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2021-04-14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贵州院校

张 倩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人文气息浓郁的学科。然而,高职教育中继续扮演工具学科角色的大学语文,却遭到了学生的漠视。为了帮助大学语文走出学科建设低谷,大学语文老师们,尝试着创建时下新兴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 大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内涵剖析

生态课堂,是当前教育领域所热衷追求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教育学者,选取生态学的视角从新审视、思索课堂教学的过程;生态课堂的概念,是援引生态学的生物、共生环境中的其他种群个体以及环境三要素,能够和谐共存并绵延发展的观点;旨在凸显师生共同创建一个多元互动的知识与技能互通共融的课堂生态系统;构建生态课堂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与共生性机理,引介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引用生态哲学理念激活课堂教学活动,可谓是为创建高效课堂的积极尝试。

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生态课堂生成的现实困境

1)办学导向定位与学生的主观式微。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适用性人才的摇篮,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办学导向;基于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很重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结合开展。然而,因部分高职学生自我把控能力较弱、求知欲不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群体目标意识淡薄所营造的外部环境,也逐渐消磨了部分学生的进取心,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呈式微状态。

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失衡。大学语文生态课堂作为一个教学环节的生态系统,其教学环境的生态平衡,受制于课堂参与主体的配合度、班级的规模与教学组织形式的翻新程度。如果教学生态环境的诸要素没有通力协作,必然会破坏大学语文课堂的生态平衡。(1)大班授课关注共性导致对个性关怀的缺位。大学因学生多办学规模大,为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而采取大班授课;因上课班级学生较多,教室空间较大,无形中降低了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频率与质量,还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调动与管理的难度。此外,大班授课关注的是共性,对个性需求的关注则较少,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指导;而削减个性的同化培养模式,则导致了对个性关怀的缺位,这也成为破坏大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又一诱因。(2)扇形或阶梯辐射式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高职院校以扇形或阶梯辐射式为外在形式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主导的大班讲授方式,在满足大班授课的同时,也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便于教师一览无余、统观全局地调动课堂教学与管理课堂教学秩序。这种教学空间组织形式,是迎合当前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较大,各种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相对有限的现实;然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角与作为群像角色的学生,尤其是座位距离教师较远的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频度就更低,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陷入更加沉闷,缺乏灵性的状态[2]。

3 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

贵州高职院校构建大学语文生态课堂,需要我们诉诸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出发,力图实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生态性变革。针对当前贵州高职院校的办学导向、大班授课、扇形或阶梯辐射式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等诸多负效应影响因素,建设和谐共生的大学语文生态课堂,是贵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此外,贵州高职院校立足构建实用性、适应性的大学语文生态课堂,还需从教学的理念、环境与环节方面寻找切入点,寻求更大的突破。

1)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大学语文生态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借鉴自然界生态平衡规律,在教育领域进行的理想课堂状态的再造构想。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在沿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宗旨的同时,紧系自然生态理念之源,打破固有僵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成生生喜欢参与、别开生面的大学语文生态课堂。

2)营造和谐的生态化教学环境。(1)构建对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创建大学语文生态课堂,需关注课堂教学环节中,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主体要素间的关系,尤其是试图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培育对等共生的师生关系,是当前生态课堂建设的先行之举。(2)培育教师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视野。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然沿袭语文的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传统体裁;尽管篇目的难度相对高中有所加大,但固定的题材模式,不免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沉郁色彩;对此,大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教学视野;将时代的新鲜气息,动态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3)实施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大学语文生态教学策略。(1)“多元相融型”教学资源的整合。基于大学语文学科知识广博而深厚的特点,任课教师应整合多元教学资源;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适时结合国学经典、诗词精华、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实事热点或民生诉求等资源,借以丰富并充实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2)“因课而异型”教学方式的选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采取因课而异的教学方法,是打造生态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与学模式的同类化现象,采取结合课堂内容选取鲜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茶馆》《红楼梦》等片段,可采用模拟课堂与角色扮演等方法的穿插使用,真正突破大学语文课传统的单向输出的授课方式,将大学语文课上活上好。(3)“参与互动型”教学过程的打造。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追求的生态课堂中的“生态”的内涵与外延的体现在于立体互动的教学过程的打造。任何形式的教学过程,都服务于现实教学目标;同时,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参与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权;让学生参与设计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空白;如:《山鬼》《国殇》等篇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搜集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现实及屈原的境遇等相关资料,制作成微电影或小视频等并在课上放映给大家,让学生如临其境继而生发想象,从而更加深切地体会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抑郁之情;真正达到既锻炼提升学生设计课堂组织形式的能力,又加深其对战国时期史实的深度理解的目的,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近年来,热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师,试图从生态学的视角,并将生态理论引介入课堂教学,继而深入挖掘目前贵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破坏课堂生态的诸多因素,并探索构建大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思路与可行性举措。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视角,借鉴其生态思维,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探索性研究,希望借此向各学科任课教师推广生态教学理念,并以此促进学生学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贵州院校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贵州,有多美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