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2021-04-14吴少辉胡永铨
吴少辉 胡永铨
摘 要:数字时代下,传统实体经济如何实现数字化,增加发展新动能,成为当前国家与企业尤为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震坤行工业超市(本文将其简称为震坤行)为例来探究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能力和企业内外环境是促进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的主要因素,并且结尾给出了研究的结论建议以及局限性。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扎根理论;数字化转型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打造“数字中国”,表明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而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企业缺乏发展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的传统实体经济产生经营困境,出现经济效益减少、下行压力增大和结构性矛盾尖锐等重大问题。但是许多传统实体经济,仍然坚持其原来“一亩三分地”,未做出举措去应对顺应数字化的趋势,或者在尝试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失败,无法走出当前经营困境,无法顺应时代发展,无法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呼唤。当前,世界范围内都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实体经济的新发展。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扎根理论,以震坤行为例,探究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的主要因素,以便给那些亟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思考,带来启迪。
二、文献综述
1.数字经济
关于数字经济的概念,早有学者作出描述,如表1数字经济文献综述。自2012年7月我国陆续颁布相关政策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然变成各国研究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成为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现今,数字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不论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想通过与数字经济融合,摆脱企业发展困境,实现新发展。
2.实体经济
在学界,对于实体经济的研究很早便开始,如表2实体经济文献综述。关于其概念现今已有标准的定义,大部分学者认为:实体经济是除虚拟经济以外的一系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3.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关于“数字化转型”,目前学界并没出现统一的定论。周志明认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思想对企业结构和工作流程做出改革就是数字化转型。朱伟认为数字化是一个管理命题,须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创造价值。而毕锡梅表示,加快数字化转型能够在脱贫攻坚方面更精准、更有效以及更有保障性。刘树明觉得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目前企业的唯一出路,但转型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相对统一的思想是,数字化转型就是基于数字化的企业转型,当企业将数字技术引入其商业模式时,其业务价值便开始成倍增长,这也就形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所谓的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是对企业核心要素的重构,通过数字化企业的产品、客户、交易等要素创造新的盈利模型,进而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虽然目前未有统一的理论定义,但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化转型进行描述,一定程度提供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思路,对于探究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1)扎根理论方法:扎根理论方法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开放性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取初始化概念与范畴;第二步主轴编码,对初始概念重新组合归纳,提取主范畴与副范畴;第三步选择性编码,进一步提炼核心范畴,构建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模型。
(2)资料来源。本文主要从2种途径去获取搜集资料,①从CNKI、维普网搜集检索论文,主要检索的主题为:“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震坤行”。检索期刊论文80篇,报纸10篇,硕博论文3篇。②通过关注震坤行公众号,访问震坤行官网,浏览媒体关于震坤行的报道以及震坤行主要高层的公开讲话。
2.研究设计
(1)开放性编码主要通过对资料的筛选整理分析,提取初始化的定义和范畴。本文通过已筛選整理分析后的资料,只列举资料中前8个初始化概念和范畴,表3是开放性编码。
主轴编码研究每个范畴在概念层次上是否存在潜在的联结关系,寻找它们的关系,然后在开放性编码中不同范畴间建立关系。主轴编码研究各最开始范畴之间的联结关系,归纳总结得出7个主范畴和27个副范畴。表4为本文主轴编码示例。
3.选择性编码过程
选择性编码的主要过程是解析和整合主范畴,并与相关理论对接以提炼核心范畴(张娜娜,谢伟,2014)。本文通过对“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领导者能力”进一步分析初始化概念及副范畴,发现这3个主范畴旨在提高企业内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本文提炼出二个核心范畴,分别是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从现象到理论的逐级提升。下图为核心范畴提取过程。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当已有数据理论无法在产生新见解和核心理论类属的新属性时,即表明该文数据“饱和”,便可停止数据采集。本文对已有数据库进行随机抽取并进行三级编码,经检验理论饱和性较好。
四、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发现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领导者能力,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
1.创新能力
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且善于利用已有的先进科技成果,震坤行实现数字化转型主要因素便是它的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善于利用已有的先进科技成果。其运用互联网营销运营手段,运用大数据科技等先进科学技术,打造服务终端网络,并且独立自主建立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2.学习能力
企业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才能在时代更迭中屹立不倒。原先震坤行只是一家传统的贸易公司,转型去做互联网电商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必须去学习当时十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
3.领导者能力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领导者的正确决策。震坤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少不了创始人陈龙的推动。2011年,陈龙就开始嘗试第一次转型,试水从传统的贸易型企业向电子商务平台转型。震坤行开始建立对工业区、区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确定选址建设。与此同时还自行建设物流仓储,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高质量的配送需求。经过两年筹备,陈龙的思路逐渐清晰,他要做一家服务制造业的“一站式工业用品超市”,建设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试图通过数字化实现简单、透明、降成本的MRO采购与管理。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企业采购才逐渐开始互联网化。
4.政策环境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自2012 年7月我国便陆续推出相关政策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数字经济也更为重视,各省也响应国家号召在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数字经济。
5.市场环境
震坤行早在风口来临前抢占了先机,因为它是在数字经济还未如现在一样红火时就开始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近年来,迎来新一轮的互联网变革,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数量庞大的供应商为震坤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6.技术环境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给震坤行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撑。震坤行发展过程中打造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服务终端网络,建立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等。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去完善自身的物流、仓储、服务等,实现数字化转型。
五、总结
数字经济时代下,传统实体经济一定程度陷入经营困境,难以得到新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产品、仓储、服务、供应链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此必须推动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实体经济朝着智慧化、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培育传统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因此本文以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震坤行为例,探索数字化时代下,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震坤行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企业核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领导者能力,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震坤行数字化转型扎根案例研究能够给那些亟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思考,带来启迪,同时也为理解和研究其他产业中的传统平台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宇,张艳.数字经济背景下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发展文献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92-94
[2]徐丹丹,郑林曼.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20(13):53-61.
[3]周志明,崔森.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4(21):80-82.
[4]朱伟.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J].IT经理世界,2018,494(20):65-69.
[5]毕锡梅.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精准扶贫能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12-04(B02).
[6]刘树明.浅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79.
[7]SANCHEZ M A,ZUNTINI J I. Organizational readines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a case study research[J].Re-vista Gestapo & Technologist,2018(18):70-99.
[8]李永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数码设计(下),2019(10):109.
[9]王剑思,胡永铨.“智慧助力”:新制造企业智慧物流策略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20(34):15-17.
[10]陶厚永,李燕萍,骆振心.山寨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0(11):123-135.
[11]张娜娜,谢伟.中国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基于淘宝网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0):133-141.
[12]胡幼蕙.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案例[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出版社,1996:46.
作者简介:吴少辉,男,江西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本科;胡永铨,男,浙江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零售创新、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