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2021-04-15姜平花
姜平花
【摘要】在最近的几年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優秀传统文化有着长久且深厚的积累,在饱经风霜之后依然能够屹立于文化之林,从而充分展示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民族的不断富强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幼儿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展开教学。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在学习阶段获得有用的知识,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之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课程 建设与实施
【课题项目】本文系三明市2020年度“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专项课题《传统文化教育中幼儿学习方式适宜性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M-2076。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20-02
我国的传统文化涉及多个领域,能够从各方面对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认识方面进行培养和熏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通过在教学阶段带领幼儿进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游戏,能够从小树立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形式之下,我国的教育者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发展儿童,培养儿童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教学。因此,本文对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教育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1.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状
1.1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存在认知偏差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者。依据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首先,幼儿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应试教育。他们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幼儿传授专业的知识理论,注重提高幼儿的智力教育,并且将其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领域的变革,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标已经从只注重幼儿的智力教育转为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幼儿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教育教学。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幼儿发展特点,改变教育教学的目标,丰富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幼儿家长未能认识到教育领域的变革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形式。现在是知识的时代,幼儿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扎实的知识,具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也恰恰是家长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认知,忽略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成才先成人,幼儿家长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了解中国教育形势的发展,在注重提高幼儿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
1.2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如今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形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集体教学作为我国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广泛的教学形式,在如今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仍然没有创新。幼儿在幼儿教师的带领之下进行集体游戏。这种教育形式的弊端就是: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更加关注那些性格活泼、喜欢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积极进行游戏的儿童,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的关注度会比较低。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全体幼儿的身心发展,走进幼儿内心深处,和幼儿成为朋友。及时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需求。幼儿教师需要关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儿童,带领他们融入到集体游戏当中。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幼儿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关注所有幼儿的发展,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方法。
2.目前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传统文化课程的措施
2.1开展幼儿传统文化研讨会,提高幼儿教师认知水平
从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开始,幼儿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度过的,因此幼儿园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促使幼儿园中的幼儿可以茁壮健康成长。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与习俗。然而伴随着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化与其他文明的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绵延不绝地发展下去,教育部提出了要将传统文化加入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课程,保障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儿童的成长过程,使传统文化绵延下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会,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幼儿园教师自己也要积极参与进去,提高幼儿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例如幼儿园园长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对本幼儿园教师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指导,幼儿园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研讨会,会议内容围绕当前“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相结合”“如何加强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会议内容要逐步深入,使幼儿教师可以抓住会议精髓,幼儿教师要分别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通过研讨会集幼儿教师与专业人员所有智慧,促使自己的困惑得以解决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深入开展。
2.2组织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游戏,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感情
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对于安全意识还没有自己的认知,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各项游戏教育时需要保证幼儿园中每位小朋友的安全,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其次幼儿教师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充分的备课,并且对幼儿在参与幼儿游戏活动中所遇见的各种情况提前做好充足的预判,并且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日常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锻炼幼儿教师组织幼儿的能力,增强了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增强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了幼儿成长,促使幼儿热爱祖国,推动了传统文化深入发展。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以“元宵”为主题的幼儿游戏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园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幼儿园教师可以坐在中间提问幼儿:“小朋友们最喜欢哪一个节日呀?”“大家都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引出元宵的话题。接下来幼儿园教师给小朋友讲述元宵节有关的传说以及由来,并且告诉幼儿园小朋友元宵节的一些习俗,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呀?”让幼儿园小朋友进行交流,选一名小朋友代表进行发言,并且幼儿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幼儿教师可以讓幼儿看各地庆祝元宵节的视频,感受不同地区元宵风情。幼儿教师可以对元宵节的场面进行总结“元宵节的场面可真热闹啊”。最后幼儿教师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班级可以举行什么样的元宵活动呀?”小朋友回答说:“唱歌,跳舞,看视频。”这种将传统文化加入游戏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使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加幼儿之间的友谊,使幼儿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幼儿在活动中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3.浅析在幼儿园阶段结合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展开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
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他们与外界社会逐渐增加联系,他们内心深处也期待着和外界进行接触和沟通。这是提高幼儿思想认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幼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够更高效地引导和培养幼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幼儿教育教学阶段中,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能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带领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带领幼儿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与磅礴精神。幼儿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着局限性。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幼儿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实施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展开教学,尽可能从更深层次的领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管琳.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和策略[J].家教世界,2019(18):60-61.
[2]尚洁.浅析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5):15-16.
[3]王少艳.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1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