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体系
2021-04-14罗晓红吴茵茵
李 丹 罗晓红 吴茵茵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2016年12月6日,教育部记者招待会发表《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援助、组织等方面工作,要发挥教育功能,完善教育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在“三全育人”的新教改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进行功能定位,如何实现体系创新改革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意义
在“三全育人”新目标提出的背景下,高校如何进一步开展育人工作,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如何构建更完善的图书馆育人体系,使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的培养和熏陶,提高整体思想素质,是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其现实意义有以下三点:
首先,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加强将进一步延展思政工作领域,丰富该项工作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将得到提升,相关设备资源、软硬件系统将进一步升级完善;最后,可以提高校内学生及职工的思想水平,强化其资源利用和信息采集能力,改善其审美及艺术情操等,帮助全体在校人员综合发展。
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2.1 “三全育人”新格局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
“三全育人”强调的是综合的,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是贯穿教育这一行为全过程的理论要求。要求做到时间、空间、内容三层面的无漏洞、零死角,是全面的、成体系的理论要求。
“全员育人”强调全员参与育人教育,“全员”不仅包括专职教师、教辅人员、学校管理层干部等,还包括学生自己学生不仅是被教育的群体,也应充当实施教育的主体。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如自我监督、管理,自我学习,相互教学等。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成立自发的学习小组,举办内部讨论会等。作为执行主体的高校,应培育全员具备育人意识,并参与到协同育人中去,不仅是教育育人,还有管理和服务育人,以期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育人合力。更进一步将工作落实到图书馆这一部门时,就要要求上至管理层干部,下至馆员和安保人员都有育人意识,要贯彻全馆育人的理念,在任何工作职位都可以参与到“育人”这一工作中去,通过精神意识上的统一达到行动层面的落实。
“全过程育人”是指在学生入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做到有计划、分阶段的实施教育。要促进整体过程中学生得到全面、个性化的发展,需要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的图书馆作为学生课后活动的综合场所,承担着多种功能。例如提供书籍资料等的借阅,或作为除教室自习外学习的安静场所。其功能的综合性和天然的良好氛围使其成为课后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最佳阵地。在这里落实“全程育人”的指导思想,需要图书馆参与到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毕业的各个关节中去,比如可以在图书馆设置新生入学的帮扶机制,帮助其更快的了解学校规章制度,适应学校生活等。
“全方位育人”是指不仅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育人”,也不仅是在某一维度育人,而是要打破时空界限,全面维度的开展“育人”维度。如果说“全员育人”是“人人育人”,那么“全方位育人”就是“事事育人”、“处处育人”。
2.2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三全育人”新格局中的功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机构设置上属于教辅单位,但在攻克“三全育人”整体目标时,与各教学单位一视同仁,没有主次的区别。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基地,应充分适应学校整体的改革发展方向和目标,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水准直接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在“育人工作”的落实中,图书馆更应充分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其育人形式灵活丰富的优势,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实现自我教育,主动学习。
高校图书馆应以“三全育人”为方向,进一步创新其管理方式,构建新的育人体系,参与到整个学校的“育人”工作并促进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初心,也是最终目的,更是检验其工作质量的标尺。高校图书馆参与到“三全育人”新体系的建设中去,能够更好地相应该理论号召,解锁全新的建设优势,为高校完成育人的综合目标提供新思路、新路径。尤其是对“全方位”育人的相应上,其特有的环境优势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丰富的场景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甚至可以提升学生作为“育人”主体的参与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3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体系建设
3.1 培育图书馆精神,创新工作指引
南开大学柯平教授曾指出,图书馆精神是一份社会责任担当,更是一份图书馆人的意识自觉;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指出,图书馆精神就是“爱国、爱馆、爱书、爱人”,是服务,更是智慧。对于这一精神的传承,来源于每位职员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精神世界指导着实践行为,实践行为反过来使精神世界更加完善。没有精神支撑的任何工作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外来威胁的考验,所有只有培育并发扬光大图书馆自己的精神,才能稳固的建设起图书馆育人体系。
3.2 树立“共同体”意识,筑牢服务基础
“共同体”意识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无论在哪种工作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才是第一要素。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其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是学生行为的参照物。好的馆员是学生的榜样,其自身就是最好的“育人”教材,反之,行为有争议的图书馆馆员会对育人工作起到反作用。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图书馆服所发挥作用中,信息资料仅占20%,图书馆员占75%”。可以见得馆员在图书馆育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大。
要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就要撬动馆员的真实感情,树立“共同体”意识。一方面要强调馆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其明白自己并不是简单的职员,而肩负着和普通教师同志一样的“育人”职责;另一方面,要让馆员发自内心的爱上图书馆,只有真实的热爱,才能带来真正的责任感,也会让馆员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着众多对自我职业有高度认同感的馆员,会让图书馆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一个拥有强大“育人”功能的图书馆,除坐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完善的建筑设备等硬件资源外,还要拥有敬业、专业、有崇高理想责任感的馆员。除正面引导馆员外,还要建立更严格的考评细则,考核其基本工作以外的服务水平的高低。
3.3 优化服务资源供给,共建共享图书馆平台
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坚持以本为本,进行全面的服务创新。“三全育人”指导思想下教育理念的变化,带来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空间设施、资源供给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但有一点恒久不变,那就是服务本位的精神核心。以下将从学生馆员的作用、服务供应创新思维、丰富灵活的活动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馆员的作用,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是实施三育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培养和弘扬图书馆精神的生力军,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图书馆馆员形象大使,引导学生成为图书馆精神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二是建立服务供应创新思维,优化图书馆服务供应质量。树立创新思维,利用图书馆即是学习、查阅资料等的物理空间,又是满足社交、沟通的虚拟空间这一优势。对于图书馆而言,真正的创新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服务深度、广度的不断拓展上。要让强调其作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环境保障,不断优化承载功能。具体而言,可量化的信息资源和较为抽象的空间承载功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作为良好的展览、共享空间同坐拥丰富的图书收藏一样,也是提升图书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三是注重活动培养人才,实现动态服务、主动服务。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专长,抓住四月书香、开学、毕业季、党的生日、国庆节、国庆节等节点,从图书馆的角度积极提供服务和指导,与校内其他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香世界、开启智慧生活、读好书、听院长说等。并与校内其他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阅读书香世界、开学季、毕业季、毕业季、党的生日、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等,可从图书馆角度主动提供服务和指导,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阅读书香世界、开学季、毕业季、党日、毕业季、党的生日、大学毕业等,可主动为学生提供使图书馆成为集借阅、学习、科研、展览、学术交流、甚至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场所,成为集出借、学、研、展、学、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图书馆。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娱乐生活起着重要的环境承载作用。而在“三全育人”突出的大背景下,图书馆更能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对“全方位”育人的相应上,其特有的环境优势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丰富的场景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甚至可以提升学生作为“育人”主体的参与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加强图书馆育人体系的建设,对于学校实施育人目标有着重要且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