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哲学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科学引领

2021-04-14汤利光钟立平蔡代纯

城市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哲学图书馆发展

汤利光,钟立平,蔡代纯

(湖南城市学院 图书馆,湖南 益阳 413000)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图书馆改革与转型浪潮席卷全球。国际图联从2012年起就组织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商业、教育、法律和技术等不同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研究确定未来信息环境的宏观发展趋势。2013—2019年《国际图联趋势报告》显示: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互联网泛滥的虚假信息对当代图书馆的开放知识服务带来了新的压力,图书馆权利保护的核心与边界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也许需要重新定义,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已变得更加难以掌控,图书馆如何与社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图书馆未来发展已呈现出诸多不确定性。[1]显然,这一系列问题无不包含深沉的哲学意蕴。探询图书馆哲学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科学引领以顺利推进全球图书馆愿景的实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可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开放运动,再到现代图书馆的网络化服务,每一次重大历史变革无不受益于某一强大哲学思想的驱动。

在古代图书馆发展时期,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古希腊哲学的繁荣,[2]而正是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图书馆——苏美尔寺院图书馆。至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私人图书馆都拥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在古希腊的废墟上,还发现过体育和医学学校图书馆的遗迹。[3]几乎在同一时期,即被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T.Jaspers,1883—1969年)称之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800至前200年间,人类文明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并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图书馆的发展。[4]公元前6世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就曾担任东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相当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5]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德法体用、智慧明辨、诚信尽职”思想对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古代藏书楼是华夏文明的一枝奇葩,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

中世纪的图书馆发展,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约公元14—17世纪,“宗教改革,推崇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启蒙与民众觉醒、资产阶级革命原则、利己主义本质”等哲学思想促进了图书馆向社会大众开放,[7]当时德国诸候图书馆、巴罗克图书馆、西班牙图书馆、法国图书馆、英国图书馆、德国的格廷根大学图书馆等相继建立,诺顿(Gabriel Naude,1600—1653年)与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年)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图书馆思想家。诺顿被认为是西方图书馆学始祖,其图书馆学思想闪耀着理性光芒。莱布尼兹既是大数学家又是大哲学家,他的图书馆学思想更关注读者,因而也更全面进步。[8]

有两种哲学思潮对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巨大。20世纪美国学者谢拉(J.H.Shera 1903—1982年)提出的社会认识论与英国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年)提出的客观知识论几乎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精神支柱。[9]谢拉的社会认识论试图对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提供一种规范性的理论框架,[10]近30年,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无一不与社会发展有关;[11]波普尔的客观知识论虽然不是从图书馆学领域率先提出,但它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以知识交流、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知识论现已成为图书馆学理论的主流。这期间涌现出许多世界著名的图书馆思想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具有深厚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背景。巴特勒(Pierce Butler,1886—1953年)、阮岗纳赞(Ranganathan 1892—1972年)、刘国均等曾先后就读于世界著名大学的哲学学院并获博士学位。[12-14]这些都说明传统哲学对图书馆认识的历史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到比较成熟时大都有自己比较完备的哲学理论。然而,当今世界的图书馆哲学确实还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15]图书馆改革与转型迫切需要现代哲学的科学引领。

二、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文化的灵魂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16]马克思曾以这样的话语来说明文化和哲学的贴切关系。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文化的灵魂,图书馆文化获得哲学的支持从而得以长足发展,图书馆哲学获得改造图书馆的契机从而对图书馆文化的发展担负起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图书馆哲学作为图书馆文化的灵魂之科学内涵

“灵魂”一词在现代汉语里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二是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包括人的心灵、思想、人格等。[17]作为图书馆文化之灵魂的图书馆哲学在这里当然没有迷信色彩,它主要指对维持图书馆持续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图书馆哲学致力于研究图书馆存在的极具普遍性问题,并揭示促使这些问题产生与变化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不同描述即构成了不同形态的图书馆哲学观,这些哲学观自然也就成为图书馆文化之灵魂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表征图书馆本质特征、维系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图书馆职业理念,二是指对待图书馆文化或图书馆思想的一种科学方法或态度,三是指对图书馆与社会之重大问题的科学把握。

揭示图书馆存在的本质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图书馆哲学的真谛就是对图书馆存在核心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图书馆存在边界的深入探索与对这一边界外相关存在状态的深切向往。[18]在传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的人曾提出过许多经典的图书馆哲学观,他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传统的图书馆也就在这一激荡中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不同国家或不同图书馆组织颁布的“图书馆宣言”或“图书馆法”,事实上就是他们各自不同的图书馆哲学观的真实写照。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图书馆哲学是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类把握图书馆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图书馆哲学的活的灵魂就是在对既有图书馆文明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理解。这一理解不仅反映和表达其所在时代的图书馆精神,而且还塑造和引领新时代图书馆精神的发展。图书馆哲学方法论时刻指引人们对既有图书馆思想予以无情的批判或反思。这种理论努力一方面尽情地激励着人们不断通过图书馆概念及其体系的发展来实现对图书馆存在更本质、更全面、更彻底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总是在不同时代的转换处一次又一次地否定先前做出的对图书馆概念和体系构造的把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图书馆人的主体能力、理论思维和本质精神就会寻找到“庙里的神”,收获并悦见新的“图书馆花蕾、花朵、果实”,最终占有和实现图书馆存在的“全面的本质”,[19]并成就图书馆文化的崇高品格,同时又最大程度地提升图书馆人的精神境界。

图书馆哲学时刻关注其所处时代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重大现实问题。图书馆文化的“灵魂”范畴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图书馆实践。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重大现实问题融涵图书馆人的职业信仰信念、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图书馆伦理道德等主宰性意识。这种意识不只是某一个体对图书馆存在的简单反应,而是群体性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0]图书馆哲学彰显人们对图书馆与社会重大问题的理性追问和对“人与图书馆”“图书馆与社会”双重关系的理论努力。

图书馆哲学作为图书馆文化之灵魂的三层含义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揭示图书馆存在的本质是图书馆哲学最基本的功能,恪守图书馆认识的辩证态度是图书馆哲学的本性所在,把握图书馆与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图书馆哲学对其所处时代的价值取向。

(二)负载图书馆文明进化的历史车轮

图书馆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文明的进化如同一辆奔驰的马车,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寻求图书馆存在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以及依赖于科学技术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自身发展犹如支撑这辆马车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必要的内在张力。

图书馆哲学致力于对图书馆整体性或极具普遍性问题的思考,当然也包括对图书馆人在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类特性作深度的揭示。图书馆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告白,对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言,图书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图书馆哲学虽较少关注图书馆实践中的某些细小问题,或者说它虽不能创造出使图书馆立即产生显著成效的成果,但它对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性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始于20世纪下半叶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技术与手段得到全面改进,把图书馆人从原来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对图书馆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图书馆人的劳动异化。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一旦削弱图书馆存在的人文关怀,图书馆文明的进化就会减缓前进的步伐。黑格尔曾把哲学比作庙里的神,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21]图书馆现代技术的应用面临的“人与图书馆”“图书馆与社会”多种矛盾,只有通过图书馆哲学理论的建构才能予以科学合理解决。

事实上,在图书馆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图书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技术图书馆学与人文图书馆学也曾被人提出来。[22]20世纪中叶以来,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力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它也使人们越来越不需要来图书馆了,因为人们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已能访问图书馆的许多文献。同时,那些蓬勃发展的书商及数字资源公司慢慢地也能分担图书馆的部分业务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学者南开施特便提出了“图书馆消亡论”,1980年代世界图书馆业步入发展的低谷。[23]进入21世纪以来,图书馆开放知识服务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成功应用,又使得几乎整个世界都在不停地呼吁图书馆要改革与转型。于是乎,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许多新型图书馆不断出现。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些新型图书馆形式和内容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它还没有改变图书馆收集、保存、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这一基本的功能。由此可见,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与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必须和谐共处、齐头并进。

三、对图书馆本体的无穷追问彰显图书馆存在的本质特性

哲学以研究本体为己任,图书馆哲学对图书馆本体的无限追问,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图书馆文明的固有内涵。与此同时,它也为人们确定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与边界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历代图书馆人为揭示图书馆文明的固有内涵作出了许多不懈努力,他们以通晓图书馆思想的历史和成就的理论思维时刻把握和洞察着不同时代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对图书馆本质的深入探讨缘于图书馆本体论的无穷指向

图书馆自产生至今,人们对其本质的追问从未停止过,近几十年尤为激烈。由于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任何认识都离不开各自的认识论基础,所以他们对图书馆本质的追问,总可以在图书馆哲学本体论那里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答。

作为图书馆本体的图书馆存在,实质上它是一种超验的图书馆存在,而不是经验的图书馆存在。按照一般的逻辑,人们揭示图书馆存在的本质理应从现实的图书馆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去寻找,而为何又总是要去寻找一种超验的图书馆存在呢?因为图书馆经验现象中的一切都来源于图书馆本体的规定,我们只有从图书馆本体的规定中才能获得对图书馆存在的整体性把握。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揭示图书馆存在的一种绝对之真、至上之善和最高之美,[24]并形成一种图书馆与人和社会之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然而,在现实的图书馆实践中,我们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并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说那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这就正是图书馆哲学本体论的无穷指向。由此可见,我们对图书馆本质的追问仍会长期进行下去,每一种新的认识都是对原有认识的否定性发展。

(二)图书馆本体论的三重结构凸显图书馆哲学的终极关怀

图书馆本体论的三重结构是指作为图书馆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终极存在、作为图书馆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作为图书馆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这三个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的图书馆意义世界,[25]51-79它们的有机组合共同彰显了图书馆哲学的终极关怀。

图书馆终极存在并非指各种具体的图书馆或图书馆经验对象,而是指图书馆存在的整体性或整体性的图书馆存在。图书馆终极解释是图书馆经验世界多样性的统一。寻求图书馆认识的高度统一性正是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目标,也正是整个图书馆哲学思想的旨归。图书馆本体论奠定了图书馆这一社会存在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最高支撑点,也凸现了图书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这一追求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之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彰显图书馆存在的终极价值。

(三)在不同的语境下赋予图书馆文明内涵以不同的表达

图书馆哲学的终极关怀深刻揭示了图书馆文明的固有内涵,不管什么时代,也无论什么社会,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认识又总是带有各自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所决定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们在不同语境下对图书馆文明内涵的表达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尽管在不同的语境下彰显图书馆文明的内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把握图书馆存在的固有内涵总可以从如下途径获取:一是图书馆存在的必然性;二是图书馆之于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三是人与图书馆存在的关系或图书馆人的劳动。图书馆文化不管如何多元,也无论怎样变迁,图书馆文明总有它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可以通过分析图书馆人的劳动来揭示。[18]人生来就是知识的欠缺者,求知是人的本性,个人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全面获取所需知识信息。这时,唯有图书馆人的劳动才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人的劳动是人类知识再生产劳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满足人类对知识信息的自由全面获取。为达到这一目的,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或方法,均构成图书馆存在的内容。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与边界是一对抽象的概念,二者的存在是一个双向无限逼近的过程,人们正是在对这一核心与边界的探索中揭示了图书馆文明的固有内涵。

四、对现有图书馆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使认识产生飞跃

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管什么问题,一经哲学思维的过滤,就呈现出图书馆存在的本质性和深刻性,从而也就显示了图书馆哲学揭示图书馆本质的巨大魅力。任何一种图书馆哲学观,它又总是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去审度和回答不同时代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从而充分彰显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并引领图书馆认识的飞跃。

(一)图书馆哲学反思的对象与内容

图书馆哲学的反思就是图书馆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对构成这些思想的逻辑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前提与依据的认识。在构成图书馆思想的思想维度中,图书馆存在就是图书馆思想的对象。[25]这里的图书馆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物质世界,即作为物理状态而存在的图书馆;二是图书馆精神世界,即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意识世界,或者说是关于图书馆存在的一种所谓的主观精神世界。正因为图书馆思想的对象是构成图书馆思想的全部存在,图书馆思想本身是无限丰富、复杂的,所以,图书馆哲学反思的对象也会是无限开阔的。在社会信息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图书馆哲学的反思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任重而道远。当然,也只有在图书馆科学能够提供关于图书馆存在的各种思想时,图书馆思想才真正成为图书馆哲学反思的对象。

构成图书馆思想的逻辑主要是指构成图书馆思想的各要素之间,或不同的图书馆思想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图书馆思想产生的前提主要是指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主观认识和图书馆的客观存在相统一的根据。揭示图书馆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关系直接导致了图书馆认识在逻辑层次上的跃迁,从而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哲学反思的根基是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哲学的反思活动可以覆盖图书馆实践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图书馆人作为认识与改造图书馆的主体,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的劳动能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自由获取的需要。

(二)图书馆认识的跨越式发展

在图书馆哲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把图书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当作一种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去揭示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总是对业已发现的这些规律提出质疑,并试图在更深刻的层面把握这些规律或认识的准确性。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去反思现有的图书馆科学和图书馆存在的各种方式,图书馆哲学就显示出它不可取代的特殊价值,从而导致了图书馆认识的跨越式发展。

图书馆哲学对图书馆思想的反思与批判,目的无非是提高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认识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按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原理,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26]图书馆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即它总是向着图书馆整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图书馆哲学反思或批判的对象是图书馆思想的确定性、必然性、简单性和统一性及其所承诺的图书馆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25]231-235图书馆哲学的这一初衷当然美好而又神圣,或曰至高无上。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图书馆哲学认识本身同样存在一种解释的循环。即我们对图书馆哲学的认识总是蕴含着两个基本的矛盾:其一,我们一方面建构维系图书馆永恒存在与发展的最高支撑点,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地向这一支撑点提出挑战,总想找出它难以作为支撑的理由;其二,我们以自己对图书馆的认识为依据去判断、解释和评价一切图书馆现象,从而造成一种自身无法解脱的解释循环。这两个基本的矛盾共同存在于现实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文明的进化就是在这两个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我们对图书馆存在的认识也就是在这一解释循环中不断从原有的层次跃迁到高一级层次,这就是图书馆认识的矛盾运动,它构成图书馆认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过程。

五、以巨大的逻辑力量建构图书馆存在新形态

图书馆哲学的逻辑力,是一种源于而又超越图书馆现实的思想力。图书馆哲学以其逻辑化的概念体系去观照图书馆现实,并全面地反映、深层地透视、理性地反观、合理地解决图书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使图书馆存在的形式和内容处在一个永远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图书馆文明的时代特性与社会价值就实现于图书馆哲学逻辑化的概念体系形成过程中,实现于图书馆学理论各个环节的必然性之中,实现于图书馆学的内涵逻辑之中。[27]图书馆哲学的这种逻辑力量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存在各种新形态的出现。

(一)图书馆基本理念变革的内在机理

图书馆哲学的逻辑力首先是力图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图书馆存在的统一性,并以此去解释图书馆存在的全部现象;其次是图书馆人的一种理性的自我反省力或图书馆理论思维的自我批判力;再次,它是图书馆思想的自我构建、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这就促使人们产生新的图书馆认识,并使原有的图书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呈现出新的表现形态。

图书馆哲学以其巨大的逻辑力量变革图书馆存在的基本理念,遵循如下内在机理。[31]一方面,图书馆哲学总是不停地寻找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与边界,对图书馆各个方面的事物之“质”“量”“度”予以界定;另一方面,图书馆哲学又总是力图揭示图书馆现实的背后那些使其成为实存的依据。图书馆存在的“质”总是通过图书馆存在的各种“量”和“度”表现出来。图书馆纯存在或纯有是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它不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不是得到了进一步规定的东西,而是图书馆事物各个方面的量的纯粹性存在。图书馆存在的“度”总是带有图书馆某种性质的定量,这种度既是图书馆某种质与量的统一,同时又是图书馆完成了的某个方面的存在。图书馆“质”是设定起来的图书馆概念,图书馆本质中的各个规定只是相对的,在图书馆本质中的诸多概念还不是自为的。

(二)图书馆术语变革与图书馆新形态的建构

图书馆哲学的逻辑力,不仅体现在它的逻辑化的概念体系之中,而且更为深刻地体现在它以术语的革命而改变图书馆原有的存在形态。在图书馆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的信息化与多元化、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与多极化为图书馆术语的变革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展现了图书馆哲学塑造和引领新时代图书馆精神的无穷魅力。[33]图书馆术语变革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人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之中,因而也塑造了新时代的图书馆精神。当某种图书馆精神发展成为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意识时,图书馆存在的新形态便自然出现了。

图书馆新形态的建构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本就是图书馆文明进化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近几十年,受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使图书馆服务的手段与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服务内容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我们沉浸在新技术浪潮给图书馆带来的深刻变化时,或者说当我们为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一系列所谓的图书馆新形态而倍感欣慰时,人们不禁要问“图书馆人的初心与使命到底在哪?”“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与边界是否需重新定义?”“传统的图书馆真的会消亡吗?”“图书馆知识论能否拯救图书馆的未来?”“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大厦到底要如何夯实?”“当今社会蓬勃发展的数据服务公司或书商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取代传统的图书馆?”等等。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破解,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图书馆学理论框架里难于找到合适的答案,新型的图书馆哲学理论的建构应该是其最好的化解途径。图书馆术语的变革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但不能改变图书馆人的初心与使命,今天的数字图书馆与明天的智慧图书馆不管其内容如何数字化,其服务如何智能化,图书馆收集、保存、传播对人类文明进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载体这一功能不会变,图书馆人承担的知识再生产劳动永远不会消失。

六、关于图书馆认识的认识与图书馆科学的科学

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物,把握图书馆存在自然应遵循社会认识的一般规律。一般地,人们把握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有常识的或经验的、科学的和哲学的、宗教的和艺术的等,当然经验、科学、哲学是其中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图书馆哲学缘于图书馆常识或经验,它是对图书馆常识或经验的超越,是图书馆认识的认识,是图书馆科学的科学。

(一)图书馆哲学对图书馆经验与图书馆科学的超越

图书馆哲学对图书馆经验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经验的经验性与图书馆哲学的超验性、图书馆经验的表象性与图书馆哲学的概念性、图书馆经验的有限性与图书馆哲学的无限性、图书馆经验的非批判性与图书馆哲学的批判性等方面。图书馆经验揭示图书馆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经验只能直观地描述图书馆存在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深刻揭示图书馆存在的内在规定性;二是图书馆经验从本质上讲,它是僵化的、凝固的,不能对构成图书馆思想的逻辑及其前提予以反思或批判。图书馆哲学对图书馆经验的超越主要是指认识的性质与功能的改变。就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经验的关系而言,是指图书馆哲学改变了图书馆经验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25]51-79

图书馆科学揭示图书馆存在的确定性,是关于图书馆存在与发展之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图书馆科学是对图书馆存在的内在规定性的直接解释,而图书馆哲学是对这种规定性的构成逻辑与产生前提的揭示。图书馆科学和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复杂的相似性。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思维方式,它们同时又成为图书馆思想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思想维度。图书馆科学与图书馆哲学同是对图书馆实践的科学认识,图书馆科学是对图书馆现象中的必然性与确定性的描述,即对那些能形成定论的问题的科学揭示。图书馆哲学是对图书馆现象中那些极具普遍性而又无定论问题的科学揭示。无定论是哲学的本性,凡有定论的问题都是科学问题,而不是哲学问题。[28]图书馆哲学揭示图书馆现象中的无定论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揭示图书馆现象中的有限与无限、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等问题。此外,我们还可通过图书馆艺术、图书馆伦理道德等揭示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规律。

图书馆经验、图书馆科学和图书馆哲学,共同构成了人类把握图书馆存在的三种主要方式,或三个不同层次。图书馆经验与图书馆科学为图书馆哲学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理论源泉;反过来,图书馆哲学又为图书馆经验和图书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理论指导。

(二)充当图书馆认识的认识与图书馆科学的科学

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文化的灵魂,是图书馆思想的寓所。图书馆哲学巨大的开放性和人文性为人们寻求图书馆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提供了认识论支撑。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图书馆之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并彰显人与图书馆之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尽管这种努力永无止境或无限循环。图书馆哲学独特的本性和其它理论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拓宽了人们认识图书馆存在的视野,开启了人们探求图书馆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新境界。图书馆认识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无一不是受益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科学引领。在图书馆文明进化过程中,图书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形成一种必要的内在张力,二者之间的任何偏颇都有可能阻碍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图书馆哲学始终是维系这一平衡或保持这一张力的纽带。图书馆哲学把握了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潮流,它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科学引领是无可替代的、空前的。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认识的认识,是图书馆科学的科学,这就是图书馆哲学的魅力,也是图书馆哲学引领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三)对“图书馆哲学无用论”的批判

图书馆哲学作为图书馆认识的认识与图书馆科学的科学,它为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认识论支撑。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我们要谨防“哲学无用论”潜在的危害。

“哲学无用论”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人们习惯于用一种朴素的工具思维或工具理性来对待或处理图书馆领域的诸多事物,[29]或者说是由于哲学与传统的宗教神学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大都相信科学而反对宗教神学等。“哲学无用论”在图书馆学领域里的表现,一是从整体上看,图书馆哲学没有得到系统全面地发展,迄今还没有形成像信息哲学那样的理论体系;二是当下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并不多;三是人们对图书馆哲学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如我国已故图书馆学家黄宗忠就认为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一回事。[30]

要消除“哲学无用论”对图书馆发展的危害,首先,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图书馆价值观,或者说在对待图书馆与社会的所有问题中我们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其次,要建构系统完备的图书馆哲学理论,这也是图书馆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上,我们对图书馆存在的任何点滴认识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引,图书馆哲学的作用主要是澄清观念、建构意义、捍卫自由。图书馆事业要取得长足的进展,当代图书馆人就要拥抱哲学并不断地超越自我。哲学的本性是批判,如果不能批判,图书馆学何以发展。

猜你喜欢

哲学图书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菱的哲学
图书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去图书馆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