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在“三教”改革中的创新思考

2021-04-15汪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艺术设计改革

汪艳

【摘要】文章以挂职学习单位——上海电影职业学院为例,从产业图谱、产教映射、课程结构、项目训练、新型教材、内容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专业(群)建设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梳理,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深入思考探索如何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准确专业定位,重构课程体系,进行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开发新型教材,创新课程内容与方法,推进“三教”改革。

【关键词】“三教”改革  艺术设计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64-03

1.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要通过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支柱产业的需求来确定。在教学上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提供典型的就业岗位和能力清单,专业带头人要清晰本专业的产业图谱和产教映射关系。

1.1产业图谱。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构建产业图谱,学院领导层和专业带头人必须明确对接产业的重要性。艺术设计专业是连接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播、创意产业的桥梁和纽带。艺术设计与很多行业都息息相关,所涉及的职业也非常广泛。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产业图谱就是关键的一步,如广告设计专业产业图谱。

广告设计专业产业图谱

1.2产教映射关系

根据产业图谱,找到教学体系对应的产业业务链,围绕产业的岗位链建立产教映射图。

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视觉中心为例,依据产业链把视觉中心下的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美术、人物形象设计三个专业开发为三个应用领域、15个技术领域、7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岗位。从映射图中,能很直观地了解到,培养学生成为多媒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摄影师等所要具备哪些工作岗位的学习,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了产教映射图作为支撑,专业带头人对本专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1.3课程结构体系重构

从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来看,有些专业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内在联系,有的课程在设置上相互孤立,甚至有的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项目开发和合作,学校和社会项目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出现校内设计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所以要完成“三教”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必须进行重构。

1.3.1编制对接典型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清单。需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产教映射图,根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细分。对照典型就业岗位,从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四个方面考虑与行业匹配的职业能力。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视觉艺术专业群的职业能力包括15个工作领域、 46个能力模块、331个能力单元。以其文创产品设计为例,要对艺术品衍生、手工艺品衍生、地域文化衍生3个能力模块进行学习,需要具备精神内核契合点设定能力、三维造型外观渲染技能、事物属性迁移能力、材料选型能力、供应链生产落地能力、元素特征重塑能力、应用载体设定能力共7种能力单元的训练。这就是对接典型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清单的最好表现。

1.3.2设计能力本位、因材施教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本位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一是要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强调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三是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视觉中心的包装设计学习模块为例,包装设计学习模块属于广告专业20个学习领域中的其中一个模块,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从包装的品牌塑造与市场定位解析、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包装容器与结构的设计创意、包装展示面的图形创意与表现、包装展示面的色彩选用与搭配、包装展示面的文字设计与版式编排、印刷文件的规范制作7个方面进行教学。

2.能力本位課程设计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课程设计应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2.1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行动导向

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不同于项目教学法,而是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项目设置基于艺术设计专业整体能力的培养,在归纳艺术专业整体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或职业能力并体现教育规律的项目。

2.2内容对接职业标准,适应技术更新

对艺术专业的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职业标准,从而对照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直接相关的项目核心课程、项目辅助课程、选修课),以适应新的技术,最后要制定考核评估体系。让企业教师来参与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考核,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能力以及教师对新技术的认知。

2.3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

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海报设计模块中公益类海报设计任务为例,实际工作岗位流程是任务描述——主题方向分析——创意设定——绘制草图——画面制作、上色、添加标题,在教学中按照实际工作岗位流程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紧密对接工作过程,学生在真实的就业岗位中就会应对自如,没有陌生感,企业也更愿意接受经过如此培养的学生。

3.新型教材开发

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目前,市面上艺术类很多教材都标明理实一体化教材,出版的教材很难在短时间进行修改。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材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3.1内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复合型学科,和其他专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专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紧密相关。故此,艺术设计的教学要紧跟行业和企业,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到教材中。例如,广告行业近期对自动贴字机、自由卡、新型创意发光字、LED柔性线条灯、水母外漏等十几项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分享,要推动设计的发展,就要了解和运用新材料、新工艺。

3.2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

探索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可先选择实训实践类课程开始开发,内容上要体现对相应工作领域的全覆盖;要相对独立;便于插入教材的空白活页,空白活页可以添加新的教学工作任务,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己的课程笔记、实训体会等;对知识点、企业相关工作流程可以配套信息化资源,让同学扫一扫二维码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教材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岗位的实效性。

3.3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典型的生产案例从哪里来,从企业里来。根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教材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并将企业的岗位职责与管理规范纳入教材,同时将企业生产流程、标准化操作视频等数字内容配套为在线课程,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工作流程表单、岗位职责与管理规范、标准化操作等数字视频内容一起构成了“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内容。

3.4把教材每3年大修改调整一次、每年小修改调整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

学校支持教师编写教材,但是对修改教材没有做硬性规定。结合目前“三教”改革的东风,应在学校层面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各专业的教材要做到每3年大修改1次,每年小修改1次,具体落实到各教学主体,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4.课程内容的创新

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严谨耐心的态度以及对卓越完美的职业追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帮助其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1课程思政的融入

艺术设计专业是最好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艺术所涵盖的面广,古往今来留下的作品多。可以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专业教师要发挥专业特色,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不违背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前提下,将艺术与历史结合、与信仰结合、与时代结合。探索党建+专业教学的思路,红色元素完全可有机融合在艺术各专业的教育中。

4.2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最普遍的特点是钟爱自己从事的行业,并对自己的专业体现出强烈的热爱与浓厚的兴趣,有崇高的理想以及职业境界,并且对于工作有非常強大的耐心和恒心,在工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如何将“工匠精神”注入到教学中,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在理论课程学习、实践实训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培育等方面中,锻炼学生专注、精准、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将艺术设计灵感与严谨的科学思维相结合;二是建立大师工作室或非遗工作室,通过大师的现场教学,让同学了解手艺人坚守、执着的精神,不畏艰难的韧性、对每一件作品近乎苛求的标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

5.结语

“三教”改革已迫在眉睫,我们的改革路很艰难。但是艺术设计专业一定要对接产业,在专业建设中,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去思考探索如何与企业合作,通过对专业的产业定位、课程结构重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新型教材的开发、内容的创新,推进“三教”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无界化对接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7(27).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艺术设计改革
《星.云.海》
《花月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改革创新(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