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辨

2021-04-14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模态互联网+英语教学

赵 晶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文法学部,湖北 宜昌 443000)

1 导言

随着“互联网+”成为当下各行各业谋求发展的统一时代背景,教育行业亦面临着这一巨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开始遭受冲击,渐渐无法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得迫在眉睫,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对自身进行相应的改革。

2 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被动学习模式在我国以往的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长期依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三中心模式”[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具备这种传统特点,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

2.1 以教材为中心

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会选择既定教材,所有教学设计均围绕既定教材进行,以教材为中心开展各种教学互动,教材中囊括的课文理解、词汇、语法、拓展练习、辐射的西方文化等内容,均被视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传授的需要,但也正因为如此,紧扣教材的教学设计会更侧重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极大地局限了语言学习的延展性。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思想的传递上,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的语言学习,往往会演变成为学习某个知识点而学习,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到的知识无处可用,这必然会对教学效果形成制约,影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2 以教师为中心

在传统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扮演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前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课中引导学生跟进学习内容,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所有学生围绕教师进行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的语言能力训练,且其中大部分教学时间为填鸭式聆听。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座位上努力跟进,听到了多少、听懂了多少,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而听到的内容则百分百取决于教师讲授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互动环节,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只是跟进,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教师的身后,追随着教师抛出的各种讨论话题展开思考、进行表达,并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进行自由的思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还会导致课堂活动之中或之后,学生经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依然很难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无法做更深入地思考,学到的内容仅仅流于表面,实难真正牢固掌握。

2.3 以教室为中心

现存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主要依托课表,按时到达指定教室进行英语学习,下课后即离开,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只能依赖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由教师营造出来,一旦离开课堂、离开教室,外在的语言学习氛围并不浓厚,甚至会让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羞于用英语进行思想表达的感觉,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同时,基于教室这一特定教学环境所做的诸多教学设计,也会囿于教室的格局,导致在课堂上会普遍存在三尺讲台与学生课桌间的距离隔阂,使得学生在良好地遵守教学秩序之余,会不自觉地产生被主导、被管理、被牵引地心理,而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由的语言交流,影响语言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模式改革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三中心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亟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三中心”的局限,把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代特色相融合,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去,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结合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尝试“三多”教学模式,全方位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3.1 多模态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3]。语言交际过程中呈现出的多模态话语特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利用多种多样的交际形式和话语手段作为教学辅助,将多模态引入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模态教学主要是指“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将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意义构建手段协同成为最有效的意义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利用多模态手段建构意义,进行交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4]。当下社会所处的“互联网+”时代给予多模态应用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诸多便捷,网络范畴的语言符号与英语学习的联系愈发紧密,教师收集多模态教学资源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用于教学设计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更多,可以有效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限制,在课堂上充分引入多媒体课件,利用富于变化的各种字体字号,结合富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各种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文件,把语言和非语言的多模态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更能身临其境般的语言环境,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感官印象。

3.2 多媒体

在诸如纸张、磁带、光盘、硬盘等物理介质上装载如文字、模拟音频流、图像、视频流等内容或信息,以此种编码手段作为逻辑媒介,使用三个或以上的逻辑媒介的,即为多媒体[5]。从界定上可以看出,逻辑媒介与多模态有交融之处,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让多媒体材料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多模态体验,带来更好的教学感受。

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不用局限于教材中的有限资源,更为有效地利用教材发散教材,从而更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模态,做出更理想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更生动地传递信息。依托多媒体把授课内容与多模态更好地结合起来,还可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将学生的关注重点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多媒体材料上,为学生构建一个更生态性的课堂语言环境,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为自主的交际活动,达到语言教学的交流目的。

3.3 多环境

多环境是指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对在校学生而言,有比如教室、图书馆、自习室等物理环境;有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理念、教师教学模式等内在的学术环境;有由学生处、教务处等构成的管理环境;有通过计算机广域网构成的虚拟教学环境,等等[6]。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学生从单一的“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剥离,使其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在更复杂的混合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对学习效果无疑会造成一定积极影响。考虑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多环境因素,将以上提到的种种物理环境、学术环境、管理环境、虚拟教学环境纳入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环境学习把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把讲授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相结合,使英语教学从最大程度上摆脱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多环境教学模式既能尊重个体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个性需求,又能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亦有很好的锻炼。

4 结语

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三多”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就是“在多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模态学习”。顾曰国教授认为这一模式是“互联网+”时代教与学主要模式,它将成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又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既能加强教与学时间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又能改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层次和水平。但“三多”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毫无疑问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跟进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互联网教学技术并将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才能为“三多”教学模式的应用拓宽道路,更充分地展现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优势。

猜你喜欢

模态互联网+英语教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