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的运用策略分析

2021-04-14李福军

考试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沉浸式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福军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阅读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沉浸式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沉浸式;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沉浸式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在学习中认真探究知识,从而掌握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 沉浸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到课堂中去,一起来阅读文章,这样的话,会让沉浸式教学的效率逐渐提高,且师生一起探究知识,会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其次,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来分析阅读文章的情感,然后被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打动,这样在同一个情绪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最后,沉浸式阅读,即要面对的是一个整体,所以,教师要进行整体式阅读,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语文阅读中包含的知识,这样也才可以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这就是沉浸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二、 沉浸式阅读的教学手段

(一)从课文中的疑问句入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课文中的疑问句,并让学生可以在探究疑问句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并沉浸到阅读中去,进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绪与情感,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这篇课文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用一种探究的心态来阅读文章。所以,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找到了本篇课文中的疑问句:“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之后的文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的重要性。类似于这一种文章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这种方式去思考文章的内涵,这样的话,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到课堂中去,这样才会真正了解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说出自己收获的句子是什么?这些句子又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启发呢?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想法,这样就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篇文章的精髓。待到学生阅读完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结论,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事情,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也大有裨益。当然,若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那么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然后让学生在不停地辩论中对本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样就产生了沉浸式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实践证明,若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在平时的学习中,若是想要对知识有更加明确的认知,那么在学习中就需要找出相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有冲突的观点中引导学生沉浸

一些比较有冲突的,或者说是文章中比较矛盾的观点,在教学中往往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出这个观点,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沉浸到课堂中去,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时,可知作者在文章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针对这句话,有学生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现在处于信息技术社会,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一些科学家得出的知识是在反复检讨以往的错误得来的;也有同学认为,一些知识是可以通过自我检讨得到的,所以文章中的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当然也有同学认可这个观点。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异议,笔者便让学生进行了一场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可以沉浸在其中,如此就达到了沉浸式教学的目的;同时,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疑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投入到探究中去,这样的话,在不断的探究中,学生会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即无论是做学术还是做人,都应当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这样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自然的沉浸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假装和作者沟通,在了解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这对于他们了解课文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

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并从课文中的精美绝伦的论证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对要學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上沉浸进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的论述目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明白这篇课文是鲁迅对当时社会上言论的反击,那么作者是如何反击的呢?笔者首先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际上,作者的逻辑非常严密,在第一部分的时候摆出来对方的论点,第二部分则驳斥来对方的论证,第三部分,则是对国人的号召。通过阅读,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二部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所以,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讨论一下第二部分主要是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作者是如何驳斥又是如何论证的呢?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然想要去了解作者严密的逻辑,那么他们就会真正沉浸到阅读中去,这样就达到了沉浸阅读的目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明确,作者在驳斥的过程中,根据对方的身份,提出了几次驳斥,之后又歌颂了中国的人民,在阅读中,不禁要为作者严密的思维鼓掌,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一部分进行总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自然会沉浸进来,从而加深他们对本篇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严谨的思维以及逻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投入进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这种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沉浸式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