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四课堂”联动机制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路径探索

2021-04-14翁佳薇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联动角色定位辅导员

翁佳薇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通过探索高校“四课堂”联动机制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分析和了解辅导员在第一课堂中作为教育者和监督者、在第二课堂中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在第三课堂中作为联系者和指导者、在第四课堂中作为服务者和引导者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四课堂”联动;辅导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8-0099-03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应该用“四个课堂”构建起工作大格局,并在“四个课堂”之间建立有效畅通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第一课堂”、开展校内拓展的“第二课堂”、开展校外实践的“第三课堂”以及开展延伸学习海外实践的“第四课堂”这四大课堂的联动,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相联动的学习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还能够为其提供拓展和实践的平台,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一、辅导员的使命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肩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辅导员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执行者,是管理和服务于学生的教职工,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领路人;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更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中心人物。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要进一步探索对自我角色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路径。

在“四课堂”联动机制中,辅导员要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如何在协同育人的一环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中培养学生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如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成为“四课堂”联动机制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协同者。

二、“四课堂”联动

(一)“四课堂”是什么

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在外语人才培养中,课堂教学一般包括通识教育、公共外语和学科专业。浙江外国语学院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模块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门其他专业模块,从而满足“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第二课堂:校内拓展。第二课堂是紧密配合第一课堂展开的各类校内拓展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在线学习、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各类大赛、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第三课堂:校外实践。第三课堂仍围绕第一课堂展开,是第二课堂的补充,旨在将第一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运用在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中,从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包括但不仅限于暑期社会实践、各类志愿者服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

第四课堂:海外实践。对于外语院校的学生来说,海外实践是很大一部分人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中,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级各类资源,为学生创造“走出去”的条件,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海外得到充分、快速、全面的锻炼和提升。海外实践一般包括长短期出国境交流、海外游学、海外带薪实习实践。

(二)“四课堂”如何联动

1.第一课堂为第二、三、四课堂提供理论知识与指导,且能够促进它们的发展。针对第二、三、四课堂中已有的品牌活动,可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它们进行课程化管理,从而更好指导相关品牌活动的展开。

2.第二、三、四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课外拓展与实践,且能够推动第一课堂的改革。打通第二、三、四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评价体系,加强第二、三、四课堂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通过学分替换、成绩替换等方式真正联动四个课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第二、三、四课堂,减少形式化的活动,加强合并和分类,一专业一方案,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联动机制。

三、辅导员在“四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路径

(一)辅导员在第一课堂中作为教育者和监督者

专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第一课堂,辅导员承担了双重角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的专业教师,又是第一课堂的管理人员。因此,作为第一课堂的教育者和监督者,辅导员应承担以下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形势政策课、考勤制度制定、执行、监督及反馈等。

作为教育者,部分辅导员并非出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以更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并关注时政新闻,这样才能更好教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也需要辅导员从头摸索和学习,与时俱进,知晓近几年的就业情形、各地的就业政策、各类就业数据、各行各业的大致情况等,同时也要求辅导员,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兴趣、能力等,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目标,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作为监督者,辅导员应时刻关注所管理班级的考勤情况,若发现无故缺勤等异常情况,要对相关学生进行及时约谈,并作出相应教育或处分。并且,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当有学生出现无故缺勤等异常情况时,相关班委应及时报告专业教师,并联系辅导员。

(二)辅导员在第二课堂中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

辅导员开展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时,要以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为基础,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综合素质,利用这类活动感染力、吸引力强的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渗透在各个环节中,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谢婧、刘政,2014年)。活动内容也应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避免第一课堂过分重视结论性考核的弊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完善顶层设计,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要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孙聪,2016年)。

在第二课堂中,辅导员主要承担着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辅导员负责指导团委、学生会、公寓文化中心、新闻中心、心理协会等学生组织,需要承办或协助校级活动并组织院级活动。因此,在开展各类活动、比赛前,辅导员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学生乐于参与、有所收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外语人才培养为例,应围绕“听、说、读、写、译”,以各专业的实践周为载体,配合各专业开展听写大赛、配音大赛、阅读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短剧大赛等,并開展类似于国际文化节的国际化校内拓展活动。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要做好相关学生组织的团队建设。

(三)辅导员在第三课堂中作为联系者和指导者

在第三课堂中,辅导员仍然承担重要角色、起到重要作用。张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解析》提出,辅导员可以将社会实践视作为大学生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辅导员“导”的作用:“导”要体现在正确的舆论方向上,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弥补当前“两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欠佳的弱点。

辅导员作为联系者,要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走访企业、实地考察,选取合适的企业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还可签订各类志愿者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锻炼其成长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辅导员作为指导者,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学生个人或者团队展开实践指导。

(四)辅导员在第四课堂中作为服务者和引导者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海外实践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现如今,长短期出国境交流、海外游学、海外带薪实习实践等项目众多,相当多的学生会参与其中。因此,辅导员在第四课堂中要做好服务者和引导者。例如,作为服务者,辅导员要做好出国境学生海外行前的安全教育,协助各部门进行相关手续讲解,面对出国境学生的其他诉求,也要尽力去协调解决。更重要的是作为引导者,辅导员要做好海外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整个高校工作体系的,即使学生身处于海外,辅导员仍要关心其思想动态,做好出国境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例如组织海外临时党支部、团支部等,引导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与国内的联系,保持同频,做好爱国教育工作。此外,要引导学生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这就要求学生在此前的第一、二、三课堂中充分锻炼自己,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从外国语言的输入到中国文化的输出,真正实现作为外语人才的价值,沟通中外交流。

外语人才的培养在目前“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具有实际意义,辅导员要帮助外语专业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其在校内便具备、掌握实践能力,以便更好走上社会。“四课堂”联动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体系化推进。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其思考、统筹、促进、优化的作用。辅导员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分年级、分阶段地开展四课堂活动,真正落实“四课堂”联动,实现“外语+”、“+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国家、社会、学校共同的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   孙聪.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2]   谢婧,刘政.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14,(6).

[3]   张涓.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解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3,(12).

Research on Counselors Role Positioning and Working Path in the Mechanism of Combining the

“Four Classroom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Take the Trai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s an Example

Weng Jia-wei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trai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unselors role positioning and working path in the mechanism of combining the “Four Classrooms” in universities. Counselors act as an educator and a supervisor in the first classroom, as an organizer and a coordinator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as a contactor and an instructor in the third classroom, and as a server and guide in the fourth classroom.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our Classrooms”; counselors; trai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联动角色定位辅导员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