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2021-04-14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刘 朝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4)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的生态系统,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等等,也会受到教育制度以及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如今,信息化在教育领域里迅速流通,高职思想教育课程思维也应该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进行转变。不断考察新变量和问题,优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思政教育载体上进行优化。但同时政治文化多元化的持续发展在某些程度上也弱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价值共识,不利于传统思政教育精华的传播。互联网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双向的,就传统思政教育来说,很多学生都存在抵触和逆反心理,也有一定地排斥情绪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宏观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顺应高校特点,重视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道德素养、价值信仰等等。

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1)缺乏课堂活力,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情况来看,现阶段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理念亟待更新,另外还存在着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高职思政教育这门课程更多地被视为选修课,课程内容相对不够鲜活,在教育形式上未能开辟全新的路径,更多的是以照本宣科为主,所授内容存在明显地枯燥乏味性,学生听起来也是晦涩难懂,以至于学习兴趣不能被更好地激发,以教师授课为主,单方向地传输理论,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环节以及互动效果,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相反是学生作陪衬,老师成为主角。并没有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生、老师乃至学校的重视程度都相对不够,出现管理错位等情况,对课堂教学形成了一定地制约。

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由于信息环境的影响,互联网时刻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认知产生一定作用。从教师的角度上应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互联网平台应用,尊重教育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尽管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一系列实践,在形式上尽可能地丰富文化类型,邀请高水准的专家开展讲座论坛,但经过验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不高涨。归根结底,这些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相对单一和固化,一是未能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二是不能有效满足学生成长的诸多需求和期待,无法真正达到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目的。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思政工作方式固化、单一,未能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切实回应学生关切,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当然就无法达成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目的。

3)尚未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关于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相关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坚持全方位育人的观点,并给予积极地落实执行。而在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欠缺之处。推进“三全”教育,需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多部门的整体思路、系统规划、整体推进也是必要的。目前,高中思想教育出现了“孤岛化”的现象,重教轻育、重智轻德等问题逐渐暴露和凸显。

3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探析

1)推进高职思政教学改革。思想政治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而言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思政教师队伍的配置上,要补齐短板,并不断提升教师的标准和选拔门槛。教师除了吃透教材以外,还要学以致用,在教学方向上不局限于书本,懂得与热点事件更好地衔接起来,将教材内容进行转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并做出相应的实践指引。如今,随着互联网进程加快,思政教师可根据互联网的媒介传播信息,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改变思政课堂教学的节奏。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输模式变成集体探究、活动训练、情景模拟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课堂打造成一个开放式课堂,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的精品课程类型,搭建师生共享交流平台,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三个课堂范畴,包括教室、校园以及社会。通过互联网软件拓展课堂讨论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后,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这一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向网络化拓展和延伸。在全国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激活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活动的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的先进融合,做到与时俱进。”新媒体可以包括许多图像、视频、视频等。高职院校要利用“两个微”新媒体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工程,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增强师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快手、抖音等途径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并邀请成功校友、行业专业人士等展开论坛峰会来进行教育和正面指导。搭建属于高职院校特色的职业化思政教育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积极探索新模式,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和风格的网络思政课程阵地。

3)建设高素质思政团队阵容。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加强思政教师的政治技能和信息技能建设,加强网络和新媒体的培训教育以及理论研究的交流,打造专业化的优质团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系最为密切,通过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在维护学生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核心都植根于学生,用健全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支持思政教师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造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做好思政教师的辅助角色。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4)营造积极的“思政育人”环境。高职院校的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也将关乎着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改善校园环境来改善德育文化环境。在实践中,一是强调班级文化。每个班级的班级都可以通过张贴民族教育、法治教育、纪律教育、道德修养等名著的方式呈现在墙上。二是把握宣传方向,以正确舆论占领校园主营。高职院校应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相适应的思想、政治、道德方向来教育学生。

4 结语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非常关键。从高职院校的角度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断总结问题和经验,全面提高学生们整体素质和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