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研究和探讨
2021-04-14朱桐林
朱桐林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传统职业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更注重体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矿山测量等实践活动,对他们的测量能力进行提升。但互联网时代下,各种高科技被应用到工程测量领域,工作人员可基于现代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精准、快速的测量。且依托专门的软件系统,可实现高度集成、分析、共享测量数据。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育人思想与教学策略,通过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保证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以及实践教学实效性,需不断优化与完善测量方面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与结构。保证实训基地具有改造性、兼容性,方便后期实训基地的扩建与更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建设测量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需满足多媒体教学。在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方面发挥功能与作用的同时,需能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测量工具的使用与演示。这样,基于现代化、多功能的测量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测量技能与职业素养。
1.2 综合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基于测量实训基地完成核心、关键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后,应通过建设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基地,为学生就业与创业提供更多训练的机会与平台。即高职院校应将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GPS技术等融入实训教学中,并以此为参照,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将专业教育与学术研究进行融合;从人才的封闭式培养方式转化为订单式校企协作育人培养模式,令学生在工程测量、企业项目管理等方面都可获得锻炼。高职院校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不断丰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功能。不局限在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培养本身,应向技术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延伸。
2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未体现统筹管理与全局部署的作用
从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实践教学成果上看,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长期的实用性。即在建设初期,未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全局部署与统筹管理,局限在既定俗称的认知当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建设的都是单一满足工程测量技能训练的场所,且基本上是在校内的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操作。以此,导致学生只能在传统的测量技能上获得提升,而缺乏一定未来就业环境应具备的竞争力。高职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时,未能生成清晰、具体、可视性的工作框架,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融入新理念、新方法、策略。
2.2 高职院校过度突显学院性育人思想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以教材为抓手,以实训课程的设计方案为依据,将教学精力全部集中在学生测量能力的提升,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层面的训练上。教师因过于体现学院性的育人观念与思想,导致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教育缺乏前瞻性。由此,导致实训基地的建设缺少技术元素、现代元素,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测量技术与工具。未来是数据为王、科技主导行业创新的时代,若学生不具备创新意识、先进技术的使用能力,将很难适应行业变革与创新发展。
3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应对之策
3.1 制定明晰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框架
高职院校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工作,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发挥实训基地的育人作用与功能。而针对工程测量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分析,教育工作者应从育人的关键要点着手。不要被形式主义所影响,应关切到学生就业与创新所需具备的必要技能。即高职院校应通过建设出具有育人实效性的实训基地,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程测量人才。高职院校应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设计与全局管理,制定层次分明、具有导向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框架。有计划性、有条理的开展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避免受外界因素干扰而产生错误决策。即高职院校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并根据课程设置与安排,对实训基地的格局与构成进行细分。无论是校内建设的现代化的实验中心,还是校外的实训基地,都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其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与速度。
3.2 以现实背景为参考扩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职业教育既要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夯实理论基础、极强专业技巧与技能的人才,还需充分做好社会人才服务工作。即高职院校以工程测量专业为核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果,应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开阔视野、团队协作能力、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不应过度的体现学院育人理念,而忽略社会环境要素对人才就业的影响。高职院校需以现实背景为参考,有长远意识的、科学的扩建实训基地规模。当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实训中心无法满足现代教育要求时,应及时进行扩建与更新。高职院校基于传统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应建设具有现实适应性的GPS技术实训中心。在展现实训基地实践性、多元性的同时,应赋予其新的教育属性。如通过建设GPS技术实训中心,最大程度的突显职业教育的技术性与时代性。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院校不应局限在传统测量技术、测量工具使用的教学上,应将GPS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且在完善、科学、现代化的GPS技术实训中心获得良好的实践锻炼与职业训练,确保他们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科技蓬勃发展的社会。且在工程测量领域中,发挥智慧、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优势,令高职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4 结语
总之,针对高职院校过度突显学院式育人思想、未体现统筹管理与全局部署的作用两个主要的问题,相关人员需积极面对,并能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需从全局意识出发,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进行深度的对接。不脱离现实就业环境,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教育理念等融入到实训建设工作中。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短板,通过建设现代化、综合性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有效的改善与解决实际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只有科学的改革、及时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测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