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档案记忆观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创新与实践
2021-04-14杨波
杨 波
(承德县档案馆,河北 承德 067400)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工作者应当致力于对资源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基于新时代的档案记忆观开展建设工作的改革和实践。档案工作者需要紧紧把握时代的契机,应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时代的资源建设工作,不断创新优化档案资源的措施和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
1 新时代视角下档案记忆的历史期冀和现实意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近几年一直带领着我们全体中华民族奋进,在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发的基本前提下,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成绩,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景正不断实现。我国历史发展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提升。
因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与过去有较大的改变和进步,所以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和改革。档案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历史,记录着国家机构、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所以从宏观的视角看档案,只要人类进行了实践活动,就可以产生档案;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档案的内容,就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创造的有保留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资料不仅是记录人类活动成果的形式,而且还是国家管理层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信息。“以史为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推崇的做法,只有深入地了解历史和尊重历史,才能够更加珍惜和把握当下的幸福生活。因为档案以原始的方式记录着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档案资料是政策策略和秩序机制确定时的重要参考。
档案资料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前进和发展的基础,而且还是记录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方式。档案建设工作的作用是将社会记忆进行重新的排列和记录,使得有宣传价值的主流文化能够得以保留和发扬。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和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都可以在档案中找到相关的文字记录,使人们能够始终牢记历史教训和峥嵘岁月。当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时,就意味着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决胜期,所以档案资料建设工作人员应当牢记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向着档案资源的新领域和新方向不断探索。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都需要积极投身于“两个一百年”的事业建设之中,不断创新和优化我国档案的资源建设工作流程和方法,为新时代记忆的构建事业作出贡献。
2 新时代档案记忆观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创新和改革
2.1 基于档案记忆观开展工作转型
因为新时代的档案记忆观在近几年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所以我国的档案资源事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档案文件观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档案资源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档案的形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文书和文件,因为工作人员可以在各类电子介质中快捷方便地进行资料记录。档案记录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过去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现如今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将该工作纳入必做事项内。因此档案馆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从保存档案资料的重要基地变成保留社会记忆的中心。档案工作人员也不再扮演被动接受和保存资源文件的角色,而是构建社会记忆的重要参与者和档案的行政管理者,其任职人员必须要具备充足的专业档案建设能力和正确向上的职业态度。
过去已文件管理为核心的工作模式使得档案工作者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社会活动资料的记录和档案的形成都在一系列机械的流程下形成,所以就会导致档案资料连续性明显不足和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为档案工作者以“保管资料”作为工作的重心,所以保存管理部门移交的文件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虽然该模式在表面上确保了档案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却会导致记录的档案碎片化和完整度低,使得档案促进社会活动合理开展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遵循新时代的档案记忆观主动收集、鉴定和整理档案资料,例如借助影、像、录等设备收集多元的资料信息;以口述档案和灾后档案等形式将记忆材料“物化”等等。档案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方针开展档案建设工作,使档案信息更加真实、完整地记录社会 活动。
2.2 提高档案记忆的数量和质量,记录社会的核心
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丰富档案资料的内容和提高档案质量,使档案馆内保存的档案内容和结构更加合理和科学。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建设工作过程、方法及结果,使档案记忆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新时代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档案资料,为了使资料中的信息能够成为社会实践的真实“缩影”,需要鼓励政府主导的档案记录和民间记录同时进行,工作者既需要关注国家政府机关和重大事件,也要将“记忆镜头”聚焦在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上,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国家的核心。如此才能够在保证档案资料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我国档案信息的内容。
档案工作者需要将大部分目光投放在社会的核心人物和事件上,因为档案记忆不是事无巨细、叙事毫无波澜的“流水账”,档案具有极强的文化竞争力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现如今我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因此档案工作者也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广泛收集中国人民奋斗前行过程中的文本和影像资料。
2.3 加强档案工作的服务属性
为了提高我国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和真实性,应当大力鼓励档案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档案工作的服务属性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只有档案工作者亲自融入到当今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才能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社会生活的文化意蕴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档案工作者需要秉持文化共享和尊重本体需求的态度开展工作,使档案资料能够成为国家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知识资料。再者档案工作者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与小康之路建设相关的视频等,让更多的人民能够了解到我们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和改革伟绩。
3 结束语
档案记忆观认为档案工作者应当积极地参与到社会记忆的构建之中,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者应当秉持档案记忆观参与到档案建设的改革之中,使档案的信息能够展现出更加真实鲜活的集体记忆和社会生活。档案建设工作与我们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应当不断坚持对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进行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