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史视野中的成吉思汗用人智慧和积极心理品质*

2021-04-14咸成海

西部蒙古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心理品质蒙古

咸成海

(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6)

[内容提要] 成吉思汗是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他的这种领导魅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磨砺形成。其事业的发展壮大,重在用人。一方面,其用人以忠诚、讲信义为选才标准,不分民族,不分等级,唯才是举,量才使用,甚至不计个人恩怨;另一方面,成吉思汗这种任贤使能的用人之术,是将士忠诚于成吉思汗的关键,使其周围形成一个能够替他攻城略地、给他献计献策的文臣武将集团,在征伐战争中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吉思汗识人之深、察人之准的成功实践,还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直至今日仍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1162年,1206年被推举为可汗,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伟大传奇的一生带给世人前无古人的震撼。经过60余次的大小战役,他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汗国,在世界史上堪称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其英明神武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吉思汗具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值得当代人学习借鉴。

超凡魅力型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奇迹之举或英雄行为,将一些人吸引至自己周围,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追随者或信徒。成吉思汗即是这样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在其领导下,蒙古人团结成一个整体,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成就。青年成吉思汗是如何成长为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呢?此问题是我们理解成吉思汗崛起的原点。研究此问题,对领导者提升自身魅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成吉思汗的用人智慧

既然谈到用人,就要说到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呢?现代人才理论认为,人才是具有某种较强的能力或专业特长,能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之人。因此,人才是人群中的精华和先进的部分,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代表人物①彭向刚,卢文学编著:《领导科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28页。。古代,人们通常将人才视为有突出才能之人。成吉思汗,精通战略战术、深明治国之道,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是“征服和削平了从东至西的海内雄长”②〔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7页。。面对成吉思汗所创造的历史奇迹,人们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独到的本领使成吉思汗有如此的感召力呢?这一点可以从他的用人之道中寻找答案。

(一)选才用人的原则

首先,忠诚是首要条件。成吉思汗重视部属的实际才能,但也并非重才轻德,而是德才并重,选用忠义之才。有时甚至更看重人才的政治表现和道德水平,那么,成吉思汗所强调的“德”有什么内涵呢?概言之,其内涵可用三个维度来解释:一是维护当时的主奴关系,不允许奴隶和属民背叛本主。他认为只有忠于本主之人,才能忠于新的主人,实质上还是要求部属绝对忠于自己;二是要求文臣武将忠诚老实,踏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三是要求部下能于困境中不动摇、不背叛,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严峻考验。

值得关注的是,纳牙阿原属泰赤乌部,而该部屡与成吉思汗为敌。成吉思汗于1200年击败泰赤乌部,纳牙阿父子捉住了故主塔里忽台(塔儿忽台),欲将其献给成吉思汗。但纳牙阿忽然想起成吉思汗十分重视不背叛本主这个道德标准,于是就立即和父兄二人商量:如果咱们把塔里忽台捉住送去,成吉思汗就会认为我们是背叛了旧主而来的,他会说:“对自己的正主下了手而来的,怎么能是可依靠的人呢?这些人怎么能做我们的友伴呢?把这些不能做友伴,而且对正主、君主下了手的人斩了吧!”如此,成吉思汗不但不会收留咱们,还会斩了咱们,因此咱们不如把塔里忽台放了,然后去见他,见面时就说:“我们来为成吉思汗效力。我们曾把塔里忽台捉来,但舍不得自己的正主、君主,怎能看着他被处死呢?就把他放走了。我们诚心诚意地来为您效力。”于是他们就将塔里忽台放走了。父子三人遂如愿归附了成吉思汗③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1页。。由此,纳牙阿一直得到成吉思汗的器重,在蒙古统一后还受封为中军万户。

其次,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成吉思汗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遂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差强人意的领导者总是回避、掩盖不足,而杰出的领导者则勇于承认不足,并不断寻找改善这种不足的方法。成吉思汗认识到:若只依靠游牧民族已有的技术,而没有文字和法律的支撑,他无法有效地治理国家。于是,成吉思汗引入畏兀儿书写系统,制定了蒙古人法典,经过一系列改革,成吉思汗不但提升了管理效率,而且维护了蒙古政权的稳定与安全。

再次,辨识盟友,明辨利弊。在危难时刻善于选择合适之盟友,亦构成了成吉思汗智慧的识人体系。选择盟友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选择盟友重要性如何?斯蒂芬·沃尔特在《联盟的起源》一书中作如是分析:“在任何竞争性的体系中,能够吸引到盟友都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资源。相反,引起其他方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者,则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④〔美〕斯蒂芬·沃尔特著,周丕启译:《联盟的起源·序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事实上,成吉思汗多次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正确的盟友,这种策略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以下是两次成功的事例:一次是在被泰赤乌人俘虏后,成吉思汗抓住机会,与锁儿罕失剌建立友谊,并在其帮助之下,顺利逃走,从而脱离泰赤乌人的魔掌。另外一次则是在妻子被蔑儿乞惕人掠去后,成吉思汗争取到了札木合和汪罕的帮助,成功救出了妻子,并提高了自己的威望。由此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成吉思汗有识人的智慧,是以即使在他最危难的时刻,也有部属一直追随左右,不愿离开。

最后,允许争论的民主原则。善于处理争论的领导人能够让所有的团队成员说真话,把握争论的焦点,然后找出大家皆能接受的解决办法。成吉思汗对建议持开放态度,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其对汗位继承的处理。对四个嫡子的继承问题,成吉思汗并未回避,而是公之于众,广开言路。期间,长子术赤与次子察合台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劝告兄弟二人回忆过往的艰难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二人最终达成和解,并一致认为三子窝阔台稳健可靠,堪当大任。在整个事件中,成吉思汗并未粗暴干涉。他允许争论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儿子们在争论过后形成了共识。这一非同寻常的原则,既避免了失败者的疏离,亦解除了未来的隐患。此外,在每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之前,成吉思汗都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进行讨论。在大会上,他组织诸王对各种重大政治、军事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甚至是辩论,最后才达成共识和统一行动。事实上,这种民主思想为成吉思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为蒙古汗国的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之,成吉思汗的用人艺术,增强了团队稳定力,善于选人用人与他的忠诚、讲信义的性格有着密切联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吉思汗始终坚持如此的用人原则呢?确切地说,是成吉思汗不平凡的经历练就了其不平凡的智慧。一是忠诚、讲信义的理念来自其坎坷的家庭经历。成吉思汗出生于12世纪弱肉强食的草原社会,正值漠北各部贵族角逐争雄、互相征战的混乱时期。面对动荡的政治形势,幼年丧父的成吉思汗,在不幸中磨炼,在苦难中崛起,终成一代天骄。二是成吉思汗在创业开国过程中始终以忠诚、讲信义作为自己的最高道德标准。不论对家族成员还是那可儿及将士,成吉思汗都以诚相待。获取战利品后,成吉思汗总是分给众将,因此其为人行事吸引众多人才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成吉思汗左右,在他的身边迅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隶属阶层——那可儿(亲兵、伴当之意)集团。

(二)选才用人的方法

第一,任用归附的降将。非常重要的是,成吉思汗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在用人方面很有气度,对仇人亦唯才是用,即使过去曾与他为敌和竭力反对过他的人。者别(?—约1223),又译为哲别、只别、遮别,原是成吉思汗的仇敌泰赤乌部的一员猛将。其实,者别之名是归附后有之,其原名只儿豁阿歹。在1202年的阔亦田之战后,他和锁儿罕失剌一起归附成吉思汗,《蒙古秘史》是这样记载其归附经过的:成吉思汗问在阔亦田地方对阵作战时,是谁从山岭上射来一支箭,射断其战马——白嘴黄马的颈脊?者别听后坦白承认了射马之事:“从山上射箭的人是我。现在大汗若赐我死,只不过溅污了一掌之地。但若蒙大汗恩赦,我愿在大汗面前,去横断深水,冲碎明石,到指派的地方去冲碎青石,到奉命进攻的地方去冲碎黑石。”成吉思汗非但未报复反而赞之曰:“凡是与人敌对,对于自己所杀和所敌对的事,就要隐身、讳言。这个人却把所杀和所敌对的事,不加隐讳地告诉我。这是个可做友伴的人。”原名只儿豁阿歹的者别,因为射断了成吉思汗战马的颈脊,成吉思汗因此就给他改名为“者别”(意为箭镞),并命他跟随在成吉思汗身边作战,放心地授以兵权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5页。。由是观之,成吉思汗从者别的言语中识别出他的心胸坦荡,因而宽宏大度将其赦免并留在身边,者别后来成为铁木真麾下最杰出的大将之一。

第二,任用各族人才。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不仅网罗和培养本族人才,对蒙古人以外的有识之士亦引为己用,所以与他共同创业的不仅有蒙古人,还有许多其他民族人才。总之,成吉思汗用人始终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不论出身唯才是用。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东丹王突欲之后。他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曾任金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金灭后降蒙古。西征时,耶律楚材用占卜之术预测凶吉,解释许多奇异现象,鼓舞士气,及时决定重大军事行动。后来,成吉思汗把耶律楚材推荐给继承人窝阔台。耶律楚材的杰出才能因而得到充分施展。他提出的废除屠城旧制,释放被俘为奴的汉人,建立赋税制度,发展文教事业,加强中央集权等诸项建策,均被窝阔台采纳。这些对改变蒙古的落后面貌,完善元朝立国后的各种制度都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因人授任。成吉思汗善于用人还体现在根据人才的能力状况量才使用,即“用人常各视其所能”①〔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上),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77页。。具体而言,成吉思汗对下述之人的任用就体现了其量才用人的原则。其一,以唵木海为炮手。唵木海随成吉思汗征伐有功,成吉思汗曾问其攻城略地之策,唵木海认为,因为炮石重而及远,故攻城当以之为先,成吉思汗闻听大悦,即命其为炮手,“后定诸国,多赖其力”②〔明〕宋濂:《元史》卷一二二《唵木海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3010页。。成吉思汗对外战争的胜利,唵木海的新式战争武器功不可没。其二,采纳张荣的渡河之策。张荣是归降的汉将,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至西域莫兰河,不能涉。”于是,张荣向成吉思汗献造舟济河之策。“荣请以一月为期,乃督工匠,造船百艘,遂济河”。成吉思汗赏识其才能,赐名兀速赤③〔明〕宋濂:《元史》卷一五一《张荣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3581页。。其三,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祭旗出征,进兵仇敌乃蛮部,俘获精通畏兀儿文字的掌印官塔塔统阿,成吉思汗待之如上宾,命居左右,凡有文书印章事宜,皆交他去办,并且还让他充任蒙古贵族子弟的导师,传授畏兀儿文字和语言。塔塔统阿以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文,从而创造了畏兀儿蒙古文。从以上事例可见,成吉思汗在选人方面不拘一格,使人才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

不以出身论人才、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是成吉思汗用人思想的显著特色。善用人者能成事,知人善任方能才尽其用。作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成吉思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如迭该是牧羊的,而古出古儿起初只是一个木匠。这些人都是经过长期征战,屡建奇功而被提拔重用的。若以出身论人才,势必会埋没一大批人才④孙密文:《人才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7页。。成吉思汗用人不分族属,不看亲疏,不管贵贱。而且,即使是原来的敌人,他同样广加网罗,引为己用。于是,各族奇才在其麾下各显其能、建功立业。

(三)选才用人的理念

“为人上者,最怕器局小,见识俗。”⑤〔明〕洪应明原著,马博整理:《菜根谭第1册》,线装书局,2016年,第36页。虚怀若谷的成吉思汗关心将士疾苦,爱惜人才,不轻率处理有过错的将士,注意培养、练就人才。成吉思汗对待部下宽宏大量,一生不断聚拢人才,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因而受到众人的爱戴和拥护。

第一,赏罚严明。领导者用人,赏罚是最重要的手段。赏,即通过奖励有功之人,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罚,即通过惩戒有过之人,保证有令必行。赏罚严明,领导者就能凝聚下属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赏罚混乱,领导者就会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成吉思汗并不贪恋财富,每次作战胜利,他会慷慨地将大部分战利品赏给有功之人。但成吉思汗也有自己的底线:他对战利品的所有权和分配权不容挑战。如果有部下私藏战利品,等待他的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成吉思汗通过言教及具体的奖惩政策教育将士们团结和谐友爱。成吉思汗团结、爱护手下将士,对待他们如同自己的友伴、兄弟,对有功的将士,给予重用或重赏;对战争中牺牲的将士,随时随地给予优厚的抚恤;对有过错的将士,给予公平、慎重的惩罚。为了保证秩序,成吉思汗制定相应惩罚措施,但对犯错误的将士,以教育为主,不滥用惩罚,不因自身喜怒而惩罚将士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78页。。作战时,成吉思汗经常率兵支援部下,并亲自为受伤的将士敷药。成吉思汗要求诸位将领不得滥用职权,随意惩罚,更不得枉杀将士们。他始终未诛杀过任何一个忠于自己的功臣。他把诸将及军队分封给诸子、诸弟、诸侄时,训诫他们:“如果他们有什么过错,你们不可随意杀他们,而要先来问过我。”②〔波斯〕拉施特:《史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80页。他爱惜将士们的生命。作战中,不准无谓牺牲任何一个士卒的生命,不准遗弃伤员。由于赏罚严明,锻炼得蒙古军个个严守军纪,奋勇作战③达林太:《成吉思汗樸素军事辩论法思想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第77~84页。。十人分队中若有人被俘,其他同伴不去营救,将处死整个小分队成员。同时,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战争中的伤亡率,成吉思汗主要采用运动战及远攻战的战术,避免阵地战白刃搏斗的同时,以远程武器弓箭等杀死大量的敌人,以此来降低人员的伤亡,通过这样的进攻战术,用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

成吉思汗在论功行赏时不分等级。每次战争结束后,均论功行赏,将所获得战利品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将士们,凡有需要,向之请求,均不吝赠予。甚至解衣以赠。有需马者,亦愿下马以授。此奖赏方式,提高了将士们的忠诚度,同时亦动员诸多将士,冒死为蒙古而战,大大提升蒙古军队实力。成吉思汗的惩罚机制严格,对背叛者和违反军纪、法治者一律重罚。成吉思汗治罪不分亲疏,诸敌临帐不用命者,虽贵必诛。比如在征服花剌子模国时,成吉思汗因为其爱婿脱忽察儿犯了掠夺的错误,即罢免其职务降级成为普通士兵。成吉思汗在大札撒中要求严禁盗窃、掠夺等恶习,违者一律处死。如此一来,在蒙古诸部归降成吉思汗后,即改掉如盗窃、通奸等诸多恶习。

第二,激励士气。士气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从精神层面看,士气是一种对伟大事业的信仰,参与者必须心怀进取予以追求并能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二是从智慧层面看,参与者必须坚信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他所在的团队是富有成效的,并且他的领导是值得信赖的;三是从物质层面看,参与者必须觉得在物质上得到了保证——拥有了良好的武器和有利的作战条件。如1203年,春克烈部出兵袭击铁木真,战于合兰真沙陀之地(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境)。由于当时铁木真没有准备,仓促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而遭惨败,部众溃散,只得带领十九人撤退,当来到班朱尼河畔进行修整时,“糇粮俱尽,荒远无所得食”。只好射野马为食,汲浑水以饮。看到大家情绪低落,铁木真举手仰天而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这番激励的话极大地感染了追随者,“将士莫不感泣”④〔明〕宋濂:《元史》卷一二〇《札八儿火者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2960页。。后来,“饮班朱尼水”的十九位功臣俱成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开国元勋。

成吉思汗对忠诚者给予重用,同时对有功者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将士们的忠诚之心,激励将士们英勇奋战。在成吉思汗看来,“诚言者也,将委以大任乎”①道润梯布:《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203页。。者勒蔑救成吉思汗三次,为了奖励他这种忠诚的行为,成吉思汗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终生保持与者勒蔑的情谊,建国后封其为千户那颜,并赐九罪而不罚的特权。1206年,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国之前,遇到了无数险阻,在危急时刻正是锁儿罕失剌、捏群、赤老罕把阿秃儿、阿速那颜、德薛禅、火力台、蒙力克、乞失里黑、把带、泰出等人在不同时刻帮助成吉思汗脱离危险②吉日嘎拉,包勇:《成吉思汗执政思想在军事实践中的体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21~26页。。成吉思汗谨记他人帮助,依据功绩的大小,分别赐予不同的封赏。

第三,选贤任能。平庸的领导者排斥优秀的人才,将他们视作自身的威胁而非团队的财富。杰出的领导者则能看到人才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成吉思汗的领导团队中,除了蒙古人外,还包括乃蛮人、蔑儿乞惕人、塔塔儿人、契丹人、畏兀儿人等。对于成吉思汗而言,如果对事业有帮助,他并不介意重用敌对部落的成员。在所有大臣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契丹人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博览群书,精通中原政权的运作方式。成吉思汗非常欣赏耶律楚材的才华,任命他为国家的最高管理人员。历史证明,耶律楚材对塑造成吉思汗及整个汗国的强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见,善用人才者,必然是惜才者。实际上,成吉思汗善于网罗和使用人才,他的气度和见识是难得的。在其培育、爱护下,人才得以锻炼,但是他又是执法不阿的,绝不徇私枉法。正因成吉思汗具有这种人格魅力,故将士们在作战时才愿意为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二、成吉思汗的积极心理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成吉思汗的卓越领导力体现在知人善用的用人体系上。成吉思汗广泛接纳来自不同族群的人才为其所用。例如,耶律楚材、木华黎、镇海等人均身居要职。成吉思汗为何具有如此高超的用人智慧呢?要想深刻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将视野投射到成吉思汗的积极心理品质。所谓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不仅有利于个体发展和主观幸福感的,亦是利他且受到社会的肯定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③参见张晓娜,冯维:《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第6期,第40~43页。。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表现

一是宽容大度。成吉思汗具有宽容大度的积极心理品质,使许多异己的势力被感化、接纳,人才为其所用。如成吉思汗不计前嫌,礼遇接纳了曾经在最苦难的时候抛弃自己的主儿乞人撒察别乞。这一举动使曾经离开的部落陆续回归到成吉思汗的身边。1201年,成吉思汗与札木合所率十一部联军会战于阔亦田,者别一箭射杀了成吉思汗的爱马。不过在处理俘虏时,成吉思汗宽容接纳了者别,由此者别追随成吉思汗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二是豁达乐观。《元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成吉思汗听说长春真人丘处机深谙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国方略,遂不远万里礼贤下士请丘处机赐教。丘处机言说世上本无长生之术,劝告成吉思汗要清静节欲、顺应自然,万万不可逆天行事、滥杀无辜,成吉思汗闻言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更加敬重丘处机的为人诚实,给予丘处机以极高的礼遇并尊称其为“神仙”①〔明〕宋濂:《元史》卷二〇二《丘处机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4524~4525页。。成吉思汗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三是善于思考。智慧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维度。《蒙古秘史》记载了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被蔑儿乞惕人掠走后,为了营救孛儿帖,他运用连横合纵的战术思想。首先是联合汪罕,他把一件珍贵的黑貂皮大衣——孛儿帖父母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献给了草原上实力雄厚的汪罕并尊称汪罕为父亲。其次,请求自己小时候的好安达札木合出兵相助②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6页。。这样就形成了强大的军事联盟,并成功救回了孛儿帖。这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成吉思汗站稳草原的根基,成为其今后走向成功之重要转折。

四是勇毅果敢。只有心理积极,才有积极作为,困难面前勇者胜。成吉思汗不畏艰难,不惧风雨,崇尚勇敢。例如,成吉思汗少年时,家里的八匹马突然被盗马贼掠走,因这八匹马几乎是他家的全部财产,所以他得知情况后,急忙骑马连续几天几夜追赶上盗马贼,并射死了其中的一位,其坚韧的性格使其成功夺回了自己家的马匹③详见道润梯布:《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49~50页。。正是靠着勇毅与果敢,成吉思汗从一个贫困的蒙古青年成长为叱咤世界的天之骄子。

(二)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原因

成吉思汗的人格魅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多年的不断磨砺中逐渐形成的。这种人格魅力,赢得了蒙古人的尊重与信任,使其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需要讨论的是成吉思汗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三个原因。

其一,挫折和逆境。敢于直面挫折和逆境,是成吉思汗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成吉思汗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挫折,常常身处逆境。具体的例子包括:(1)他9岁时,父亲在回家的途中被仇敌杀害,家族遭到排斥,被迫在饥寒交迫中生存;(2)他不幸被敌人俘获,在锁儿罕失剌一家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脱;(3)他19岁时,蔑儿乞惕人发动突然袭击,俘虏了他的妻子,他和追随者在不儿罕合勒敦(蒙古人的圣山)躲了三天三夜,才摆脱追捕;(4)他41岁时,克烈亦惕部首领汪罕率兵突袭,军队遭遇重创,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些挫折,成吉思汗未选择逃避,而是勇敢顽强,奋起抗争,最终击败一个个敌人。在逆境中充分展示了他勇于面对挫折的品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成吉思汗备受蒙古人仰慕。

其二,优良的家风。对批评持开放性的态度,是成吉思汗人格魅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成吉思汗13岁时,他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别克帖儿因为猎物分享问题发生争执。心有怨气的成吉思汗不顾母亲诃额伦的劝导,和弟弟哈撒儿带着弓箭埋伏在路旁,射杀了别克帖儿。母亲严厉地斥责了他们,并称他们为富有攻击性的野兽。母亲的教诲给了成吉思汗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他非但没有心怀怨恨,还虚心接受了批评,进而明白了为恶和从善的界限。随着事业的壮大,成吉思汗颁札撒,立法度,让臣民懂得:犯罪,不但会带来可怕的破坏性后果,还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其三,信守承诺。信守承诺,是成吉思汗在人生历程中获得的重要经验。在蔑儿乞惕人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中,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俘。他向汪罕和札木合求助,共同出兵攻击蔑儿乞惕人。在这过程中,成吉思汗和汪罕的军队赶到会合地点时,比约定时间迟了三天。因此,札木合愤怒地指责他们:咱们不是说好了:“即便有风雪,也要守约。即便下雨,会合时也不落后。”咱们蒙古人一经应诺,就跟立了誓言一样,不是吗?谁不践约,就开除他!咱们曾这样相约的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0页。。经过这次教训,成吉思汗更加明白了践行诺言的重要作用。若没有它,盟友之间的信任就会消失,士气就会低落,协调一致的行动将会变得愈发困难,并最终将导致失败。当然,成吉思汗并非神灵,在成长过程中,他亦有脆弱的一面。正因为如此,其勇气、包容、正直更容易让部属产生“共鸣”,并以极大的热情追随其前进的脚步。

总而言之,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成吉思汗将用人的艺术和用人的智慧发挥到极致。面对逆境和不利局面,成吉思汗通过树立共同理想、磨砺个体品格、培养识人智慧与运用安人艺术,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位受人爱戴、具有超凡魅力的卓越领导者,使部属心悦诚服,并以服从、忠诚和勇于自我牺牲作为对他的回应。

三、结 论

综上所述,成吉思汗聚才用才的一套方法,是与他的积极心理品质分不开的。概言之,成吉思汗成功的一大关键,就是会用人。选拔人才不论资排辈,使用人才不问出身,并重视培养人才。成吉思汗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总结出一些具体原则和实用方法,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②〔明〕宋濂:《元史》卷一《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76年,第25页。。成吉思汗的用人智慧表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③刘子宁,刘付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之术》,《领导科学》2020年第2期,第86~89页。。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成吉思汗的积极心理品质便是其用人之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首先,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感染人。突出的例子是,成吉思汗9岁时,父亲也速该在为他订婚后,返回的途中被塔塔尔人毒死。从此,他们家庭被族人抛弃,流落于草原上。苦难、苦斗、苦战陪伴其一生,但生活的窘迫和艰辛造就了成吉思汗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力。成吉思汗没有被眼前困难和生活的不如意吓倒,而是在困难中磨炼自己坚韧的品格,锻炼了管理能力,为将来积累宝贵的人生经验。

其次,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育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成吉思汗从小在蒙古部落里摸爬滚打,备尝艰辛,出生入死,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和事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必须再一次指出,成吉思汗的人生韬略来自于其成长过程中的千锤百炼,而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成就了其个人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使部众受到教育,成吉思汗亦于草原争雄中脱颖而出。

第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吸引人。成吉思汗并非一个循规蹈矩之人,他善于打破陈旧制度,勇于创新。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前,各部落战事频发,基本上每次战争都会导致财产的掠夺。每次都是贵族得到大量的战利品,而普通牧民仅仅能得到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点战利品。长此以往,普通牧民打仗的积极性不高,还经常因为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成吉思汗提出“战胜敌人时不可贪财,战胜了敌人那些财物我们共同分配”④司马安编著:《成吉思汗管理箴言》,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年,第46页。的思想并制定了新的分配方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在战争中获利。新的分配比例确保了普通牧民的财产权,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此外,1204年,成吉思汗命令归顺后的乃蛮部掌印官——塔塔统阿创立了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文字的创立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创新。

第四,坚定的目标——赢得人。成吉思汗的箴言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不要理会能走多远,只管前进,目标必会达到;不要怕险阻,尝试便会成功。”①王建华著,孛儿只斤·苏和主编:《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41页。正因如此,成吉思汗在艰苦的生存环境驱使下,逐渐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确立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志向,他治军有方,善于用人,赢得部众的拥戴,凭借其军事才能与领导才干,最终于1206年春建立了大蒙古国,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凝聚作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心理品质蒙古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蒙古靴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雲使》在蒙古
成吉思汗
蒙古香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