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摸索,勇于实践

2021-04-15张万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学数学

张万金

【摘要】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就当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仍存在重视纪律、过分威严以及缺少交流等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管理可以采取教师给予学生关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合理制定课堂管理规则等策略。为此,本文通过实践的方式,对高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的策略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管理  问题及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34-02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战场,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越来越提倡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开展教育工作。此种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课堂管理工作,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便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纪律,缺少人文关怀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在面对教师时大多会表现出敬畏的态度。为此,教师在课堂管理的时候,应该尽量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关怀,拉近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课堂管理打好基础。但实际上,有些教师在课堂管理时,会过分重视纪律,缺少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样不仅无法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还会影响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态度。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规定学生不可以随意说话,要举手报告。但是,如果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学生就无法遵守纪律。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如果依然过分重视纪律,就会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

(二)过分威严,管理方式单调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便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探究的问题,他们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也会格外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1]。久而久之,小学数学教师便形成了一套能够让学生“好好”学习的管理方法。即在课堂中树立威严,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时,便厉声呵斥。此种管理方式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是長此以往不仅无法发挥管理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缺少交流,忽视心理管理

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适当地渗透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开展心理教育。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与小学生的交流,导致他们忽视了心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积极性等情况。

二、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方式优化

(一)给予关怀,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实现课堂管理方式的优化,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小学生正处于需要关爱的时期,他们不仅内心敏感,而且容易被打动。为此,教师一定要多给予学生关怀,这样学生就会更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特别是在课堂学习期间,教师要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学习,实现课堂管理优化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的管理效率。例如:以《面积》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以往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是从教材出发,讲解其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面积公式,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但是,在此种课堂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比较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提醒来进行课堂管理。还有些学生数学水平较差,无法跟上教师所讲的进度。为此,教师需要多多给予学生关怀,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利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出一道简单的习题让学生计算,并在这个过程中去看学生们的计算方式和计算过程,发现他们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给予的关怀,他们也会更加喜欢数学,并服从管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加集中。教师通过此种管理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并且能够让他们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教师既能够推动数学教学发展,又能够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二)营造氛围,改变学生态度

数学教师想要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还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仅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还会愿意与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师完善心理管理。一般情况下,教师所使用的管理方法是比较单一的。但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管理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同时,教师又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管理[2]。通过对一些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发现以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并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之间会互相牵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例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堂教学为例,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教材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但是,单纯依靠理论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对于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针对此,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然后带领学生走出班级,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学校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管理重任分发到每个小组长身上,同时让组员监督组长。学生在此种氛围下,会严格遵守教师制定的规矩。同时,他们也能够更为高效地理解知识,从而掌握这些知识。当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分享他们所找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事物,有些学生找到了瓷砖、篮球架挡板、砖块等,还有学生发现花坛是长方形的,但是并没有学生提正方形。学生在面对我的这一疑问时,也轻松地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答了。“正方形四个边都相等,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四边形。”在整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与组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遇到的小组管理问题,发现其中问题比较大的学生。然后,教师再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实现课堂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管理。比如,教师在沟通中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就可以帮忙开导,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解决该问题,从而提高他的学习效率。总之,教师在利用此种分组管理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时,能够更好地完善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发展。

(三)平等交流,合理制定规则

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时,还需要充分认清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特别是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他们会制定一些规则,比如上课不能说话,回答问题要举手等等。但是,教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都是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直接确定规则[3]。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只能服从教师的管理,遵守既定的规则。一开始学生会很积极地配合教师,但久而久之规则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因为规则是教师一个人定下的,并没有融入学生的想法,所以他们会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有所不解,同时也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规则制定方式,还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他們对于课堂管理的看法等等,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他们自己有参与,所以一定会严格遵守,能够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例如:数学教师可以专门在课堂中留出一部分时间,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询问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意见。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说,针对此教师可以直接让课代表提出他的想法。如“在课堂上缺少自由讨论的机会”,对此教师虚心接纳,并做好记录。当有一名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得到勇气并说出自己的建议。随后,教师对他们的想法进行整理和总结,对课堂规则进行调整,确定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认可的规则,以此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发生改变,有利于改变数学课堂中的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实现课堂管理优化,就需要去了解当前数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不断摸索,发现问题,然后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寻找优化途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管理方式,从而真正发挥出课堂管理的价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晓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2.

[2]陈红燕.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学习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20(5):49-50.

[3]张志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9):99.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小学数学
教师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分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