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路径探析

2021-04-14姚平芳

关键词:双高五位一体三全育人

姚平芳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双高计划”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围绕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状问题,提出规划同心圆、完善培养链、增加突破点、拓展纵深带、构建新格局,打造“五位一体”育人生态,对当前高职院校助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高;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五位一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使命与追求:“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提出高校应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1]这一论断深化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4月我国启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围绕“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创新创业、学校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设要求,突出加强党的建设,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创建特色鲜明的育人品牌,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努力培养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培养智能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师资队伍方面,要求强化德技兼修,落实新时代教师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在专业建设方面,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团队、教材、教法”变革。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设旨向,“双高计划”建设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激发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生机活力,引发了高职院校在深化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能力,塑造特色化职业教育新品牌。随着高职步入“双高时代”,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历史使命。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践行“三全育人”的时代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持续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并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以“00后”为主体的高校学生思想上不成熟,处于生理、心理的形成发展期,思想、生活、行为价值趋向多元化,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活跃、善于创新,但成长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充足丰富的物质环境,缺少一定的艰苦奋斗体验、理想目标不明确、心理素质较脆弱,极易受到外部不良思潮的冲击,从而影响到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伴随社会巨变而来的新情况新思想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新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加快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把握大局、放眼未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党和政府着眼于“两个大局”的时代变化,提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把“三全育人”作为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性原则。

二、阐释与症结: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剖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一项根本政治任务。对高校而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厘清“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深刻分析“三全育人”的基本问题,探索育人新思路、创新育人新載体和拓展育人新途径。

(一)“三全育人”的理念阐释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系统的育人理念,“三全育人”指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理念从教学管理实践服务的向度强化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培养,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3]

全员育人是就育人工作队伍而言。高校育人队伍总体上包括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干部、共青团、教辅人员及工会、后勤人员乃至社团组织等。全员育人强调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在本职岗位上强化育人意识、担负育人责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做好育人工作。其中,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党政工作队伍发挥着主要作用。

全程育人是就育人的过程而言,强调育人的连续性。即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成长、成才的始终。高校自学生入校甚至一经录取完成就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时刻关注、不断指导、精心培育、持续跟踪以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

全方位育人是就育人的载体手段而言,强调育人手段的多样性。要求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开展入学教育、创业教育、实习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党团教育等,纳入并贯穿于教学管理实践服务的全过程。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其中,全员育人是灵魂,为三全育人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全程育人是纽带,将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有机联系起来;全方位育人是手段,为主体实施全程育人提供路径。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实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加速推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择世所需、择时所需、择己所需,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无论对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或是客体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高职院校在育人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生源基础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高職生源结构多样化问题。从生源来看,当前高职院校主要有普招、分类招生、社会扩招、对口升学等多种招生渠道。其中,高职在普招中处于招生第三批次,多样化的生源使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突出表现为学习基础薄弱、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二是育人机制不够健全问题。受办学定位、办学历史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总体上育人体系不够健全,育人主体力量很难协同发挥作用。比如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经常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少完整有效的“育人链”且育人手段单一。三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完善问题。高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对教师立德树人提出了较高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建立立体交叉式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通过“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能、以德立学、以德立教。”[4]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四是人才培养目标价值导向问题。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思想,认为学生只要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完成任务,把学生当成技工培养,这与“双高计划”建设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推动“教”“育”并举和“理”“践”转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营造育人新生态。

三、探索与建构: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5]高职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因”理念、遵循“三个规律”,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

(一)全员合力,规划育人“同心圆”

“三全育人”作为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高校整合各种育人资源,聚合各类育人力量,编织家—校—社一体的育人网。坚持学校党委牵头、院系和教管部门负责、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合作、班级干部和朋辈力量带动,形成四级联动育人体制,打造校内育人一体化平台;利用新生入学、毕业典礼、暑期家访等方式将育人工作推进到各个环节,打造家校互动平台;利用校企合作、社区服务、军训、创业等方式积极做好与所在地公安、消防、社保、政府、社区、法律机构对接,有效凝聚社会育人力量,打造校社互动平台。

全员合力要求整合力量协同育人。比如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院系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一体化平台建设,通过“结对子”“找路子”推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协作育人机制;注重朋辈教育,用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返校育人示范。通过整合各类教育元素,强化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构建“一站式”育人平台,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二)全程接力,完善育人“培养链”

教育部等八部门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意见》中指出,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树立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的目标任务。[6]高职院校应根据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全过程地构建育人体系。

一年级抓好始业教育。关注新生大学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和心理素质发展。选派专业水平高、工作职责强、内心有情怀的老师担任学生导师,开展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选派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等担任班助,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选拔青年党员教师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和班级入党联系人,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落实社会责任教育的宣传与培养工作;做好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结对交流,共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敢于有梦。

二年级强化专业教育。特别是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实践锻炼,利用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目标、确立人生方向。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构建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平台,激励学生勇于追梦。

三年级突出职业教育。突出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母校归属感,不断完善个体人格。发挥校友创业导师作用,邀请优秀校友代表返校参加新生开学典礼、毕业生典礼、职业发展座谈等活动,使青年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为精准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勤于圆梦。

通过全程接力,各项育人举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育的张力。

(三)全方位发力,增加育人“突破点”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三全育人,将德性培养和人格锻炼确立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根本标准”[7],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规律,抓好“两课”,突破“三进”,拓展育人方位,提升育人效果。

抓实第一课堂之“根”,推动“课程育人”。对高校而言,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根本。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职院校紧扣“思政课程”,突破“课程思政”,优化教学目标、深化教学内容、量化教学评价,使育人成为每门课程、每位教师的职责使命,着力实现全课程育人。

挖掘第二课堂之“本”,促进“活动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特色校园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课程、科研、管理、服务、文化、心理、实践、资助、组织、网络等方面育人要素并融入各项活动中。抓住服务“双高计划”人才培养任务的“一条主线”,突出校园文化与专业职业文化结合,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两个结合”,实施“三项融入”即融入精神、能力、专业,构建理想坚定、品质优良、文化丰富、身心健康、能力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激活第三课堂之“源”,落实“实践育人”。积极围绕构建校內实训、专利创新、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为途径的实践育人体系,依托校内职业生涯和就业创业训练教育课程,分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目标、专业精神和发展技能。把育人阵地由理念转化为实践,由校内转化到社会,实现“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全网助力,拓展育人“纵深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融媒体在时代进步中的引擎作用,提出了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把工作搞活,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工作要求。[5]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好网络等手段拓展育人纵深。

拓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纵深带”。通过QQ、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说好身边事、讲好身边人、传播好声音、塑造新“网红”;拓展网络安全教育,用网安全教育“纵深带”。引导学生唱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理性思考,正确发声;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利用国家网络教育宣传周开展主题育人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育人功能,打造“互联网+三全育人”工作品牌。

(五)创新模式,构建育人新格局

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通知,职业教育要“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8]

据此,高职院校应重点抓好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上下功夫。一是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专业诊改、课程诊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做好单元设计和项目化教学设计工作;二是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凝练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科学设计单元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把课程育人理念贯穿诊断、修订全过程;三是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分组学习、分类指导,成立学习兴趣提升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团队指导、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工匠精神”;四是落实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将教学测评、教学检查纳入教师年度考核,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站上、站稳、站好”讲台,努力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力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践行“三全育人”,“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志愿的引领整合,亦是对长远育人体系、标准、格局的重新建构”。[9]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助力“双高计划”,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努力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报,2017-10-28(1).

[3]李效武.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2):19.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6]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5-22].http://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7]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5.

[8]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29].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9]武贵龙.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4):148.

猜你喜欢

双高五位一体三全育人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全职妈妈浪费吗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