都知道这首诗属于杜甫经典的三吏、三别诗之一,三吏指的课本中收录的《石壕吏》,另外两篇是《潼关吏》和《新安吏》,而三别指的是《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国力锐减,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教师可以将其他诗篇导入课堂来进行《石壕吏》的群文阅读,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可以从全方位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百姓所受摧残,感悟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和对水深火热中百姓的同情。

教师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要在课内所学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接触更多丰富的诗歌素材,学生只有构建了系统的诗歌知识网络,才能运用扎实的鉴赏知识,多角度对诗歌进行合理的鉴赏。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前期的诗词多是将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作为主题,以开宝八年(975)南唐降宋后为界线,李煜从有国之君沦为了阶下囚,这使得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直接导致他后期的词感情更趋向真实,意境深远,具有了生动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从《诗经》《唐诗三百首》到现代诗歌,无论是作者人生际遇还是创作时的时代背景,教师要强化学生诗歌知识的积累,只有在诗歌形成发展的轨迹中学生才能探寻到诗歌作品的精华,才能培养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才能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其价值的认识,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从引入信息化教學技术到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诗歌知识的积累,不仅有效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永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性与措施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1):120-121.

[2]史万臻.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鉴赏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4):88.

[3]完代一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63.

[4]尚玉萍,张培志.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