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

2021-04-14丁文大罗晓红吴茵茵周丽娟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工匠载体基地

李 丹 丁文大 罗晓红 吴茵茵 周丽娟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众所周知,再造大国工匠,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任务、新使命;了解工匠精神、认识工匠人才培养的意义、加快培养工匠人才,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如何让高职院校的教师知晓培养工匠人才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加强培养工匠人才,是当今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与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如下方面就塑造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阐述。

1 文化传承的价值在于其精神

众所周知,国外的工匠,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非常完美,让人赞叹不已!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技艺精湛到让人佩服!更有甚者,有的产品除了他们之外,没有谁能够做出来。表明上看是技术的带来的效益,可仔细想想,技术的后面绝对是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埋头苦干、一丝不苟的精神——工匠精神。不难理解的是,技术可以学可以打磨,可精神不一样,即使有技术,如果没有一流的精神,一流的技术绝对难以持久!

任何一种文化能够传承下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载体自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将某种精神传承了下来,也就将这个文化的核心传递了下来。照耀着当代人持续前进的有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

大家都明白,种种技艺终将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技艺可以淘汰但是精神要能够延续。例如,没有人在人工智能时代去研究一把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可这把所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一定会保留并传承下去。这把锁打造过程中一切的一切,例如师傅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时间、精力,都将是大家讨论的话题。所以说,值得被传承的不是工匠本身,而是工匠精神的品质。工匠精神的意义大于技术本身。

2 工匠精神蕴藏在工作之中

不难发现,那些没有怨言愿意从事工作并且不仅仅以赚钱为目的的人是具有一种精神的人,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并且对待工作的全过程,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一丝不苟,这些人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们把工作当自觉行为,他们自觉钻研业务,自觉提高水平。很明显,只有人们愿意从事一项工作,才能在这个工作中钻研下去,才能掌握这个工作中的工匠精神。

“工作如同恋爱,要想获得幸福,就得学会爱。”这是一位知名企业家曾经的获奖感言。一个人,往往只有面对工作积极乐观、努力奋进,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才能收获到工作的愉快,真正做到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再苦再累也感到只要付出有回报就心满意足。相反,如果仅仅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那与工作的机器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区别,为完成任务而已,工作起来一定会感觉枯燥无味。

工匠精神存在于人和工作的关系当中,它不是一个口号。只要人和工作的关系和谐,便有可能达到极致的工作状态,只有达到了极致的工作状态,才有可能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地设计产品、制造产品。让人心疼的一种现象是,社会上不少人心浮气躁,“短、平、快”的效益是目光短浅的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没有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产品品质无从谈起,短期效应祸害无穷。由此可见,工匠精神隐藏于工作当中。

3 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职业素质养成中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环境载体、组织载体、活动载体和宣传载体来实现。一是环境载体建设。环境载体建设主要通过在教室、寝室、校园景观等方面融入典型的职业环境、职业人物、职业流程等要素,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二是组织载体建设。组织载体建设主要通过各级各类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建设,打造学生同辈群体的“亚文化”,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学习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社团建设的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核心职业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学生社团,有效地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以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活动载体建设。活动载体建设主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辩论、文艺演出、优秀学生评比等校园文化活动,讨论各类职业现象和职业发展趋势,展示学生的职业才能,树立学生榜样,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相关程度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针对具体的职业技能和多样的职业素质两大重点方面来开展。四是宣传载体建设。宣传载体建设主要通过发挥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对一些具有典型的职业人物形象进行展示,宣传有关于优秀校友奋斗的故事,对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一定的介绍,构建职业人物网上沟通平台,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引导学生的职业理想树立,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

第二,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内容丰富、管理完善的实践基地网络,将为校园的工匠精神教育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发挥专业见习、实习功能为主的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二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公共服务意识为主的青年志愿者实践基地建设。一是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重点就在于依托行业企业,将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的具体工作要求相结合,主要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使学生找到自身素质与职业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感受自我定位与社会对校园人才的需求定位的偏差,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综合效果,使个体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地提升。二是青年志愿者实践基地建设。青年志愿者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对学生的公民素质进行重点培养,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校园应面向社会和社区,特别是农村、山区等相对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建立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职业技能的社会实践基地,把工匠精神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展到社会,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更崇高的职业理想,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使学生不仅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而且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的价值在于其精神,工匠精神蕴藏在工作之中;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有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

猜你喜欢

工匠载体基地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工匠神形
我的基地我的连
工匠赞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