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途径

2021-04-14王宏亮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机械微课信息技术

王宏亮

(四川省蚕丝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信息技术很早便在我国教育中施行,正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开设,白板与多媒体在各种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等。可实际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并不多,学校教学模式、师生的教与学并未从本质上有彻底改变,我国教育的优化程度尚未达到预设目标。从某一视角上来看,信息技术陷入了一种不可或缺,但又不是非它不可的尴尬状态,毕竟传统教学也仅有板书,信息技术更多的是起到锦上添花作用。同时,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基本都参加过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如基础的课件制作与计算机操作等,可最终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为此,文章将立足机械专业教学,深入探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机械专业教学发展。

1 机械专业信息化教学意义与现状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人们生产工作、教育教学等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形式,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等显著特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教学呈现是极为显著的。一方面,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充分挖掘出机械课程资源,并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以更为轻松自由的状态展开专业学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教学的融合,有益于扩宽教学渠道,强化机械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学生机械相关的课程知识与技能水平,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上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方法模式,有机整合机械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实现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就当前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总体现状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虽说中职学校已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但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是多层面的,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水平、信息化水平、课程知识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成效。当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明显缺乏先进性,教学设计大都是按部就班,只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没有充分考虑是否与学生学习状态相契合,只将多数经历放在设计课堂教学,对课前教学准备与如何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却尤为忽视。而有的教师整个设计教学过程大都是围绕该节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堂知识巩固,课后知识拓展延伸等的关心度不足,以致于学生课外时间大都没能被充分利用到学习上。

此外,多数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基本只是将其用来呈现教学内容,如图文、音视频等,信息设备条件较为充足的学校可能会运用网络教室实现教学过程,可也只是改变教学形式,却没有改变课堂教学实质,因此教学成效不高。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认知或许还停留于教研活动、公开课活动等方面上。若想提高机械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准确认知度,仍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精力的。所以,中职学校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理当具备前瞻性,特别是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优势,使其为机械专业教学的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力量。

2 机械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途径

1)创设信息教学情境。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通过创设课件或是借助网页,使其与新知紧密相连的情境,有效激活学生已有认知,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体系。机械专业课程的一般要求有四大板块,即“听”——认真听教师授课;“识”——精准认识图纸;“绘”——动手绘出图纸;“议”——师生积极互动探讨。而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不同媒体信息,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但传统教材中,在操作图形方法上未能与文字内容形成系统化,只好让教材、视频以各自独立的形式存在着。而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图文、音乐、视频等为一体的优势,能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灵活、更具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机械三视图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不同物体的三面视图样式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借以虚拟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真实性学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感性认知,这对学生日后在具体岗位上技能运用大有裨益。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具有传播交互功能,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了灵活趣味化的课堂,能让学生对机械课程产生较大热忱。

2)建立微课资源中心。机械专业教学时,教师应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机械专业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并进一步转化知识形式,将文字内容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相应的学习网站平台,让学生能针对自身知识不足之处,利用课内外时间展开自主学习。如,教学车床加工相关知识时,教师制作的微课内容,应将操作车床加工的整个流程,涉及的技术手段都直观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能慢慢掌握车床加工技术的重难点,切实提升学生机械知识学习质量。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微课学习,构建微课视频资源中心时,需充分考虑当前机械行业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新型技术工艺的运用等都纳入微课资源中,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能顺应当前机械市场需求。

3)构建虚拟实战平台。在进行机械化教学时,教师既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根据当前人才市场对机械化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创设灵活的实训环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化特质,展开机械模拟实践操作,以此强化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数控编程,让学生在虚拟实训平台展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控操作技术的相关要点,并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程度。此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CAD软件,进一步创新机械加工图纸,通过相关机械图纸的资源库讯息,分析、摸索加工图纸的设计方法,然后根据分析所得再次更新图纸设计,展现最佳的加工图纸设计。而在这一虚拟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更为全面掌握机械加工设计原理。

4)革新教学评价体系。机械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考核评价上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据此构建出利于促进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系统化的信息化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方式有益于提高机械专业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力求多元化与平等化,即改变以往仅教师评价的模式,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展开师生共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对机械理论与实践课程展开分项考核,整体评价模式,这不仅能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能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机械产品基础认知,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画软件编写加工程序,借助网络技术或人际交互,来对学生整个程序进行信息化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对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率意义非凡。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教学的融合,既能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忱,还能扩宽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搭建合理的机械信息化课堂,为学生构建微课资源中心,提供虚拟试训机会,完善信息化考核体系,以此实现机械专业教学的可续持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调试机械臂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按摩机械臂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