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时间与空间分析
——书法欣赏略谈
2021-04-14王清然
王清然
(山东省梁山县水浒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600)
目前在书法空间和实践特性的分析方面,西方美学形式构成的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书法空间的类型,在字内空间和字间空间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静态字体来说,具有清晰且稳定的书法空间,而对于动态字体来说,书法空间可以分为形成期、成熟期、延续期等阶段。书法在时间性方面,代表单个汉字内部点画的连接,和书法空间中的单字连接的有序性特点显著,要想不断提高书法欣赏效果,必须要对时间和空间及其转换予以高度重视,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波动,通过表象体会到书法作品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1 书法空间的渐变
通常来说,篆、隶、楷以及草书等是字体的重要划分内容。对其相对运动和静止进行分析,篆书、隶书、楷书等为重要划分内容,其相对静止特点显著。而对于草书来说,具有较强的相对运动特点。针对静止字体的空间变化,其固定性特点突出,而草书的空间变化则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欣赏的难度性。当然要认识到一点,行草的空间的形成,主要借助于篆、隶以及楷书的演变。
在商代甲骨文发展前期,汉字的累积阶段较长,在资料有限的影响下,探究的深入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分析出土的甲骨文,是我们研究汉字空间变化的唯一可靠的手段。通过研究了解到,当时人们刀法的成熟度较高,在汉字空间布局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是主要结构规律。当时文字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文字的结构固定性不足。一个字结构可以为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偏旁为上、下、左、右[1]。基于书法空间的视角,甲骨文的字内空间的开放性特点明显,与字外的空间的吻合性较强,当然行间空间也是清晰可见的。这种原始的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的融合,在两汉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静态字体的空间构成中,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明显要比字内相邻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大一些,在对书法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对字内空间或字外空间清晰可见。如果两个字之间的距离较近,符合字内空间,这样两个字有助于统一空间的构成,分开的难度性较高,从而呈现动态字体的空间构成特点。在动态字体的空间变化中,实施阶段主要包括:
1)动态空间的形成期。在魏晋时期,草书的发展速度较快,如当前《淳化阁帖》西晋草书作品,其可信度较高。在这些作品中,单个字构成单独的字内空间比较多,出现一些两个字形成一个统一空间的例子比较少。如《初月帖》中的“近欲”等。王献之的草书作品与其父亲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出现了较多几个字形成统一空间,密切融合了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在出现这些空间构成后,有可能是王献之不经意间的结果,其产生主要得益于不断缩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在字和字之间减少距离的影响下,如果其距离缩小符合字内空间的密度,有助于这些字的统一空间的形成。2)动态空间的成熟期。在唐代,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的成熟度大大增强,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单字空间的比例并不常见,字与字结合形成新的空间,其形式感得到了充分发挥。《苦笋贴》篇幅并不大,但其对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有着较高的明确性。第一行“笋”的上半部连接于“苦”,很难将两个字之间的距离观察出来,从而使一个小空间得到形成。《千字文》残卷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变化,主要是因为一些笔画的夸张性较强,对空间的分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空间构成的关键时期中,唐代狂草不容忽视,是书法空间构成进入到自由阶段的重要标志,书法家对于线条自身的关注程度较高。在静态字体中,一个字自身的结体和分布可以得到保存[2]。在狂草中,即兴处理与左右的空间构成、书写者的心理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与以往的记忆无关。基于书法家视角,应对整个空间的微妙变化与内心效应之间的联系予以正确理解,继而通过笔下的线条,将自己的情感反映出来。在该时期,书法艺术的空间构成和线条表现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和进步,在书法结合作用下,可以充分彰显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3)动态空间的延续期。针对宋代动态书法的空间,在行气和点画必然性联系不足的情况,实施空间的融合,形成字组的概念,可以将作品空间节奏调节的主导性发挥出来。在唐代,书法作品的时间节奏的主导地位显著。在宋代一些草书作品中,由于其融合形式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可以使用笔的连贯和时间的一致得到充分发挥。
2 书法的时间
相比于书法的空间特性,书法的时间特性的隐晦特点明显。基于书法欣赏本质视角,书法的基本元素--线条的时间特性不容忽视。时间的轨迹体现于线的起点到末端。通常来说,延续和连贯是时间展开的特点。在连续的时间中,有助于音乐演奏的顺利完成,同时在连续的时间中,有助于书法的构造[3]。通过对比发现,时间的展开和创作过程同步,在书法艺术的空间特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汉字的书写顺序,可以确保书写的高度清晰度,避免杂乱现象的出现,时间上的限制,可以规范组织不同质感和形状的线条,实现了各种线条的空间分割向有序的时间序列的顺利转变。在书法的空间特征中,汉字的笔顺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重复这一特点,可以将书法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有助于总体时间序列的形成[4]。基于此,有助于更加明确书法风格,而且在线条序列的推移过程中,可以使连贯性和持续性在书法家的创作活动中体现出来,同时其视觉艺术效果也比较显著。每一组视觉空间自身均不是独立存在的,上下左右的联系性较强。可以使音乐特征作用于书法这一视觉艺术之中。由于时间的展开和创作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书法创作者的心绪变化同步呈现在纸面上,并表现于线条中。欣赏者可以感知其情感变化起伏,以此来追溯创作者复杂的情感运动轨迹。
3 书法的时空转换
书法空间作为视觉空间之一,具有较强的完整性特点。空间到时间的感觉转换,代表书法的欣赏构成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表现为主要以单一线条的流动为主。在这种转换的影响下,可以使一种单线条的流动成为主要视点,有助于有效调节审美心理的张驰、松紧,使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情,通过移动方位等而获得的解脱。某种意义上,在空间范畴中,这种单线式的流动不容忽视。在行书、楷书、草书等书体中,字形的变化会产生线条疏密程度不同的变化,在多线条、多环绕的字形中,对于时间产生了流速的“障碍”--欣赏者试图解读书法内容的过程,客观上延长了审美的过程,这与中国美学含蓄、委婉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
在书法的欣赏方面,与笔画、结体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其基本单位主要以汉字为主,所以汉字在书法欣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看到一幅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是否认识这些汉字[5]。基于传统书法理论,对于线条和结体本身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对于字内空间和字间空间的变化非常重视。后者构成了书法章法布局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书法创作时,其顺序是由单字向线条、由结体向整幅构成演进的,但是在书法欣赏时,这个过程往往是相反的。欣赏者首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整幅的形象效果,然后才会注意到单字的写法,时空变化是反向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书法艺术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而书法欣赏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充分感受和体验书法艺术蕴含的内在魅力,其中,在书法欣赏方面,应侧重于分析书法的时间与空间,实现时空的顺利转换,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