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古籍收藏概述

2021-04-14梁达讯

卷宗 2021年17期
关键词:线装梅州市装帧

梁达讯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广东 梅州 514011)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前身为梅县图书馆,始建于1920年,距今已足百年历史。1991年,为纪念叶剑英元帅,梅县图书馆更名为梅县剑英图书馆,2002年升级为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2006年,梅州市委市政府为落实“文化梅州”战略,在风景秀丽的梅江区东山教育基地兴建梅州市剑英图书馆新馆,新馆于2009年落成,占地15983平方米,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投资总额5600万元人民币,馆舍典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为梅州市文献资源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和图书馆事业中心,是梅州市重点文化设施之一。

1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藏古籍概况

剑英图书馆现有古籍藏量约1772种3.9万册(其中善本约100种1101册、地方类的古籍文献约200种共450余册),囊括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中国文学(包括唐宋元明清诗,小说、散文集等)、科学、艺术及综合性图书等,是全省公共图书馆中古籍藏量较多的图书馆之一。在众多馆藏中,藏本年代主要以清末民初期间为主,少量为明代古籍,还有少量的海外古籍文献,如日明治丁丑年的刻本《息轩遗稿》等;版本类型主要以刻本为主,其他诸如手抄本、影抄本、石印本、排印本等藏量较少;藏本装帧方式以蝴蝶装双股线装订为主,少量毛装藏本;按刻书机构划分以官刻本为主,家刻本、坊刻本等藏量较少。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客家历史、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馆藏文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是镇馆之宝。

2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藏古籍编目概况

1964年,剑英图书馆前身梅县图书馆根据《中小型图书分类表(草案)》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了分类编目,编制了《古旧图书分类目录》上下两册。目录以1书号、2书名(和卷数)、3编著者、4出版地版期、5稽核(包括册数、装订)为次序,收录了解放前古旧图书3549种、地方文献及特藏资料405种、一般线装书2735种、期刊杂志409种。

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原因,我馆馆藏古籍文献有不少遗失和损毁,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摸清家底,2010年,我馆对馆藏古籍进行重新核对清点,于2012年整理编辑了《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古籍书库目录》,该目录依照中小型图书分类(草案)编制,反映馆藏1963年12月止所收集的解放前古籍文献约1800种,目录著录次序:1书号、2书名卷数、3编著者、4出版地版期、5不全者皆以残卷著录,新版古籍目录更加全面地反映馆藏情况。

3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古籍普查概况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为今后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指明了方向。剑英图书馆以此为契机,严格按照《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专门在新馆三楼设置了古籍书库,书库以樟木书架放置古籍,并安装了麦克韦尔(MDX10C0911AS3)组合式空调机组,24小时开启,使古籍书库环境温度达到16℃-22℃,相对湿度45%-60%;空调通风系统具有过滤和净化功能,可以滤除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还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库房配备监控报警系统(红外线、声控),摄像头24小时监控,设置了可靠的防盗设施等等。

2009年,我馆按照国家普查要求完成古籍普查登记约1772种,其中有九部入选第一批广东省珍贵名录,有四部入选第二批广东省珍贵名录;2011年剑英图书馆被广东省文化厅列为第一批全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2年剑英图书馆馆藏的春秋左传杜注三十卷首一卷、列国左传要诠八卷、史记索隐三十卷、五代史七十四卷、三国志六十五卷、甲子会纪五卷、绎史一百六十卷、左氏春秋纪事本末十四卷首一卷、寿者传三卷、六经图二十四卷、书疑九卷、毛诗名物图说九卷、周官义疏四十八卷等13部藏书入选第一批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2017年,在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帮助下,剑英图书馆建立了面积约45m2的古籍修复室,修复室现配备有工作台、洗书池、电解离子水机和压书机等设备,并安排了专业的修复人员;同年9月剑英图书馆正式启动了古籍修复工作。

4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藏部分善本古籍介绍

《春秋左传杜注》三十卷,清代姚培谦撰,清乾隆十一年(1746)陆氏小郁林刻本,现存八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16.9×12cm,半叶九行,每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下刻有姓名,无书耳。《春秋左传杜注》是姚培谦以晋杜预经传集解为主而引摘群书,采集各评而成。大致目录:卷一隐公、卷二桓公、卷三庄公、卷四闵公、卷五~卷七僖公、卷八~卷九文公、卷十~卷十一宣公、卷十二~卷十三成公、卷十四~卷十九襄公、卷二十~卷二十六昭公、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定公、卷二十九~卷三十哀公。全书共三十卷首一卷,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甲子会纪》五卷(明)薛应旗撰(明)陈仁锡评,明陈仁锡刻本,现存三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20.9×14.3cm,半叶八行,每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有字,无书耳。薛应旗,字仲常,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敷教祖父,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由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违严嵩意,贬建昌通判,后官浙江提学副使。博学,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齐名。《甲子会纪》前四卷以六十甲子纪年,上自黄帝八年,下至嘉靖四十二年,为七十二甲子。又,每年之下,亦略纪大事,以备检阅。第五卷则取邵子以元经会之语,略论洪荒以来,而以邵子《观化》诗附焉。甲子,甲居十天干首位,子居十二地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为甲子、乙里组、丙寅之类,统称甲子。古人主要用于纪日或纪年。又,自甲子至癸亥,其数凡六十,六十次轮一遍,因称为六十花甲子。

《绎史》一百六十卷(清)马骕撰,清康熙刻本,现存四十八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19.0×13.6cm,半叶十一行,每行不等,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版心有字,无书耳。《绎史》正文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五部分,一为太古三皇五帝,共十卷;二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二十卷;三为春秋十二公时事,共七十卷;四为战国至秦亡,共五十卷;五为外录,记天官、地志、名物、制度等,共十卷。在内容上既详载各代治乱兴替及其规律,又详载诸子百家之学说和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材料上,除儒家经典外,广采百家学说,将经、史、子、集一例看待,互相印证。考订极为精详,容纳材料相当全面。在体裁上,既具有记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的长处,创造了集记人、记事、图表、书表于一书的综合史书体裁。

《左氏春秋纪事本末》十四卷首一卷(清)熊为霖撰,清乾隆心松书屋刻本,现存八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18.0×12.1cm,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有字,无书耳。《左氏春秋纪事本末》行世者为高士奇本,卷首印有乙亥年自序,温仲和墨笔题识,并印有“绛云楼鉴藏”、“黄氏锡珪”、“仲猷氏”、“仲猷珍藏”方印,全书避清讳至乾隆(弘改为宏),实有条目114篇。该书字体清晰工整制作精良,世间流传极少,温氏称此本为独一无二之珍品。

《六经图》二十四卷(清)郑之侨编辑,清乾隆九年刻本,现存十二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20.5×14.5cm,半叶九行,每行十二字,白口,单鱼尾,版心无字,无书耳。《六经图》是世界最早刊印之地图,宋代四川遂宁人杨甲撰。《宋史•艺文志》载:“杨甲《六经图》六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经总义类》载:“《六经图》六卷,宋,杨甲撰,毛邦翰补正,载图三百二十二。”据金应春、丘富科所著《中国地图史话年表》称:“1155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杨甲编着的《六经图》中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刋印的地图”。比德国最早的印刷地图早三百多年。杨甲竭一生之力,钻研经学,将《诗》《书》《易》《周礼》《仪礼》《春秋》中有关地理,绘制成图,在地图学中扬名于世界,为中华民族创造一大奇迹。

《毛诗名物图说》九卷(清)徐实夫辑,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现存二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22×14.6cm,半叶十四行,每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单边,单鱼尾,无书耳。全书九卷,卷一为鸟,卷二为兽,卷三为虫,卷四为鱼,卷五至七为草,卷八至九为木。皆置图于上,论说于下,共有图二百九十五幅。《毛诗》研究有图有说,由来己久,但传于世者,以此书为最早,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5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藏部分特色古籍文献介绍

《嘉应州志》三十二卷(清)饶集蓉、温仲和辑,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现存十四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18.9×14.6cm,半叶十二行,每行字数不等,黑口,四周双边,无鱼尾,无书耳。《嘉应州志》是记述嘉应州(主要是今梅县)最完整的一部资料性志书,全志共14本,32卷,内容包括嘉应州的历史沿革,山川,城池,古迹,水利,物产,方言,礼俗,以及人物,艺文,丛谈等等。当时饶集蓉、温仲和在七十多位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这部七十多万字的巨著,为梅县的存史,资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温仲和,字慕柳,别号柳介,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生,是梅县松口镇大塘人。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颇得时人称赞,是清代著名学者陈澧的门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丙戌科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精通经、史、音韵。光绪二十年(1903年)到潮州金山书院讲训诂学,后任潮州金山书院院长,潮州中学堂总教习,开创岭东考据学的风气。光绪三十年(1904年)温仲和病逝于家乡,终年56岁,温仲和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他逝世后,爱国诗人丘逢甲在他的墓志铭中写道:“制行则古之君子,讲学则今之通儒也!”并称他是“旧学界之经济学家,新学界之教育家”。

《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清),黄遵宪撰,铅印本,现存四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16×12.4cm,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无书耳。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清朝大臣、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梅州八贤之一。黄遵宪晚年自辑《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收录1864至1904年间编年诗六百余首,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成为近代诗成熟的重要标志。个人作品还有《己亥杂诗》《己亥续怀人诗》《朝鲜策略》《治法》《人境庐集外诗辑》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

《红杏山房诗钞》四卷(清),宋湘著,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现存四册。装帧形式:线装,版框:27.4×15.5cm,半叶八行,每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有字,无书耳。《红杏山房诗钞》诗别集,含《燕台賸渖》《南行草》《滇蹄集》《丰湖漫草》《续草》《不居易斋集》《汉书摘咏》《后汉书摘咏》等集。《红杏山房诗钞》以同情人民、反映现实之作居多。如《灌花吟》,表现了诗人对灌花童子的怜悯之情;《买鱼歌》写官吏对渔民的巧夺豪取和欺压,使渔民不愿卖鱼给宋湘,怀疑他是污吏,暴露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而《河南道中书事感怀》,则描述了河南道中灾荒造成的悲惨情景,“道路无人哭,青犁有梦操。乞钱中妇跽,贱卖小儿号。”反映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红杏山房诗钞》部分诗作描写山水风景,能自出手眼。如七言律诗《入洞庭》:“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深夜有人觞正则,孤舟无酒酹湘灵。灯前欲续悲秋赋,又恐鱼龙跋浪听。”诗记舟入洞庭时诗人的情怀,颇有气势,起四句破空而来,风格渊源于崔颢、李白七律。《贵州飞云洞题壁》一首,也写得颇为超脱。在乾、嘉诗坛袁枚诗风泛滥之时,宋湘这种诗风可谓独树一帜,别开境界。

《李二何先生文存》,李士淳著,铅印本,现存一册(上篇)。装帧形式:线装,版框:20×12.9cm,半叶十三行,每行三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鱼尾,版心有字,无书耳。《李二何先生文存》又名《三栢轩集文存》分为上下两篇,我馆仅存上篇,该书上篇卷首印有李二何先生遗像、李二何先生遗墨、李二何先生之墓、松口元魁塔、松口二何书院、梅县阴那山灵光寺等图像。该书包含李二何先生遗作、诗集、策记、书引疏、賛文启合计数十篇,颇具史料价值。李士淳(1585年—1665年),字二何,1585年出生于梅州松口洋坑村祥安围。自幼聪明过人博览诗书,19岁时考中秀才,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省城广州乡试中高中头名举人荣获“解元”称号。中解元后开设“五龙馆”教授生徒,四方来学者多所造就,振兴了梅州文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并荣获会魁,选任山西省翼城县知县,在任上捐出俸银建“翔山书院”并亲为讲学,任中翼城文风大振,士子中举者20人,其中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其建立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1635年)调任山西曲沃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出俸银为该县诸生作赴乡试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考中“榜眼”,人誉其为“岭南夫子”。由于其在两县政绩卓著被荐贤参加殿试,召对称旨,钦取第一,授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东宫侍读,在任时积极建言皇帝甄别群臣,优者超攉,劣者处治。后人把崇祯戊辰同榜潮州进士李士淳、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八人称为“戊辰八贤”。

《竹园漫录》全一册(清),钟诚卿撰,清同治十三年(1874)手抄本,装帧形式:毛装,版框:无板框,半叶十四行,每行三十四字,四周无边,无鱼尾,版心无字,无书耳。钟诚卿,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自幼喜爱小说博览群书,欲将生平所阅之警示贤文集于此书,以警示后人,因右手患疾难以执笔,故收集杂文仅60篇。本书就是他生平所见所闻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繁杂琐事之作,内容广泛。故事情节描写细致入微,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读来娓娓动人,本书虽为琐事杂考,均以纪实为主,亦有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线装梅州市装帧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陈提升开展仪式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书签
当今装帧设计形式下的传统线装书研究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简析线装书的若干问题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我扶着月光,等你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