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

2021-04-14游爱娇陈金海易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4期

游爱娇 陈金海 易骏

摘   要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劳动教育进入了规范实施阶段,但是劳动教育在学校如何常态化实施,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包括:规范劳动时间,确保必要的劳动体验;规范劳动课程,提高必备的劳动能力;规范师资队伍,保障常态化课程实施;规范劳动流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规范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些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劳动体验  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

为落实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里程碑。但是由于中高考的压力,难免出现对劳动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校劳动弱化、社会劳动淡化、家庭劳动虚化的现象,劳动教育课程单一性、随意性,应付评估检查的形式主义严重,无法起到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有助于学校常态化、规范化、有效性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1]。

一、规范劳动时间,确保必要的劳动体验

劳动时间有课内也有课外,统筹安排,规范劳动时间,解决劳动教育什么时候落实。而且学生对整体的劳动时间一目了然,学校领导能够根据时间进行检查督促,教师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布置好相关的任务、跟进与管理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和质量,学生能按规范的时间做好劳动实践的准备工作。

1.必修课与重大节日的劳动时间

《纲要》强调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1],在课表中安排1节必修课的时间。同时兼顾重大节日的劳动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日、端午节、重阳节等,统筹列入规划之中,结合节日时间特点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

2.日常体验和集中劳动的时间分配

学校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安排每周劳动时间,完成《纲要》中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同时安排集中开展劳动周活动时间,确保必要的劳动体验。利用这个时间,听取专业人士专题讲座,学习一些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组织专题演讲、劳动项目实践及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展示学生丰硕的劳动成果。

二、规范劳动课程,提高必备的劳动能力

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可以形成多主题并行、纵横交织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一是必修课的劳动教育内容,在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固化良好劳动习惯的同时,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从中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必备的劳动能力;二是结合校园文化、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主题,规范涵盖校内外的整体劳动课程,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

1.劳动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结合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强调实践育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等四种基本方式与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高度的重合性,我们可以将劳动教育中的生产劳动与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结合,服务性劳动与社会服务结合,特别是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中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重叠部分,可整合实施。

2.集体劳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

将劳动教育中的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既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又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今天我当家”“找个岗位去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结合“植物栽培我能行”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每位学生种植1~2种常见农作物或花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掌握栽培的基本方法;使用简单的种植小工具,体验种植植物的快乐,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也可以将学生的劳动成果在校园内展示,形成班级植物展示台。

3.服务性劳动与班团(队)主题活动融合

“我是校园小主人”“我是校园志愿者”“校园文化活动我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开展持续、有效、多样的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班级、团队等多种形式的校园志愿活动展示交流;在重要的节日开展不同的服务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学习身边的小雷锋、社区公益服务我参与,植树节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希望,五一劳动节开展最美劳动者采访实践活动,重阳节到社区、到老人院开展服务活动,开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动。

4.生产劳动与学校德育特色主题活动组合

劳动教育课程还与研学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特色主题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等相结合。比如有个学校的“生产劳动”课程都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做采茶灯的传人”这个主题活动进行安排。根据“采茶灯”的经典元素,学校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入音乐、美术、科学、体育、语文及研学活动等,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性校本课程《走进采茶灯》精品劳动教育为主的课程。

三、规范师资队伍,保障常态化课程实施

师资队伍建设是劳动教育课程常態化、有效性实施的重要保障,解决了谁来教的问题。因此,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组成是规范师资队伍的重要内容。

1.必修课教师队伍

学校对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时间、内容确定后,教师的配置,一是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分阶段指导,比如所安排的是“做农业科技宣传员”,前期可以安排生物学科教师指导学习有关农业科技的知识,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学习小组整理好向周围的农民普及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合理购买农用物资的方法等农业科技知识;后期的活动可以由团队班级组织前往参加所在社区、乡镇开展的农业科技宣传活动和服务性劳动体验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是依据主题特点,安排有特长的教师进行指导,比如设计制作课程,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擅长剪纸、插花艺术、陶艺等技术的教师担任必修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2.安全工作监管队伍

劳动教育除了必修课外,还有课外校外的劳动教育、劳动周、重要节假日等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活动,这些教育环境、劳动任务是否合理,要成立评估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队伍,关注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先期排查各种隐患。比如有些学校组织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生存体验活动,学生10人一组自己购菜、煮饭菜,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用火安全、食材安全、制作安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都须要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制度,完善劳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安全预案。

3.协同管理指导队伍

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学习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等生活劳动,离不开家长的指导,通过家长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家长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指导教师;还可以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学校班主任带领参与的服务性劳动,到社区开展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可以聘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学生服务活动的技能指导教师;以及到农场、市级基地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还根据学校劳动主题的安排,聘请场地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以此构建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技工技师协同管理的指导队伍。

四、规范劳动流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劳动教育不仅要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选择规范的劳动场所

《纲要》要求为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劳动场所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劳动项目选择不同的场所。在选择这些场所时,一定要在安全的场所、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特点。比如说小学我们重点安排学生在学校周边社区、公交站点、老人院、公园等地开展服务性劳动,初中可以选择到农家开展一些生存体验类的劳动,高中可以到农田参与割稻子、种菜,到工厂参与实践活动。作为规范的劳动场所要根据要求规范配置劳动工具。

2.使用规范的劳动工具

确定了劳动场所后,我们应考虑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它是劳动规范操作的重要内容。在讲解说明环节,一定要强调劳动工具的规范使用,必须把问题讲清楚。学会规范地使用工具后,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做到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在练习中强化劳动规范操作的质量意识。

3.注重规范的操作环节

劳动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还要认真备课,选择操作环节的规范时序,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我为家人做早餐——花样馒头DIY》时,教师事先准备好制作馒头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和面发酵、设计制作花样馒头、进行二次醒发馒头和上锅蒸制等动手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实践中很多教师采取上微课的教学方法,教授操作办法,学生跟着微课进行操作。这对于规范操作,直观有效。

五、规范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要得到长效实施,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评价导向和激励机制。其评价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价、服务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1.体现劳动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结合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时从发展性的角度探讨评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劳动的表现与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其作为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要点,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2.探索与建构多元评价体系

学生劳动评价多元体系的建构,重点从评价主体、劳动类别、劳动时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主体中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评价内容也是多元的,把每学年开展的劳动教育项目和学生应掌握的劳动技能设计为各项劳动评价表,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按照劳动类别进行评价。生产劳动部分内容主要由学校内组织,采取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家庭日常生活劳动主要是在家里完成,而且大部分劳动项目要求学生坚持做,把自评、家长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服务性劳动主要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劳动教育,以自评、服务对象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时段可以有多项,有学期、学年、学段,学段评价结果是各学年評价的综合。结合不同主体、不同内容、不同时段的劳动教育,构建整体多元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学校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将劳动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教学教研工作的研究进一步统筹,创设劳动教育的良好局面,培育教学教研能手,将劳动教育常态实施规范落实到位,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20-7-09.

[2] 王秋芳.新时代学习学校劳动课应“有型有色”[J].教学与管理,2020(10).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