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以西亚斯学院为例

2021-04-14雷明龙贾领领苏蓓蕾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证书职业大学生

雷明龙 贾领领 苏蓓蕾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而随之而来的是人才市场的饱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此大环境下,大学生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纷纷投身于“考证大军”[1]。然而大学生盲目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有些对就业并无实质性的帮助。为了解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本文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对郑州西亚斯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了568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568份,有效问卷544份,问卷有效率为95.8%。

1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1.1 证书类型和我校学生考证状况

大学生常考证书共有以下几种类型:1)通用类: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机动车驾驶证等;2)出国类:如雅思、托福、GRE等;3)职业资格类:如教师资格证、导游资格证、初级会计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4)金融类:如ACCA、CFA、CMA等;5)其他各类证书。调查结果显示,在544个调查学生中,已拥有以上证书(包括但不限于一个)的学生共有221个,考证比率达40.6%,其中无考证计划的同学仅有14人,由此可见,95.8%的学生将考证之路视为大学生涯之路的必经之路。而在544个调查问卷中,通用类证书占比78.0%,出国类证书占比16.0%,职业资格类证书占比59.0%,金融类证书占比42.1%,其他各类证书占比19.8%。

1.2 大学生考证目的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国家法律、法令和行政条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机构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对劳动者的从业资格进行认定的国家证书。它是由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核发且是全国通用的。所以考取证书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认可[2]。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会考取专业证书。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存在一些不足或者学校层次之间有差距,学生不满足当前现状,会通过考证来充实自己。取得证书也证明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学习能力里的肯定,为以后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走向社会后,考取相关的证书也会提高就业中被录取的概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问题下,社会上各种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多,人事部在面对大量的简历的时候,最快最便捷判断求职者是否合格与否的方式是考察求职者获得了多少相关专业的证书。职业证书作为一项官方公正的考察专业技能的方式,为人事部在挑选人才节省了好多时间,所以证书可能作为能否被人事部录取的关键。但不排除有些同学考证有从众的心理,一些学生对未来发展不明确,缺乏对自己自身的分析,不清楚未来适合哪些工作,看到其他人考证也会盲目跟从,来满足对自身的安慰。

1.3 大学生考证与就业存在的问题

1)个人层面。自身专业技能不够过硬,理论能力远大于应用能力。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综合技能水平不够高,且缺乏实践能力,致使理论知识大于实践能力;盲目考取与就业不甚关联的证书。通过对部分企业HR的调查显示,在证书满天飞和培训机构满大街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对证书的依赖程度远没有大学生想象得那么高,他们认为比起仅凭一张及格就能到手的证书而言,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企业更有用。对自己的定位没有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新环境的适应,但往往许多大学生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转变状态,致使职场不顺,即使有再多的证书傍身也无济于事。

2)高校层面。教育体制跟不上市场变化。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并非基础性理论人才,应试教育形式下很多高校没有随人市场转变而改变教育模式,没有把教育和就业结合起来,造成人才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考证与就业信息宣传不到位。学校组织的考证种类比较单一,缺乏考证指导和权威信息的传送机制,大学中一般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公共性证书,学生了解其他专业类型证书的信息大都来自网络,网络上的信息冗杂,各种广告,学习资料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学生不了解证书的信息,就很难判断真实性,而且有些专业性证书并不是本专业所考的,含金量并不是很大或者对自己未来所期望职业并不相符,即使是考下来了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3)政府与社会层面。很多证书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在证书遍地的今天,有很多证书因为知名度低或其他原因不为大众所知,很多企业不承认,致使资源的浪费。学生考证成本较大。学生目前考证方式主要有自学或者报班。自学的话,难度较大,没有办法随时随地解决问题,没有办法拓展思维,时间成本会更高,付出的精力也会更高,可能会影响在校的正常学习,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报班的话,考证费用较高,且互联网上广告参差不齐,学生较难判断选择最适合考证的资料,可能会出现付较多的资金,并没有较全的资料。

2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2.1 受他人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89.15%的学生认为考证是有利于就业的。也有大约67%的大学生会受老师、家长或者同学的影响,而去考取一些热门证书,不论将来自己是否真的会从事这一行业。某大二学生表示:“我们专业适合考教资,所以我们普遍会去考教资,因为它利于就业,但以后更想往金融方向发展,不一定从事教师行业。”因此,大学生的考证动机很少是源于自身,而是受专业、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3]。这也恰好说明当代大学生择业意识薄弱,对职业发展缺少大局观。

2.2 受政策影响

随着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当今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各企业的人才招聘标准也越来越高。除了毕业于重点院校、拥有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多方面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断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条件。再加上国家对就业政策缺乏完善的制度决策,大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就业保障,因此广大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盲目考证、功利性强,导致所考证书与自身意愿不匹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无暇顾及自身喜好及社会人才需求,只得选择热门职业或门槛较低的职业,因此导致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2.3 受行业影响

职业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路径与规律,一般来讲,都要经过专业学习、专业认证、资格认证、上岗工作、继续学习与教育、技能再提升等环节,而且这些环节一般不可跳跃。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传统的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模式被打破,生产与教育的相分离产生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证明其受教育的经历与资格获取的证明,且这种证明都是基本上由第三方完成的。

2.4 受用人单位影响

证书能起到增加相同学历应聘者就业砝码的作用,而且为了降低招聘和入职培训成本,大多数招聘单位还是会优先选择持证学生。但应聘者所考证书与实际能力是否匹配应该纳入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考虑。持证者拥有和证书匹配的实际能力,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十分重要。获得证书不能与自身素质相匹配,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3 对大学生考证与就业的建议

3.1 对高校的建议

高校是培养和孕育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念的重要主体。应该在学生培养方案、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就业压力和考证心理辅导等方面加强。校方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将职业资格考试纳入学生日常学习,并根据职业考试内容,调整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获得证书的同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4]。高校还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沟通,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实践平台,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高校还应该将考证指导纳入就业指导,引导在校学生合理、有效地考取有利于增强自身能力、符合职业规划的证书,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3.2 对大学生的建议

大学生考证与择业首先要结合自身情况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要了解自己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再结合所学专业,确定自己的需要考取的证书就业方向和范围,做好职业规划。考证要精挑细选,不盲目追求数量。就业的目的不能是通过工作赚更多的钱,而是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还要进行深入综合分析。大学生需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与社会形势,考虑个人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性格偏好等因素,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让就业更加顺利。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切忌盲目考证,忽略专业素养,经常占用专业课时间复习考证,让学习亮起“红灯”,反而是本末倒置。合理利用空余时间,保证考证与学业的平衡,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证书职业大学生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收录证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