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1-04-14孟仲霞

考试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因材施教应用

孟仲霞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教育某种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幼儿教育愈发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如何提升幼儿阶段的教学质量,挖掘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天赋,根据幼儿性格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教育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学者提出应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注幼儿的性格差異,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从而促进每位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因材施教;幼儿园教学;应用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和性格发育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的性格发展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所成长的环境各有不同,不同环境可能使得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萌芽阶段,该阶段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特征并发掘幼儿的特长和潜力对幼儿教育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将因材施教思想应用于幼儿教学中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其能够确保每位幼儿接受公平的教育,并深入发掘每位幼儿的天赋。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 幼儿个体差异的具体体现

不同环境可以造就不同性格的幼儿,尤其是幼儿在入学前的阶段,该阶段幼儿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特征主要由家长引导,不同性格的家长对幼儿性格特点的形成也各有不同。因此,幼儿教学的关键是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差异和特点,并尊重不同幼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注重引导幼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行为意识的差异

首先是幼儿行为意识上的差异,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性别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也不尽相同。通过观察幼儿的户外运动可以了解到有的幼儿极为好动,不断地在追逐奔跑,且一般情况下,好动型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索能力和好奇心,行动力极强,对有疑问或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物都非常急切地想去探索,这种好动型的幼儿多为男生,当然也存在少数女生拥有如此好动的性格特点;反之,还有部分幼儿并不喜欢追逐奔跑的运动,喜欢专注于安静的游戏,教学中发现有幼儿提出追逐打闹过于吵闹,表示自己喜欢处于安静的环境,这就是体现在行为意识上不同幼儿的差异。

(二)思想意识的差异

相关专家提出,人生来就具有思想意识,幼儿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具有初步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在入学前家长的引导和家庭环境的造就下,多数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察言观色的思想意识,比如幼儿可能会根据家长的表情判断他们是否开心或沮丧,甚至会根据家长的行为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状态。甚至,会知道通过哭泣来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这就是幼儿的思想意识。幼儿已经养成初步思想意识,体现在个体的差异上也各有不同,如有的幼儿极会察言观色,会根据大人的表情和行为判断出他们的情绪,进而做出相应的表现;相反,有的幼儿则十分天真无邪,并不会注意周围的环境或人们行为以及表情的变化。通俗来讲,有的幼儿更为敏感,而有的幼儿天真单纯。

(三)领悟能力的差异

领悟能力差异是指幼儿对教师指导或与同伴沟通之间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发现,虽然幼儿都是三岁到六岁的阶段,但每位幼儿的领悟能力却参差不齐。有的幼儿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可以短时间内明白教师的引导或同伴的需求,这类幼儿一般在游戏中承担引领作用,教师可能讲解一遍幼儿就能清楚知晓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有的幼儿则领悟能力欠佳,比如在游戏环节反应迟缓,或需要教师讲解多次幼儿才能明白教师的意思。之所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平衡幼儿的领悟能力,是因为领悟能力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幼儿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领悟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未来更好地发展。

二、 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前提

(一)教师应从思想和观念上认同因材施教的思想

开展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关键是教师从根本意识上形成对新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认同感,并在此教学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深入了解幼儿性格特点是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的关键。不同于国内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早在18世纪末就被西方国家应用在教学工作中,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对学生性格特点的培养,往往采用多种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工具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是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性格特点的培养和特长的挖掘较为忽视,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游戏互动,并未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其他方面的天赋。因此,为了推进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开展,教师应从对因材施教有正确的认知和认同感。

(二)以幼儿为中心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对幼儿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公正且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不得有偏见,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不同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的准则,更是各阶段教学工作的准则。虽然幼儿年纪尚小,但已经有初步的思维意识,幼儿内心是渴望得到尊重和关注的,教师应将自己看作幼儿的同龄人,像朋友一样与幼儿相处,并充分鼓励幼儿自由、快乐地成长,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建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不再成为幼儿的压力,而是幼儿享受快乐的渠道。此外,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并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三、 幼儿教师开展因材施教教学工作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孔圣人是我国历史长河中首位推崇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教育学家,然而因材施教并未在当时的教学环境中被推崇开来,且并未形成完整规范的理论,但却为如今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孔圣人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与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因材施教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了平衡人才的发展,即抑强扶弱。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因材施教已经有了新的定义,其不再局限于人才平衡发展的目标,而是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幼儿教育也是如此。不同于初高中教学阶段,幼儿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阶段实施因材施教的理念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学因材施教应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弹和唱对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