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发展策略
——以胶东传统民俗手工技艺为例

2021-04-14王秀丽梁立立孔凡栋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胶东产教民俗

王秀丽 梁立立 孔凡栋

(1.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06;2.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促进产教融合等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指出要到2022年让一大批高校向应用型产业转变,将产业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1]。以上规定可看出产教融合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及战略部署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针对胶东传统民俗手工技艺,在产教融合角度对胶东区域文化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胶东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胶东泛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的半岛地区。该地区别于农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发祥地,是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胶东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东大鼓、烟台剪纸、荣城绒绣、黄县布老虎、线编等都是胶东地区比较常见的传统民俗手工技艺。烟台剪纸早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包括烟台剪纸在内的其他民俗手工技艺在分布及发展上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同质现象,缺乏地域特色。胶东民俗手工技艺却存在缺乏地域特色、同质化的现象。胶东地区割绒绣以威海荣城居多,在胶东各个地方均有分布,图案纹样主要是沿海一带的题材,另外潍坊地区融合内陆风格与山东其他内陆地区风格相近。总体而言,割绒绣等胶东传统民俗文化技艺缺乏地域特色,并没有形成地域文化品牌。

3)教育与文化产业缺乏深入链接。目前,对胶东地区产业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与教育产业缺乏深入链接。教育目的是培育可以造福社会的人,但目前对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供需差距。因此,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企业及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行高校培养方案及计划的制定、进行其他校企融合的交流。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发展的优势

1)产教互促,平衡发展。产教融合不仅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也是高校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是校企双方深入地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需求,打通教育、产业、人才和创新等多条链路,有效挖掘与重组地方转型中的产业要素、校企合作中的教育要素、产品升级中的创新要素,进而促进服务社会能力的提质增效[2]。基于区域而言,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的劣势。2019年,苏州职业大学与苏州工匠园进行校企合作,双方以“人文手艺至精深化育”为宗旨,全面开展以“吴中工艺”为美育特色的产教融合项目。2020年11月,山东青大教育集团、融创中国青岛公司于青岛西海岸星光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校地、校企联合共建典范。同年,烟台南山院分别与南山集团旗下公司共建产业学院等。可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发展是当下校企自身发展的一条长远之路。就胶东传统民俗手工艺而言,虽然不同于以上产业,但在校企融合的目的及出发点是一致的。

2)高校聚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产教融合进程。文化产业是传统手工工技艺转化的重要的产业,在转化前需要做到传统文化的设计、生产等工作流程。此外,高校聚集区域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先决条件。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得益于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南京鼓楼区拥有18所大学和120余家科研所,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足以对周边产业的融合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据了解,胶东地区多地已经开展关于城市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烟台市在规划主要围绕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结合园区和校区,融合产业社区的发展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胶东传统文化发展策略

1)统筹规划,建立产教融合双互机制。胶东传统文化地发展需要统筹规划,通过建立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传播及学校教育发展的双互协同机制来推动产教融合及传统文化的推广。企业层面,鼓励与学校进行多方面交流,尤其是加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的专业交流;实习与实践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学校层面,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给广大师生进行大型文化产业类型讲座,并邀请部分高职称的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讲课,为校园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此外,校企双方多组织行业内竞赛或比赛,加强交流合作,能够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2)加强交流,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企业与学校的交流,除了项目合作,还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实训基地来加强产教融合。依托高校区域,依据产业链的内在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专业群和区域产业”相融合的产业学院,并在此基础上整合行业、企业和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依托产业学院或者校企双方等,在学区、厂区等地方建立培养高技能产业人才的产教融合校企实训基地。通过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实现全方位开展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打造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培养企业所需、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文化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3]。

3)深度合作,建立高校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园。为达成胶东传统文化的长足发展,需要我们从文化根源上找突破,从传统文化的形态及转变上下功夫。由于社会的发展,一味守旧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打破陈规、创新发展是寻求产教融合的必经之路。产教融合不是表面上做样子,不是喊口号,而是切实地进行深入地融合。在高校聚集区或者高校周边建立创意科技产业园,吸引外来或当地企业进行投资,带动了周边产业地发展,同时解决地毕业生地就业问题。

4 结语

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现实条件对产业与教育进行融合,用产教融合带动胶东传统民俗手工艺的宣传、发展及开发等工作。这将为胶东本土民俗手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开发与制定适合于胶东地区的传统文化发展及产教融合机制是当务之急,以此来打造引领整个区域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项目体制。

猜你喜欢

胶东产教民俗
冬季民俗节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民俗中的“牛”
胶东面塑——花饽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