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21-04-14邱小玉

考试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段数学提问技巧小学教育

邱小玉

摘 要: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十分倡导,呼吁学生多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进而使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升。但是,部分小学生对于这类建议基本是处于被动、被迫的接受状态,不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去思考、去参与。对此,便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合适而科学的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能有效将学生引入知识彼岸的坚实桥梁便是合适而精妙的提问,这也是联系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纽带,是学生开展高效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高段数学;提问技巧;教学

怎样有技巧而又科学地提问学生不仅是一种科学,还是一种艺术。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提问算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像数学教师输出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在数学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建构一种沟通上的有效联系,并为其打下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效结合教材体现的特征,从繁多的教材内容中发现新的内容,多以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思考,进而提出更具启发性、更典型实用的数学问题,学生内心潜藏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在学生思维层次上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培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时精神层面能处于活跃而积极的状态,使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散发,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及生机。

会提问题、善提问题、提的问题精妙而合适,不仅能使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开展更有效的数学教学,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学习,最大限度地培养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在提问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自身开展的数学教学获得更大收益呢?本篇基于个人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浅显教学经验管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 现今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提问的限制性分析

(一)教师提问的对象受到限制

现今,国内小学教育中多数学校都会在课堂中配备相应的可供教学的多媒体工具,然而也正是这些多媒体工具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让师生在交流上有了一些阻碍,多数教师都会制作十分充足、精巧的教学课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忙于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课件。这类较多或者说过于依赖多媒体的教师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便是限制了提问的对象。由于教师在操作多媒体工具时会一直位于相同的地点——讲台,所以也只能望到一部分的学生,进而造成忙于操作多媒体工具的教师无意识地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还有,部分教师在提问时被习惯影响,只提问一些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这类教师认为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提问对象对于教学进程的推进有所帮助,能让教学活动更为有序条理,与此同时,也能让这类同学发挥榜样作用。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仅提问班级中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的现象相当于使除了这部分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权力被剥夺,基于全体学生进步的角度看来十分不利。

(二)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答案时不够客观

多数教师在提问后,面对学生的答案时常无法做到饱含客观公正性及客观性的态度。给学生的反应多以过度的夸奖、频繁的赞赏为主,将其作为学生回答问题的奖励。虽说,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多给予小学生认可及鼓励,让小学生在学习时具备充足的自信;但是,学生心中骄傲自满的情绪会被教师频繁的夸奖、过度的表扬所激发、放大,学生会产生自己所学习的教材知识特别简单或是自己特别聪明的想法,比较容易在学习时产生浮躁、自满的心态。还有,教师过度的夸奖、频繁的赞赏不利于学生正确而科学的学习观形成,特别是在养成好的言行习惯的重要的小学阶段,想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便必须给予学生夸奖,那如果教师不夸奖学生,学生岂不是就不能有效学习了?教师长期如此行事会使学生在遇见难题需要极度的认真时欠缺耐心及毅力。

(三)学生没有积极而主动地提问

经过长时间对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察,可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鲜少会出现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这种较少出现的情况一般都集中于教师让学生自行组成的合作谈论小组中,一般学生遇见自己不解的问题会向较近距离的同桌或是同一谈论小组的成员询问,而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向教师的提问却甚少或是没有。学生在向教师展开提问的情况多集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点,且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多为自身不会做的题目,部分小学生有些顾忌存于提问中,在向教师或同学提问时常会担心自己的问题会不会过于简单,然后自己会被嘲笑。还有,由于家庭和学校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学生普遍会认为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上课时保持安静,认真倾听教师对知识点、练习的讲解,对教师的指挥一切服从。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没有主动提问的想法及原动力。

二、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一)尽可能创造问题,借此激起学生兴趣

数学教师提问学生便是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能被调动,使其好奇心被吸引,进而让全体学生都主动而踊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顺畅地将一个个教学任务完成,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教师自身也对这种学生没有问题的状态很满意,便迅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然而学生在此过程中欠缺了参与及主动的探究,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再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數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下面这些数据:50个苹果,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让学生提问关于分配比例的问题,要求是应用题。学生几乎没有阻塞地便想了出来,基本全是将50个苹果作为总数使用,数学教师重复追问,学生基本都回答——没有其他问题提出了。数学教师则可以提问:这50个苹果难道不能作别的数目,只能作总数吗?数学教师以这样的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并开阔了学生的思路。由此,学生也就理所应当地能提出更多关于分配比例的问题了。我们从上面所讲展开思索,如果当学生对教学知识没有问题时我们没有深入来提问的话,学生是不是就减少了一次使思路开阔的机会,排除脑海中存在的思维定式的绝佳机会呢?

猜你喜欢

高段数学提问技巧小学教育
乘坐“方程思想”的船 到达“减负高质”的岸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教学小学高段数学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