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建总体布局历史性推进:基本特征、发展逻辑和当代价值

2021-04-14英启琛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

英启琛

摘要:党建总体布局的历史性推进建立在理论逻辑不断发展,历史逻辑不断总结,实践逻辑稳步推进的价值融通。从历史性推进的动态过程和客观形态总结党建布局的基本特征,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推进新时代党建总体布局的再发展,对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及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党建总体布局 发展逻辑 党的建设

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建总体布局的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的调整和丰富,都是基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时代任务和党建目标所决定。开展党建总体布局历史性推进的问题研究,概括历史性推进的基本特点,阐清党建总体布局历史性推进的发展逻辑,以此深化对党建总体布局的理论认识,突显党建总体布局的当代价值,是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需要。

一、党建总体布局历史性推进的基本特征

党建总体布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逐步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认识上,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确立和发展的。从历史性演进的动态过程看,党建总体布局的发展演绎坚持了“变”与“不变”相统一,新的党建总体布局是对以往党建总体布局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党建总体布局内容的增量发展和质化提升。从客观形态看,党建总体布局的实践形态具有差异性,内容要素具有层次性,布局演绎具有时代性,功能价值具有整体性等特点。

(一)党建总体布局实践形态的差异性

党建总体布局是由党的建设中众多要素构成的体系,在回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需求时则呈现为一系列内容具体、功能各异、形式不同的实践形态。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建总体布局优化和发展的主线,它们决定着党建总体布局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实践形态。党建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5+1+1”的新格局,党建布局要素的实现形态在党的格局演变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政治建设可以通过政治领导力、政党权威、中央权威、树立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等实践形态予以表达;党的思想建设可以通过理论创新、堅定理想信念、树立政党意识、传播政党价值和开发政党资源等实践形态予以体现;党的组织建设可以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路线、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培养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实践形态予以展现;党的作风建设可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家风建设、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创造良好政党生态等实践形态予以表现;党的纪律建设可以通过党内民主监督、国家机关监督、人民监督和法律制度监督等实践形态予以体现;党的制度建设可以从完善党内法规、党内民主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实践形态予以体现;党的反腐败斗争可以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政文化等实践形态予以展现。党建总体布局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实践形态的多样性。

(二)党建总体布局内容要素的层次性

党建总体布局在回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中不断发展。随着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推进,新时代赋予党建总布局新的时代内涵和特点,要求党建内容同步实现增量发展和质化提升。党建布局要素的增减、调整引起党建布局结构的变化。党的建设主线由“保持党的先进性”丰富和发展为“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新时代党建总体布局形成了由党建主线、二级领域和三级内容构成的“一体多层”系统。从党建总体布局与主线的关系看,二者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党建布局围绕党建主线开展。从党建总体布局的七个二级领域看,党的政治、思想和作风建设是平行并列关系;党的组织建设是重要载体;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运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保障,是走向党建科学化的关键部分。“反腐败斗争”属于斗争范畴,本质上不属于党的建设范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条件。总体来看,党建总体布局的七个二级领域是功能各异、交叉结合的构成结构。如何加强这七个领域方面的建设就构成了党建总体布局的三级内容,这些内容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又构成了党建总体布局的实践形态。

(三)党建总体布局发展的时代特色

党建总体布局的时代特色是由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所处历史方位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党建总体布局的历史演绎是对党建布局核心要素的再构架,统筹把握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整体性的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党建总体布局。党建总体布局的历史性推进,清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建目标、党建主题、党建工作重点,呈现出一定的历史性和阶段性特征,是政党自身建设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结果。其中,主观因素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党建内容的增量发展和质化提升至关重要。党建总体布局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具有历史主动性的共产党人对党建目标和工作重点作出的具体选择。党建总体布局一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就会对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和执政、政党政治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表现出其固有的历史性特征。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邓小平着重从制度上建党,江泽民着重从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建党,胡锦涛着重从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建党,习近平着重从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行建党,这些都是对党建总体布局时代特色的高度凝练和重点表达。

(四)党建总体布局功能价值的整体性

党建总体布局是由发挥不同作用的党建要素构成的整体架构和体系。党建总体布局的整体性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的完备上,也体现在党建各方面建设作用发挥的相互性上。党的自身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认同基础,以党的建设内容为互嵌要素,以党的建设质量提升为基本目标,实现党建功能价值的融合贯通。党建总体布局的整体推进与协调运作需要宏观驾驭、全面把握,要求党建实践必须统筹安排,使党的各方面建设均衡发展。任何单项的党建活动和实践措施,都必然会影响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牵扯到党的建设全局,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党建总体布局功能整体发挥的一部分。从党的建设历程看,中国共产党勤于将辩证唯物主义引入党的建设实践中,以党的建设要素的重点突破带动党建总体布局的整体性推进,党建要素的丰富发展和合理配置实现了党的建设效果的整体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带动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的建设效果的系统性、综合性。

二、党建总体布局历史性推进的发展逻辑

发展逻辑是建立在理论逻辑的不断发展,历史逻辑的不断总结,实践逻辑的稳步推进。研究党建总体布局的发展逻辑,以发展的眼光研究党建总体布局的历史性推进,把握党建总体布局的内在规律,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不断深化

理论既是实践的总结,也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党建总体布局是在党的自身建设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是对党的建设规律不断深化和遵循的结果。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如何去的问题,构成党建总体布局发展演绎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党建总体布局作过直接的描述,但对党的先进性、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党建总体布局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强调党的先进性,认为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他们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413为保持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调党的纲领的重要性。纲领必须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全部利益,“新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这个纲领在细节上可以因环境的改变和党本身的发展而改动,但是在每一个时期内都必须为全党所赞同”。[2]271列宁强调纲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纲领对政党的团结具有重大意义,没有纲领,政党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完整的有机体。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3]70列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来教育战士、武装全党。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4]214,“没有组织就不可能有统一,没有少数服从多数就不可能有组织”。[5]185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列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政黨都是绝对必要的”[6]421。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正视在党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党建总体布局,形成了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党建布局。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带动党建“三位一体”的初步布局,用“整风运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确立党的组织原则,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的团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以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统一思想中加强党员教育;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坚持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内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制度,探索党的制度法制化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克服腐败现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的先进性”带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国共产党发挥党的先进性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建立健全党内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形成了党的“5+1+1”的总体布局。党建新布局内容更丰富、关系更紧密、结构更完备。党建总体布局不再是党的内部的建设实践,而是联结着党的执政、党的事业的伟大实践。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持续探索

历史逻辑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党建发展历程的把握和经验的总结,它决定着党建实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空间。中国共产党善于和勤于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寻求答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建布局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线,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确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这一时期党建布局的突出特点。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现相结合”[7]611,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着无产阶级思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将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融为一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遵义会议后,党的建设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建设“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建目标,并认为“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负的任务,现在和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环境是复杂得多,现在的任务是艰巨得多了”[7]603。“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7]610。1942年,为深刻总结党内存在的“左”与右的错误思想,党中央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全党整风运动,在批评中团结全党,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新命题。“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8]214为克服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作风,党中央在全党先后进行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整党运动与“三反”“五反”运动相结合,清除了党员队伍中蜕化变质分子,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八大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等原则要求。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建设领域思想僵化和极左思潮同时存在,组织建设中派性严重,党的优良传统受到极大损害,党的建设存在曲折和失误。

改革开放后,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党建总体布局的主线逐渐明晰,要素内容不断充实、框架结构不断调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问题,要求全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作风、整顿党的组织。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9]333。党的十二大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使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改革党的组织结构,通过整党改善党风。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党的制度建设,将其与党的其他建设相提并论,要探索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四大指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但并没有进行准确定位党建布局。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四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党的十七大把党的新“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对党建布局中“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顺序进行了调换,对党建布局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

(三)实践逻辑:适应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建总体布局的新发展在于解决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坚强的领导核心需要党的建设的同步保障,抓好党的建设必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依赖于党建总体布局这一有利抓手。党的建设新布局及其呈现出的整体结构与总体面貌,是在党的建设实践不断推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党的建设实践不断深化发展中得以确立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深刻认识党建总体布局的实践逻辑,一方面,需要考虑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密切结合党的建设的代主题、建设主线、基本目标、基本要求等进行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党建总体布局是为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展开,必须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行深入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一致性。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给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反腐入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整治党员干部队伍,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思想建设上,补足理想信念之“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纪律建设上,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在法前、纪比法严;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抓早抓小,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党的制度建设上,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构建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不能腐败的制度环境;在反腐败斗争上,坚持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建总体布局的新探索,是在实现党建目标和围绕党建主线开展的,是固化党的建设效果,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坚实基础。

三、党建总体布局历史性推进的当代价值

党建总体布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建设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得出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党的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党建总体布局的形成,标志着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推进伟大事业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一)党建总体布局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党建总体布局是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政党价值的基础性工程。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在客观上要求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优化党建总体布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中国共产党破解“四个危险”和“四个考验”等难题表现在构建党建总体布局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之中。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国共产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理想信念滑坡、组织涣散等“宽”“松”“软”问题,解决了那些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全新的党建布局,使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严格党的建设标准,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反腐败斗争;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协调性,最大程度增强党的建设效果;坚持不忘初心,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与科学治党相结合,增强管党治党的协同性。

(二)党建总体布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措施。

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党建目标的重要手段。全面从严治党是政党出于自身属性,在“内需外压”的国内外环境中,对政党成员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党的组织进行的优化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关键问题。唯有从严治党,才能保持政党的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政治竞争力,塑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政党形象,提升政党的综合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10]23。全面从严治党将政党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使党建总体布局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完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引导力,使政党成员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加强党内监督,增强政党的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质量,重视对党员在思想、作风和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反腐败斗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增强政党的作风感召力和社会号召力。

(三)党建总体布局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力保证

党建总体布局对执政党的党建目标、党建主线、党建内容、逻辑结构和价值导向做了具体的论述。深化对党建总体布局的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认识和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把握党建总体布局发展规律,继承和发展党的建设经验,探索党的自身建设的新办法和新布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增强党自身建设的能力,以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先进性是在推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论、实践与能力的统一。但政党理论上的先进性并不等于实践上的先进,理论上的先进性要经由党建总体布局的塑造、执政能力的表达,才能使理论的先进性转化为实践的先进性。如果党建总体布局偏离党建科学化的引导和统摄,就会导致党建总体布局缺乏认同。

(四)党建总体布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内容支撑

党的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建总体布局就要推进到什么程度。在伟大工程围绕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党领导和执政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党的自身建设的现代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伟大工程的内容支撑,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党的建设的质量与效益。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党建总体布局的主线,决定党的自身建设的方向和内容。以党的政治政治为统领带动党的其他方面建设,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得到贯彻落实,把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1.

[3] 列寧.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

[4] 列宁.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4.

[5] 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85.

[6] 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21.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1.603.610.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
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总书记有何重要论断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