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北窑火旺 千年定瓷兴

2021-04-14郭鹏

民生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定瓷瓷厂定窑

河北省曲阳县岗北村,因村南有一土岗,而得名。

单看名字,岗北村似乎平淡无奇,但是,独特的定瓷文化却让这座仅有600余户村民的村庄与众不同。

由曲阳县城出发,驱车25公里便可到达岗北村,一进村,陶瓷文化元素扑面而来:用缸、瓮当柱角盖的民房随处可见,充满沧桑感的古窑保存完整,北窑咀街、货沟街、定瓷东路、瓷厂北路、瓮窑沟、瓷厂路、瓷货沟,很多道路用瓷和窑命名,覆盖大街小巷。

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曲阳定瓷非遗传承人庞永克在制作定瓷。图/郭鹏

漫步村中,“定窑文化腹地”“继华夏传统文化,承千载定窑精神”“定瓷,中华文化史上的代表作”等标语,随处可见。

岗北村有着数百年制瓷史,与周边村庄一起,曾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的主要兴盛地。传承千载,如今再度复兴的定瓷带给岗北村民莫大的文化自信,他们骄傲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提起定瓷,绕不开岗北;谈到岗北,全是定瓷。”

“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定瓷遭遇了一系列变故,断代数百年,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岗北这个拥有深厚定瓷文化的村庄一定会大放异彩,乡村振兴指日可待。”岗北村村支书庞晓峰说。

庞大师们的坚守

定瓷产自曲阳,因曲阳古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烧制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同当时的汝窑、钧窑、官窯、哥窑一起,号称宋代五大名窑。

定瓷以白瓷为主,“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与周恩来总理谈话中提到定瓷。而当时,定瓷技艺几乎已经失传,周总理专门作出恢复定窑的指示。此后,恢复定窑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讲起定窑的历史,56岁的岗北村村民庞永克如数家珍。

庞永克23岁开始学习制作定瓷,研究制作定瓷已30余年,对定瓷文化几近痴迷,曾睡觉都捧着古瓷片。2018年,庞永克被评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同时是曲阳定瓷非遗传承人,岗北村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庞大师”。

定瓷职业培训学校,这里的学员全部来自当地农村。图/郭鹏

在庞永克的带动下,1600人左右的岗北村有定瓷作坊近70家,从业人员四五百人。同时,周边的涧磁村、韩家村、灵山村等村庄也在大力发展陶瓷产业。

《民生周刊》记者见到庞永克时,他正在家中制作一件新品,裤子上沾满泥浆。

庞永克还是曲阳县定窑协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筹划成立岗北村定瓷协会,为的是,把村里现有的定瓷作坊联合起来,大家更好地分享制瓷技艺,促进定瓷文化繁荣发展。

“岗北村村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很有凝聚力,一说要发展定瓷,都积极响应。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定瓷文化发扬光大。”庞永克对岗北村定瓷文化传承充满信心。

在村里几个规模不大的家庭作坊,不少作坊主告诉记者,他们都希望拥有像庞大师那样高超的制瓷技艺,十分期待国家和地方能把定瓷文化和市场做强做大。

岗北村是元代后唯一将定瓷文化传承下来的古村落,目前村里有古窑60余座、古宅6座、古作坊3处。

岗北村所属的灵山镇党委书记王学辉告诉记者,岗北村定窑文化深厚,接下来镇里将致力于打造定窑文化古村落,弘扬定瓷文化,并努力融入京津冀区域文化圈,把岗北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裕、乡风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

传承创新

在岗北村,除了庞永克和少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傅,年轻一代也陆陆续续走上了定瓷文化传承、制作一线。

庞永克的长子庞晓江告诉记者,他和弟弟两家人几乎天天泡在工厂里,制作瓷器,从早忙到晚,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就及时向父亲请教。

“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玩泥巴,估计这辈子离不开定瓷了。”刚满30岁的庞晓江说,“我们家实行承包制,父母和我们兄弟两家谁干活谁受益。”

庞永克的小孙子拉坯制作的瓷罐,在庞永克看来,这个瓷罐代表着定瓷的传承。图/郭鹏

说起大批年轻人加入了制瓷队伍,庞永克说,自己十分愿意在技术上给予年轻人指导,“最大的心愿就是全村人都学习制瓷”。

在曲阳县,有一所经劳动人事部门批准的定瓷职业培训学校。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8年起,学校与曲阳县人社局联合组织了定瓷技能公益培训,培训课程包括选料、成型、装饰等。

截至目前,共有300余人参加培训,全部是当地村民。

“经过培训,学员们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或自主创业,或进入当地的定瓷企业工作。如今,定瓷遗址灵山镇周边,分布着100多家以家庭为单位的定瓷作坊,多家作坊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产品销量大大提升。”这名学校负责人说。

岗北村村民庞烁,4年前还和丈夫一起经营网吧。她从小就看着村里的老辈人制瓷,长大后心里一直装着定瓷梦,“最终我还是回村学习制瓷,希望能做出名堂”。

两年前,庞烁参加了定瓷职业培训学校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她突破了自己在雕花方面的技术瓶颈。现在,她和丈夫一个拉坯造型,一个雕花装饰,自家工厂的订单也多了起来。

如今,岗北村一大批年轻人继承了祖辈的制瓷技艺,通过传帮带和不断学习,年轻一代制瓷匠人焕发出更为蓬勃的创作力,不少有着相当艺术价值的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

推广出去

岗北村及周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陶瓷原料、釉原料等矿产资源。“黑黑的土坯,烧出来竟然如此之白,神奇吧!”说起定瓷,60多岁的岗北村村委会主任庞来好一脸骄傲。

“生长在岗北村的孩子从学会走路开始,见到最多的,就是瓷器。1947年,岗北村的手工艺人们就成立了曲阳县恒山瓷厂,后来几度更名为保专红星工业社、保专瓷厂、保专岗北瓷厂、曲阳县岗北瓷厂、曲阳县第一陶瓷厂。”庞来好介绍。

提到岗北村和定瓷的故事,一位当地村民回忆,岗北人从小就会玩泥,受陶瓷文化的熏陶,幼时就懂得陶瓷生产工艺。“那时,我们的玩具都和瓷器有关,小姑娘们用瓷片玩跳房子,我们玩走窑(一种儿童游戏)。我们的玩具还有瓷花郎球、瓷猫、瓷狗等。”

为了把定瓷文化有序传承下去,庞来好表示,村里会加大现有古窑和老窑的保护力度,以适应逐渐扩大的乡村文化旅游需求,让游客来到岗北,住在老窑,吃在老窑,逛在定窑作坊,“希望游客们只要来到岗北村,就能在这里全面了解定瓷文化”。

曲阳县的文化名人、青年演员、导演李涛亮,正在筹备一部与定瓷有关的影视作品。作品将集中展现定瓷历史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定瓷,爱上定瓷,感受定瓷文化之美。

“谁不说咱家乡好,但我的家乡是真好。希望将来的岗北,能像文献里描绘的那样繁荣:备料的、出窑的、搬运的、制作的、装卸的、洽谈的、看热闹的……车水马龙,如同赶集。”李涛亮说。

猜你喜欢

定瓷瓷厂定窑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探讨定瓷艺术现代化转型及传承发展研究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定窑剔花技艺浅析
唐代定窑“装饰纹”探秘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定窑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关于定瓷收藏鉴赏问题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