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研究
2021-04-15周鹏
周鹏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世界观,对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意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立足于历史的角度来认知历史是非,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进行充分分析,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党史教育的意义和有效策略为出发点,深刻讲解党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党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32-02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党的历史,深刻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顽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拥护情绪。在初中历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还有助于坚定学生始终跟随中国共产党脚步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一批忠于党、并且道德修养好、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少年骨干成员。
一、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党史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青少年肩负着促进我国未来发展的光荣使命,所以,青少年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以及我国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局面。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伊始,掀开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篇章,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无数的爱国人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是他们付出了生命为代价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其中经历了多少磨难和战争、牺牲了多少仁人志士才推翻了美帝国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顽强领导下,中国终于走出那段黑暗的历史,走向了光明的今天。当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中国青少年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学生不清楚中国曾经的历史,是根本不知道中国是如何艰难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如今中国再也不会像100年前那样遭受别人的欺压,在这期间究竟付出了怎样的汗水。
(二)帮助学生认知历史是非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知历史是非,从而有效地抵御西方邪恶思想的蚕食和影响[1]。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上升,这导致有些欧美国家担心害怕影响他们的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他们极尽地抹黑中国,在国际舆论上各种歪曲、丑化中国形象,甚至是歪曲中国的历史以达到阻止中国继续发展和壮大的目的。众所周知,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我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圍内人类历史发展中最伟大、最成功的事业,同时对于中国人民来讲,这也是一条通向和平发展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的第一代中共党领导,带领着我国人民勇敢、坚毅地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曲折和错误,但这都是成长和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而对于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下的一些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已经作出公正、客观的阐述和评价。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发展核心,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和思维,从而让学生历史思维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有能力来抵御那些歪曲、丑化我党的邪恶思想,帮助学生认知历史是非从而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对党的信心。
(三)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中的革命精神和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和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素材,这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王进喜精神、以及当下的抗疫精神等等,都是值得初中学生学习和借鉴的。当代初中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当代的初中学生都是幸福的一代,由此可能会造成初中学生缺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格。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方法[2]。在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时,教师应当利用我党生动鲜活的光荣事迹,以真情实感来彻底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者的精神和力量,让学生以此为榜样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党史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主阵地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充分挖掘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教师也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党史教育水平,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对于党史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决定学生对于党史教育的成果,也只有教师充分的掌握党史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党史讲好、讲活、讲深入,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党史教育帮助学生健康、科学发展的作用。另外,教师还需要切实地增强党史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具备将党史作为学生历史教学主线和教学重点,从而更好地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历史事件和关键的历史人物结合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充分组织党史实践教学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教师应当利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摆明道理,以情打动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我党、探究我党、跟随我党[3]。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党史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开展党史教育主题会、开展党史先进事例分享、开展党史英雄人物精神交流会等活动,让党史宣传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意识和概念,真正让学生认同、接受我党。除了开展主题会,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英雄纪念馆,通过带领学生了解这些英雄背后的历史,让学生切身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和无畏,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做到的、得来的。
(三)合理运用互联网推动党史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腾飞,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时,也可以有效地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教师在强化学生黨史教育时,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优势,例如,教师可以沟通学校建立党史教育的专题平台,在平台上共享很多我党的历史事件,或者教师也可以借助其中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党史教育网站。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党史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不断提升网络党史教育的吸引力[4]。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当下比较主流的互联软件,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党史的资源,这样可以促使党史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扩散,从而更好地拓展党史教育的阵地,加大党史受教育群体和范围。
(四)营造良好党史教育氛围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育体系中完善渗透党史教育元素,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修养,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党史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进一步突出体现历史课堂基础教学模式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全面提升党史学习兴趣。对此,历史教师在良好党史教学氛围构建过程中,可以加强结合广播、宣传栏等途径突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例如,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抗美援朝的简略过程,同时感受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良好党史教育氛围的构建模式,促使学生全面感受学习内容中呈现的价值观发展目标,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广播及宣传栏等途径,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及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因此,充分利用多元途径营造良好的党史教育氛围,是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三、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我党和我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促进我党不断努力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源泉,更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精神食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是非观的培养有巨大作用和影响,所以教师以及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党史教育教学,为我国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剧爱玲.思政课教师在党史教育中的使命担当[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5):27-28.
[2]张聪.党史教育: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2):1-5.
[3]罗细花,刘勋昌.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探讨[J].才智,2021(4):19-22.
[4]杨玉波.强化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