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色”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体系的思考
——以温州为例
2021-04-14杨星星
杨星星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我国将有占总人口18.1%的人口为60周岁及以上,有占总人口12.6%的65周岁及以上人口。到2027年,我国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14%,进而步入深度老年化社会。根据《温州市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7年,温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份额的17.56%,总数为1454979万,比去年增长4.23个百分点;温州市2018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份额的18.2个百分点,达到151万,预计无子女和需要养老的老年人到2050年高达7900万,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家庭养老能力弱,包括住房养老在内的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困境
温州市人大代表于2020年4月24日的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将 “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示范居家养老中心40个”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当中,所以,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我市各区、各县、各乡镇都建立起来了,但由于刚起步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境。2021年2月5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当中,目标是“改造提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个”,因此将2020年温州市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遇困境作如下总结:
2.1 运营发展缺乏长期规划,相关部门监管督责不到位
多数政府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委托养老机构公司所运营的,由于养老模式的差异,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会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出现应付的态度,甚至出现造假情况,例如较多养老服务中心台账所记的活动都是假活动,并未实际开展,仅有几张图拼凑应付检查,缺乏对养老服务中心的长期规划,这一方面是社会资本力量逐步加快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步伐的同时,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较为滞后,未能形成对于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实践表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无清晰的盈利模式,一直处于亏负状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因资金问题而未能很好的进行规划。
2.2 养老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中医保健、康复护理、基础护理、膳食服务、心理辅导、文娱活动等。这些养老服务虽在运营方案中都有提及,但在实践运营中大部分养老服务项目都未能对老人提供,大多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以文体休闲活动为主,且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在康复护理、基础护理、中医保健等方面未能充分开展。一方面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养老护理上缺少资质、大多数养老工作者专业水平普遍偏低,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康复保健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中心的康复保健设备并非齐全,从而导致一些康复保健治疗未能开展;最后一个方面,街道和运营机构方为规避风险,提供的康复保健治疗少之又少,主要以简单、安全的基础护理为主,故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3 服务人才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国家虽大力支持银色经济,但养老服务行业并非那么受欢迎,其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民群众普遍对养老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其工作又脏又累,且福利待遇不高不适合年轻人干,另部分老年人认为年轻人没经验,不放心将自己交托于年轻人,这也导致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年龄结构失衡。然而,要想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高,质量高,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必须具备一批高专业水平的养老服务工作者,目前大部分养老服务中心的一线养老服务工作者学历都偏低,未进行正规的养老操作培训,养老工作的持证率也偏低,护理员的资质认证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是机构自办培训、短期培训,结业上岗),这导致人员配置缺乏真正的标准和规范,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不熟练甚至不正规现象,入职门槛低,造成项目团队的整体专业性不足,难以开拓高质量的服务。
2.4 资源浪费主要是大量器材的闲置
为了完成2020年温州市民生实事中提出的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目标,市政府在财政上大力支持养老中心的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都配备了基本设备、设施,但由于实际运营机构并没有拥有相关资质的人员可以开展这些服务,因此,大量用于的检测、康复、理疗等专业设备,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5 亏本运营,难以可持续发展
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虽由市财政支出,但在实际运营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运营机构处于亏本经营,这就使其难以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没有清晰的盈利项目,项目大都以公益性为主;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老人并不多,多数老人不愿意花钱买服务,更愿意将钱花在医院里。
3 思考和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对于全国、地方来说,应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养老服务不是局限于某个行业,应与教育部门、民政、卫健、人设等多个部门协同,通过顶层设计,来规划布局与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所匹配的养老模式,例如促进医、养、教等多元养老资源在社区一级的优化整合。同时,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环境要进行优化,大量推进养老服务新格局形成,即实现立体式、多层次发展。党建引领必须加强,逐步增强以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体系这一内在驱动,逐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动员能力,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最后,我们必须改善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节,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3.2 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设备明确盈利项目
把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有效整合,在老人的具体需求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创设诸如手机app智能型的养老服务系统,构建掌上养老,让老人与老人家属通过app,微信小程序,外卖软件,电话等多渠道多途径方式,对社区的老人进行“即时”的一对一服务。与高校合作,温州市现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不断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养老人才,实现互利。另可专业机构合作,将场地与医院等机构合作,让其他专业机构来提供专业服务,一方面可明确盈利项目,另一方面打消老人对养老服务不规范的顾虑,更能让服务对象安心、放心,且因为服务项目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从而会吸引更多老人进行消费。例如,永兴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疗站,每周固定时间为人们提供全科门诊以及开药等医疗服务,老人非常喜欢也非常愿意过去享受服务。
3.3 完善服务人才体系
1)扩大人才培养的供给。养老服务发展很大部分取决于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程度,因此需采取各种方案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纳人才。例如:(1)对本市就读养老服务专业并有意向毕业后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贫困生进行资助,并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要求最少服务期限为5年。(2)促进校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与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广现代学徒制,采取校企培养相结合方法,从而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企业提供实习职位,并且组织养老服务工作者在高校进行技能培训。(3)加快引进养老服务人才,即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可以从省外、海外招聘,并寻求引进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充实基础的一线岗位;鼓励养老服务中心对社会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4)建立一支由养老服务人才组成的多元化服务的团队,鼓励各种行业业人才转入养老行业,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护工,家政服务人员等。
2)加强养老服务人才规范化管理。养老服务行业虽是银色经济来源之一,但目前养老服务工作者转岗率比较高,甚至许多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生毕业实都未从事该行业,主要原因是目前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仍不完成,缺乏成熟的人才管理模式,因此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从而规范养老服务人才的管理。首先,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信息登记,可建立养老人才信息库,并设立人力资源工作站;其次,建立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教育机制,鼓励与职业高校、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并签订协议,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如委托进修、继续教育培训、开设讲座等;最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机制的建立,在相关政策给予更多的倾斜,提高养老工作者的工作待遇,使他们的劳动权益有更多的保障,举办并鼓励参与各类养老护理技能大赛。
3.4 加大社区养老力度,加强政府精准扶持力度
政府、社会以及家庭要加大对老年人关心力度,更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与引导,一方面利用多种媒介,比如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媒体,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使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熟悉和认可。通过大力宣传赢得社区老年人的理解及信任,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影响力。要逐渐引导或改变老年人的消费理念,使老年人逐步建立花钱购买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对运营机构给每年一定数额的资金补贴,政府加大购买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并全面落实服务项目的减免政策。
4 结语
近年来,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的老龄化现象逐步加重,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养老服务的需求,而受传统“养儿防老”的思想限制,居家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选择的方式,机构养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接受,但由于现代年轻人工作繁忙,并无多余的闲暇时间照顾老人,使让老年人在晚年养老能够获得幸福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相信也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