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校氛围研究现状与发展理路分析
2021-04-14刘军
刘 军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学校氛围是个体或集体成员在学校体验和经历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社会环境特征,通常反映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学实践、规范、目标、价值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性。[1]弗莱贝格和斯坦(Freiberg & Stein)将学校氛围定义为“学校的心脏和灵魂,它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引领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热爱学校,并期盼迎来在校生活的每一天”。[2]
早在 100 多年前,佩里(Perry)、杜威(Dewey)等教育改革家就认识到学校的独特文化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哈尔平与克罗夫特(Halpin & Croft)于1963年出版《学校的组织氛围》(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s)一书,将风行于商业机构的组织氛围研究首次运用于教育领域。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外对学校氛围改革的兴趣日益浓厚,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支持环境对于学校教育作用重大的观点,例如群体趋势、集体规范、他人期望和个人信念体系影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第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氛围改革有利于预防校园暴力,特别是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第三,人们对亲社会的教育实践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实践包括品格教育、社会情感学习、心理健康促进和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等。
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不仅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学校氛围的重要性,而且还一致认为改善学校氛围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学校改进战略,有利于建设更加安全、更具支持性、更加文明的学校。多国政府制定专门的政策或出台专门的制度以改善学校氛围,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着手开展学校氛围改革,并将其作为改善学校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部对“安全与支持性学校”划拨专款,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氛围测量和学校氛围改善工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明确提出“为所有学生推动整体学校氛围改进(Overall improvements in school climate for all students)”,并将学校氛围纳入学校考核和项目资助的重要评估指标。[3]自此,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包含学校氛围改进在内的学校问责,并将其与政府的资助与惩罚政策相关联。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投入专门资金支持学校氛围改革。
在教育全球化和教育问责制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的宏观背景之下,梳理国外学校氛围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国外学校氛围研究的发展理路,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国外学校氛围的研究现状
国外众多研究表明,学校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学校氛围对学生的自尊造成影响,积极的学校氛围能减轻自我批评带来的负面作用,并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4]研究还表明,学校氛围与学生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正相关。[5]学校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氛围与学生滥用药物和精神问题出现的频率存在相关性。[6]更具体地说,积极的学校氛围与高中学生较低的吸毒水平和较少的精神问题相关。在青春期早期,积极的学校氛围预示着更佳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积极的学校氛围与中学生缺勤率的下降和较低的高中休学率相关。[7-8]研究还表明,积极的学校氛围对有效预防风险至关重要。[9]总之,来自世界各地的关于学校氛围的大量文献证明了积极的学校氛围不仅对学习动机产生重大积极影响,能减轻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习成功的负面影响,还有助于减少校园暴力攻击行为和性骚扰。除此之外,积极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美国学校氛围研究中心(National School Climate Center)将学校氛围划分为五个基本维度,它们分别是:安全(包括制度和规范、身体安全、社交、情感安全)、人际关系(包括尊重多样性、学校联系、社会支持等)、教和学(包括社交、情感、道德和公民学习,服务学习,对学习的支持等)、学校环境(包括周边环境、资源、设备等)以及学校改进过程。这也是目前被广大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学校氛围维度划分方式。[10]本文从以上五个维度对国外学校氛围的研究进行介绍。
(一)安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社交、情感、智力和身体上感到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在学校感到安全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然而,有证据表明,许多学生在学校里感觉不到身体和情感上的安全。在没有支持性的制度、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的学校,学生更有可能经历暴力、同伴伤害和惩罚性的纪律处分,往往伴随着高旷课率和学习成绩的下降。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大型学校中感到不太安全,言语欺凌更有可能在这样的学校发生。[11]美国学校氛围中心对全国数千所学校的评估结果表明,学校员工和家长通常认为欺凌和社会暴力事件是一个介于“温和”和“比较严重”之间的问题,而学生们却一致认为,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12]康奈尔(Cornell)等人对弗吉尼亚280所公立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开展的调查表明,在执行威胁评估标准(threat assessment guidelines)的学校,学生欺凌行为更少,学生更愿意寻求帮助,而且对学校氛围的感受更加积极,学生长期停学的情况也更少。[13]格雷戈里(Gregory)等人对从290所高中随机抽取的1万余名师生开展的研究发现,持续执行学校纪律和拥有充满爱心的成年人能提升学校的安全程度。[14]克莱恩(Klein)等人对3 000多名高中学生进行学校氛围欺凌现象调查和青少年风险行为监测调查后发现,积极的学校氛围与较低的学生风险行为相关联。[15]
在美国,虽然有不少经济不佳的学校依然为身体暴力行为所困扰,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遭受到来自身体方面的暴力。然而,来自社交、情感和心智方面的暴力现象比身体上的暴力更加普遍,以致欺凌行为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由美国健康资源和服务管理局(HRSA)开展的全国反欺凌运动显示,每年有多达25%的美国学生受到欺凌。美国一项针对6至10年级15 686名学生的调查显示,29.9%的学生报告中度或频繁地参与欺凌,10.6%的学生受到欺凌。[16]当前,越来越多的网络欺凌通过计算机和移动电话进入家庭。校园欺凌和骚扰行为已经从实体校园转移到虚拟学校。[17]至少有1/3的美国青少年报告其受到过来自网络的威胁,60%的青少年声称他们参与过网络欺凌。校园欺凌行为破坏了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此外,校园欺凌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而且也会对目击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一项对2 000多名12~16岁学生开展的研究显示,欺凌行为的目击者比欺凌实施者或受害者表现出更多的沮丧、焦虑和自卑情绪。[18]
恐同症(Homophobia)是引起校园欺凌行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美国一项针对6 000余名中学生的学校氛围调查显示,86.2%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学生过去的一年内在学校经历过性骚扰。[19]一般来说,种族、性别、性取向、残疾、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等是校园欺凌的焦点。麦奎尔(McGuire)等人发现,学校里由跨性别取向而导致的骚扰行为普遍存在,并且与安全感呈负相关。[20]
研究表明,积极的学校氛围与人身攻击和暴力行为、欺凌行为以及性骚扰的减少有关。[21]全面、系统的暴力预防是学校改进的重要基础。与有效的学校纪律和校园欺凌防治措施有关的研究表明,需要将个人、同伴、学校、家庭和社区全部纳入综合治理体系,让各方共同参与其中。[22]
有证据表明教育者在学校也会感觉到不安全。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受到过学生的威胁或攻击。[23]格雷戈里(Gregory)等人对280所高中的调查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清晰的学校制度和强有力的学校支持能减少对教师的威胁。研究者还发现,较低的学生支持水平可以预测针对教师威胁的频次。[24]
另一个与安全有关的因素是制度和规范。有证据表明,在有效实施管理制度或进行纪律约束的学校,学生受伤害和实施犯罪的概率更低。[25]规则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一贯和公平的执行,是影响人们在学校的安全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格雷戈里将学校规章制度的一贯执行和成年人的关爱称为“结构和支持”。研究表明,学校的结构和支持与较低的停学率以及学生在受到欺凌的情况下寻求帮助的较高意愿有关。[26]
(二)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不仅包括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包括个体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对自己感觉如何以及我们如何对待自己。那些构成学校各种人际关系的规范、目标、价值观以及互动模式是学校氛围的重要方面。在学校里,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对彼此的感觉。研究表明,安全、关爱、参与式和回应度高的学校氛围往往能培养学生对学校更强的依恋感,并为学生的社交、情感和学术学习提供最佳基础。
研究表明,在结构良好、纪律规则公平、师生关系融洽的学校,学生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和频率较低。[27]此外,当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时,这些感知与他们的自尊和平均成绩呈正相关,而与其抑郁状态呈负相关。[28]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家长在学校工作中的更积极参与,与学生更高的满意度呈正相关。[29]如果孩子在读幼儿园时和教师的关系是负面的、冲突性的,该学生就更有可能在后来的年级中出现行为和学习问题。[30]与此同时,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参与度产生直接影响。得到教师的支持和与教师产生积极互动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行为也更加得体。[31]
研究还表明,教师的工作环境、同伴关系、团队归属感和受到尊重的感觉是积极学校氛围的重要方面。郭平通过对美国新泽西州12所中学的研究发现,教师的工作环境作为教师相互之间及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对学校氛围的变化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32]这表明,积极的成人关系对于积极的学校氛围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拥有个别教育计划(IEP)的学生,只能从他们可以体验到归属感和受到尊重的积极学校环境中受益,表明同伴关系对特殊学生的幸福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与学
教和学是学校氛围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学校对规范、目标和价值观进行明确界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积极的学校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团队凝聚力、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多项研究表明,学校氛围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相关,积极的学校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多年。[33]有研究者从学生课堂参与的角度对学校氛围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能够提升他们学习成绩。[34]有实证研究表明,社会道德情绪学习项目能明显提升中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提升他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35]
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是将公民教育融入学校的有效途径,这些活动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在一个提倡成员互信关系的学校环境中,通过组织真实的项目鼓励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服务学习项目能有效促进公民教育,因为这些活动能教会学生如何将课堂中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情景中去。社区服务以及关于参加何种服务的辩论能够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开始了解社会和政府系统运行的各种机会。
教与学的过程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将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氛围的感受进行对比也是教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项涉及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总体氛围和学习侧重点看法的研究表明,教师们对课堂层面的因素更加敏感,而学生则对学校层面的因素更加关注。[36]以上差异说明,为改进学校氛围,有必要同时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学校氛围的看法。研究还发现,个人层面的预测因素,如学生在校的行为问题、留级、来自单亲家庭、父母教育缺失、性别、年龄以及学生的种族背景等,在学生对学校氛围的感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7]文献表明,如果教师感觉得到了校长和同事的支持,他们对于工作会更加投入。[38]国家教学和美国未来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nd America’s Future)从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定义了学校氛围,该委员会认为好的学校氛围是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另外,有研究表明,学校氛围对教职员工的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产生影响。[39]
(四)学校环境
与学校环境相关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联系,二是学校的物理设施、周边情况以及资源、用品等。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把“学校联系”定义为“学生对学校中的成年人和同学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他们自己关注程度的感受”。研究表明,学校联系对青少年的健康和学习成绩能够进行有效的预测或与之相关。[40]研究还发现学校联系与暴力预防、学生满意度和学生行为问题存在关联。[41]相关研究还表明,学校联系是防止危险的性暴力和吸毒行为的保护性因素。[42]
这方面的研究还涉及小规模学校对改进学校氛围的积极作用以及学校的空间布局如何对学生的安全感造成影响。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安全感、学校社区成员的关系等起着积极的作用。麦克尼利(McNeely)等人发现学校的规模与学校联系呈负相关。[43]不过,减小学校规模并非改进学校氛围的唯一对策。学校也可以通过努力构建小型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学校空间是影响学生安全感的另外一个重要维度。 阿斯托尔(Astor)等人发现,在学校建筑中没有设置监控的区域学生会感到不安全。[44]已有研究发现,学校设备设施的质量通过学校氛围作为中介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45]
(五)学校改进
学校氛围改进的理论基础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环境对个人的学习和行为造成影响。布里克(Bryk)详细阐述了教学指导体系等五项因素在影响学校改进工作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1. 连贯的教学指导体系;2.专业能力;3. 家长—学校—社区联系; 4.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5. 推动变革的领导力。以上这五个方面对有效改善学校氛围至关重要,而信任是协调和促进这五个因素的“粘合剂”。[46]
费尔纳(Felner)等人认为,学校的整体改进举措,如果能以适当的强度全面持续地实施,能有力地正面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行为和学术问题的预防,以及促进获得生活成功、幸福感和适应力所必需的全面发展能力。[47]
学校氛围是学校成功实施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道德、公民和情感行为的改善会对其在学校乃至最终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关公民教育项目的研究表明,那些整合到学校课程当中的和由学校整体开发的学习项目最为有效。教师正面影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不仅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还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发展其社会道德敏感性、个人品格和公民责任感来实现。
二、国外学校氛围研究评论和发展理路
(一)研究评论
国外有关学校氛围的众多研究表明,学校氛围能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积极、可持续的学校氛围与儿童和青少年发展、有效预防风险和健康促进、学生学习成就、学生毕业率和教师的留任率密切相关。积极的学校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有助于减少校园暴力和性骚扰事件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下面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论。
1. 研究内容
国外学校氛围的研究涉及面较广,除了有关学校氛围概念内涵的研究之外,大体可以归纳为安全、人际关系、教与学、学校环境和学校改进五个主要领域。其中,有关安全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最多,相关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尤其是校园欺凌、性骚扰成为研究热词。本文出的47项研究中就有近20项与安全有关。人际关系是学校氛围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与学生的自尊和平均成绩呈正相关;积极的同伴关系对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和学是学校氛围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多项研究表明,学校氛围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直接相关,积极的学校氛围不仅正面、持续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是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与学校环境相关的研究主要关注学校联系(软环境)和学校规模、设施设备等(硬环境)对学校氛围的影响。研究表明学校联系不仅能对青少年的健康和学习成绩进行有效预测,而且与暴力预防、学生满意度和学生行为问题存在关联。学校改进不仅是学校氛围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氛围研究的终极目的。学校氛围是学校成功实施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师、制度、家—校—社联系、教学对改善学校氛围至关重要,而信任在学校改进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原本并不太关联的研究领域如学校改革、风险预防、健康促进、道德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学习已经通过学校氛围改善工作而得以整合,并成为学校氛围研究的重要内容。
2. 研究方法
通过对以上47篇研究文献分析,发现其中大多研究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取研究数据,有些研究则采取了观察报告或行动研究的方法。
收集问卷数据是测量学校氛围最常用的方法。多数实证研究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来评估学校氛围。调查者要求参与者在李克特量表上选择一个值,或者选择“是”或“否”进行回答,以反馈他们在学校的经历或感受。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更有利于获取参与者对学校氛围的细微感知。访谈允许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更具解释性的方法深入研究参与者对学校氛围的看法。通过访谈,受访者可以更加自由地发表关于影响学校氛围的因素的看法以及如何改善学校氛围的建议。
观察报告允许外部或内部观察员评估和比较学校之间的学校氛围。此外,观察者可能会在学校内看到有助于改善学校氛围的潜在模式。例如,观察者可能会注意到,欺凌的高发生率主要是由于课间大量无人监管的时间或学校中大量无人监管的区域。因此,观察报告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自我报告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还有学者展开旨在改进学校氛围的行动研究,如以改善社交和情感学习环境为目标的快速通道项目(the Fast Track PATHS)和以改善学术和社区氛围为目标的科默学校发展项目(the Comer 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过,这类研究的数量在研究总量中占比极小。
(二)发展理路
1. 适当拓展学校氛围的研究范围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氛围研究主要探究学校氛围和学生的学业、行为和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然而,教师、校长和行政人员同样受到学校氛围的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应对能力和情绪状况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为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同时关注学校氛围对教师和管理者的影响。
学校氛围研究的另一个鲜有人涉足的方面是学校氛围和其他成长环境(如家庭、邻里和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48]绝大多数关于学校氛围的研究都集中在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方面,而忽略了学校之外的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为学校氛围研究支柱理论之一的生态学理论强调多重环境背景的重要性及其相互作用,学校的氛围因素不是孤立于其他环境背景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这些因素有机联系起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学校氛围进行综合考察。
2. 开展学校氛围的纵向研究
学校氛围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学校氛围的看法也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仅仅测量某个时间点的学校氛围可能不足以了解学校氛围的全貌。然而,现有的研究通常将学生对学校氛围的看法视为学生结果变量的静态基线预测因素,而不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学校氛围研究领域,大多研究主要依赖于横断面数据,很少有研究记录学校氛围随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化,而这恰恰是理解学校改进过程的关键。
纵向考察学校氛围能够解释学校氛围如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成绩以及学校氛围如何因新项目的实施而发生变化。如前所述,学校氛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对学校氛围的感知也不可能保持恒定。因此,研究者要将学校氛围作为动态的概念加以对待,开展必要的纵向研究,并且尽可能地将过程和结果数据整合到时间敏感性分析当中。
3. 不断优化学校氛围的评价工具
到目前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有不少较为成熟的学校氛围测评工具,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阿拉斯加学校氛围和联系调查问卷》(Alaska School Climate and Connectedness Survey,SCCS)《加州学校氛围、健康和学习调查问卷》(California School Climate,Health,and Learning Surveys,Cal-SCHLS)《学校综合氛围调查量表》(Comprehensive School Climate Inventory,CSCI)、《特拉华州学校氛围调查问卷》(Delaware School Climate Survey,DSCS)《学校氛围量表》(Inventory of School Climate,ISC)以及《学校氛围测评问卷》(School Climate Assessment Instrument,SCAI)等。其中,《加州学校氛围、健康和学习调查问卷》《学校综合氛围调查量表》等既有可供学生填写的问卷,也有可供教职员工和家长填写的量表。研究者发现,使用单一量表来检测学校氛围,并不能充分地控制测量误差。学者们一致认为多级建模方法适用于处理学校氛围数据的嵌套性质。不过,研究人员发现,标准的多级建模技术不足以捕捉学生成绩的差异。[49]因此需建立具有潜在结构的模型以测量个人和全校层面的氛围水平。潜在结构是指未被观测到的结构,其包含了多项可观测的氛围指标。这种模型结合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建模和多级建模,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学校氛围的特征。[50]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其中,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氛围体现学生在校成长环境的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学校氛围的改善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开发符合我国学校特质的校园氛围检测量表是国内学校氛围研究的应有之义。建议在量表开发的过程中适当借鉴国外类似量表的研发经验,充分吸取教育主管者、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广大利益相关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扩大对学校氛围量表开发意义的共识,积极稳妥地开展量表的研发工作。
4. 开展更多的干预性研究
学校氛围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干预的目标。精确的干预有助于探寻与学生成绩最密切相关的氛围特征,有助于了解变化的氛围特征如何影响其他氛围特征,有助于确定哪些干预措施最为有效。已经开展的关于学校氛围的干预性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为学校氛围是一个多维结构,涉及众多领域和多个方面,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颇为复杂,因此未来研究者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干预性研究,以确认学校氛围的各个因子对学生的不同影响。
在开展学校层面的干预研究时,需要关注干预措施的具体方面与学校氛围具体组成部分的变化,以及干预措施和学校氛围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发展和师生的教与学。对于业绩表现不佳的学校,解决办法在于采取系统综合的措施,强调在设计学校改进规划的过程中将整个学校社区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考虑在内,尤其要注意提升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在政府层面,要改善学校氛围,建设优质学校,关键在于制定更加明智的教育政策,通过优化教育大环境以促进学校氛围的改善,从而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开展的干预研究为数不多,但已经充分证明学校氛围改革对学生成绩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现在仍有如下问题值得追问:改变学校氛围的一个特征会对其他特征造成什么影响?这些特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种干预的效果能够持续多久?除了引起学生的个体变化,学校干预如何带来班级层面以及全校层面的变化?只有研究人员继续开展更多相关的干预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逐渐被人们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