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中舞蹈表演专业的困惑与发展探讨
2021-04-14王铠璇
王铠璇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舞蹈表演专业开设的目的在于对专业化舞蹈人才的培养,他们既要具备舞蹈展示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舞蹈理论技能与编舞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着较高的舞蹈鉴赏能力,能够对舞蹈的展现方法进行把握。此外,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对舞蹈发展的方向有大致把握,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视听盛宴。在当前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基础、教师的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都直接影响着教学中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我们要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舞蹈表演专业的困惑进行全面分析,探索其科学的发展路径,让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1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困惑
1)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舞蹈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有着更高的形体要求,跳舞需要个体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此外对软开度也有较高要求。要想实现专业化舞蹈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实现个体肢体的改造,让个体能够更好地完成舞蹈表演,用自己的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来说,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属于“半路出家”,他们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培训,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也较低,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存在很大限制。加之该年龄段的学生骨骼已经定型,对其进行二次开发非常困难,且效果微弱。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是阻碍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专业发展困难重重。
2)专业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非常显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决定了教学质量与学生培养情况,如果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素养,那么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概率也就更高。以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为例,有些院校的资金较为紧张,在专业教师的聘请上存在颇多限制,这就导致舞蹈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且专业素养薄弱,在教学中无法与当前教学需求相吻合。此外,受资金情况影响,院校在教师的后期培养上也存在空白,无法对舞蹈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进行提升,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作用就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在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的影响非常显著,面对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舞蹈专业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
3)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院校在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所应用的教学模式落后,没有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多是借助口传身授的方法进行知识传播,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被动,对知识呈现出单纯的记忆性学习,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舞蹈知识也很难形成自身的主观认知。正是由于舞蹈表演专业没有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更新,才使得学生培养受到影响,最终对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4)忽略教学手段的更新。舞蹈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可以用多元化的方法展开教学,就当前高职院校舞蹈表演教学来说,教师忽略教学手段的更新,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在新媒体背景下,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就会导致舞蹈表演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如何实现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稳定发展
1)重视生源条件的改善。在任何阶段与任何课程的教学中,生源都会对后续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基于当前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生源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需要对生源条件进行合理改善,消除这一困惑。通过优化舞蹈表演专业的生源条件,能够对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生源地改善。中高职一体化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开始时间早,能够在个体身体可塑性较强时及时开展舞蹈相关知识的培训,之后从中职舞蹈表演专业中筛选基础较好且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中。这样的人才选拔能够保证生源的基础条件,优化学生的形体条件,让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难度大幅降低,进而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活动需要有教师作为基础,就高职院校舞蹈表演教学而言发展需要有教师队伍的构建,打造出过硬的教师团队。在实践中需要在招聘时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把关,采用人才引进政策招聘更多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双优的舞蹈教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关注人才的后期培养工作,为舞蹈表演教师搭建学习与提升的平台,定期通过讲座、实践等方式展开教师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只有高职院校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舞蹈表演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促进舞蹈表演专业的稳步发展。
3)优化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中,培养模式落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院校应当注重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让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逐渐将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到舞蹈表演专业中,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中首先要对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调整,从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出发优化课程设计。此外,作为院校舞蹈表演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改进,将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能够实现专业化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
4)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在人们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在舞蹈欣赏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这就需要表演者能够更好地将舞蹈内容呈现给观众,做到个性化思想的表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思路进行转变,融合舞蹈教学创新意识,拓宽教学方法,将个性化教学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个性化舞蹈编创意识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教学来提高学生表演能力,让观众的不同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认知也更加准确,逐渐消除了过去认知上的偏见,这就促进了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我们在肯定职业教育所获成果的同时,还有对其面临的困惑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促进其稳定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生源条件的优化,强化教师团队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习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相互契合,促进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