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
2021-04-14靳尉昌
靳尉昌
(安阳市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
由于工业大发展、人口数量剧增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高层建筑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很多城市建筑施工当中都会遇到地基条件差的情况,无法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传递的荷载,若采用摩擦桩,沉降量较大,很难满足施工要求。19世纪80年代晚期,灌注桩得以问世。我国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大量实践,已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在淤泥、砂土、黏土等各类地质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 钻孔灌注桩的特点
按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本文以钻孔灌注桩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钻孔灌注桩是指通过专用的钻孔设备成孔,随后将钢筋笼放于桩孔,现场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桩。相比其他基础类型,钻孔灌注桩具有很多优点,具体如下:1)适用性广。钻孔灌注桩可在陆地、水下使用,也可用于各种不良地质,如砂土、岩土、黏土等。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可在平原施工,也可用于山区。2)桩径范围大。相比预制桩,钻孔灌注桩的桩径范围大,直径可小至0.3m,大致4m及其以上。且能够完全接触持力层、穿越层,能够有效地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增加承载能力。3)施工振动及噪声小。在施工机械设备方面,钻孔灌注桩所需设备种类、数量较少,且多为无噪音或低噪音、振动小的机械器具,即便是在人口密集或夜间也可进行施工作业。4)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钻孔灌注桩所使用的设备多为小型机械设备,如成孔钻具、混凝土浇筑器具等,移动方便、易操作,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施工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2 工程概况
某建筑桩基工程,基坑形状近似矩形,沿南、西北向展布,采用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共四类桩径,分别为600mm、700mm、800mm、900mm,桩深33~35m,有效桩长23.4~25.0m,桩端进入持力层2D(D桩径)。C35为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180~220mm为坍落度。终孔条件需满足桩端进入2D持力层深度,保证桩底以下5.0m无软弱夹层。本工程部分处于岩溶地区,土层性质较差,砂层分布较广,存有较高施工安全风险,为此,在施工中必须全面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做好质量控制。
3 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1)测量定位。施工前,先将钢筋(300~400mm长)打入桩位中心,且在确定基准点的前提下,引出多条引伸点,便于后期桩位点、基础复核与定位。随后通过水准仪进行桩位地面高程地测量。待桩位测量好以后,需再次进行复核,待其合格后便可进行施工。2)护筒埋设。相比桩体设计直径,钢板内径需多出一些,一般可多出200mm左右,厚度为5mm,随后进行焊环,与此同时,将溢流浆口开启,按照第一桩标注的中心孔进行护筒埋设,确保埋设垂直,保证管中心和桩位重叠,误差需控制在10mm以内。随后采用黏土回填其周围,并一层一层地进行压实。待完成上述施工后,需向施工现场运输钻机,保证钻机定位准确。3)泥浆循环系统设置。每8到12根桩设一个泥浆池。在设置泥浆池时,要与桩位错开,多设于完成施工区域。根据要求,可采用挖掘机开挖泥浆池,也可采用编织袋装砂围堰。一般泥浆池的容积等同于钻孔排出的钻渣体积。此外,需及时向场外运送钻渣,不得堆积到场内。4)成孔钻进。按照地层要求,钻进施工中需做好速度控制,在接近中风化岩时,可每隔0.5m进行一次岩样检测,待保证其质量满足施工规定。随后继续进行钻进施工,最终保证成孔质量。5)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可分段制作,需合理控制接头数量。在主钢筋接头搭接处理中,焊接时要错开,不得,可采用单面焊钢材,焊缝长10d。要求焊缝密实、平整、光滑。钢筋笼制作误差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每隔5m将混凝土块设于主筋外侧,便于钢筋笼防护。6)混凝土灌注。下导管时,要详细检查每一节导管,并采用密封圈设于连接部位,保证密封效果良好。在混凝土灌注前,可进行第二次清孔,随后进行灌注。要求采用C35等级的商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充填深度控制在0.8m以上,最大初灌量控制在3.0m³以上。在整个灌注过程中,要时刻检查混凝土的灌注高度,当高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便可将导管拔除。要保证灌注混凝土具有连续性,防止出现断桩等情况。钻进施工中,出现了大量泥泡沫,并产生了泥浆泄漏情况,极易产生孔壁坍陷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需采用高品质泥土,增加泥浆粘度。
4 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
1)桩基检测。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单桩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第一,桩身完整性检测。一般情况下,在桩身完整性检测中可采用2种及其以上的检测方法,从而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本工程施工情况,可采用低应变法、钻芯法、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其中低应变法检测用于全部桩基,并从中抽取10%桩基数量,用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检测。第二,单桩承载力检测。结合现有检测方法,本工程可采用非破坏性静载荷试验,采用此检测方法时,需将载荷加载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倍左右。相同条件下,试验桩基数量必须大于3根,为总桩数的1%以上。当试桩的桩身强度满足设计强度(100%)之后,且达到混凝土20d龄期时,便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质量事故处理。在钻进成孔和灌注成桩过程中,极易出现塌孔、桩孔偏斜、扩孔、漏浆等质量事故,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1)塌孔。当钻进成孔过程中出现塌孔问题,需及时找出原因,确定塌孔位置,随后根据塌孔严重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例如,塌孔不严重的情况下,先回填塌孔部位以上,随后采用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方式进行施工。若塌孔情况严重,则需用砂石等材料回填钻孔,并找出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后,再次进行成孔。(2)桩孔偏斜。桩孔偏斜处理中,可在偏斜位置吊住钻头来回进行扫孔,保证钻孔垂直。若存在较为严重的偏斜情况,需向偏斜处回填粘性土,当沉积密实程度达到施工要求后,可再次成孔。(3)漏浆。钻孔时出现漏浆情况,需查明原因,若是因为护筒内水头无法保持,可及时回填护筒周围,保证其密实度。或增加护筒埋深,并降低水头高度。也可以通过改善泥浆稠度的方式进行处理。(4)导管进水。当第一批混凝土浇灌后发生导管进水问题,需及时吸出已灌入的混凝土拌合物,并对操作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重新浇筑。(5)导管堵塞。混凝土刚开始浇灌时,如果出现导管堵塞问题,可直接采用长杆冲捣进行处理,或通过振捣器进行振动处理。采用上述方法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必须拔出导管,吸出已浇灌的混凝土拌合物,同时,还要将钢筋笼吊出进行清孔处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技术单桩承载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且施工影响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确定灌注量及钻机旋转速度,以达到良好施工效果。同时掌握钻孔灌注桩技术标准,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了解工程施工重点部位,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