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政协创新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04-14于晓华胡如嵩
■ 于晓华 胡如嵩 方 成
“沧州市政协换届后,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推动政协工作新发展。”11 月4 日,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就沧州市政协报送的《关于加强特色平台建设,推动沧州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作出批示。同日,沧州市委书记康彦民批示:“很好!报告思路清晰、方法新颖、措施得力,希望市政协充分利用十大平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参政议政作用,为沧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肯定性批示的背后,是沧州市政协十二届领导班子立足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不懈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努力。
牢牢守住“高质量”这个政协工作的生命线
站位新起点,明确新要求。8月25 日,市政协十二届领导班子履新。8 月31 日,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主席会议提出了推动沧州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强调要深入研究掌握高质量做好政协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政协是一个靠话语权和软实力彰显价值的地方,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高质量是政协的目标所在、使命所系,是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尊严所在、价值所在,要把高质量作为政协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把务实、切实作为不二法门,贯穿到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不是协商主体,而是协商平台;不是“和”政协协商,而是“在”政协协商。要深入研究如何从打造平台、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提升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质效,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干一件是一件,不做无用功,推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坚持用好“党建引领”这个点燃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党建赋能,双轮同转。9 月16日,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研究确定了推进党建和履职融合发展、双轮同转的工作思路,构建“统一领导、双线运行、两级推动、互促共进”的党建工作推进机制。会后,研究出台了《关于设立功能型党支部的实施意见》,以专委会为基础,建立7 个功能型党支部,将184 名党员委员全部编入党支部,实行委员“全员入委”和住县(市、区)委员活动组“纵横双规”,落实党员委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着力发挥政协各级党组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三个作用”。
紧紧牵住“特色平台”这个推动政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集思广益,谋定后动。9 月27日,在市政协领导班子和各室委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政协主席务虚会专题研究谋划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一级调研员、各室委主任、各位副秘书长等29名同志踊跃发言,从多角度、多层面提出近百条建设性意见。会后,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办公室梳理汇总各方建议,集合集体智慧,形成建设特色平台的基本共识和主要框架,并成立专班逐一研究,对标全国先进,立足沧州实际,坚持系统观念和可操作、可落地原则,形成了《加强特色平台建设,推动沧州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是本届政协工作的总抓手,是推动沧州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设计安排。11 月1 日,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若干措施》,强调要牢牢牵住特色平台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传统平台展现新气象,新建平台呈现新活力,以此带动双向发力提质增效,活跃沧州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局。
精准把握推动“十大平台”落地落实的关键点
一子落地,全盘皆活。《若干措施》明确了10 个平台功能定位、具体要求,以及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平台支撑、强化机制保障、夯实调查研究基础、规范标准化建设5个方面19条领导和机制保障措施。10 个平台各具特色,建设落实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落脚点、发力点。
“政协讲堂”。突出统领性、着眼高层次,在文史馆组织开展省政协视频培训、专家讲座、委员讲堂等3 个板块讲堂活动,内容涵盖理论学习、“四史”学习、政策法规、前沿知识、知情明政等方面,并通过视频形式覆盖全市政协系统,吸引市、县两级政协干部、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广泛参与,全面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
“书香政协”。开展崇学系列——“读书分享+”活动,围绕让委员读书动起来、活起来,在市政协文史馆设立诵读分享平台,紧跟中央部署和省、市委要求,确定阶段性学习主题,开展主题荐书、赠书、读书、讲书、诵书活动,让委员人人可参与、能分享、有收获,做到“一届委员,一身书香”。
“全体会议协商”。发挥协商履职最高形式作用,打造全体委员高质量集中协商议政的履职平台,力求把全体委员“聚”的能量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提前精准布置委员作业,着力抓好审议、讨论、大会发言等3 个环节,提升协商议政质量。安排实现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到委员讨论组参加讨论全覆盖,设置表彰议程,突显委员高光时刻,增强委员履职光荣感、自豪感,增强党委决策落地生根的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专题议政协商”。注重发挥常委会、专委会作用,构建双层协商架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协商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关切进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年举行2 次,视情况可安排在基层召开;专题协商会一般每年进行5 次,可在文史馆·议政厅举行。注重协调同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过程、面对面开展协商,提高协商效果。
“‘有事好商量·群众身边事’对口协商”。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聚焦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选择切口小、呼声高、能落地的课题,各专委会一般每年开展1 次对口协商。坚持开门协商、开放协商,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在文史馆·议政厅进行,也可现场协商,推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
“‘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全链条直联直通协商”。坚持质量为本,不重多、重精的思路,对3 个常态化建言载体进行一体打造提升。着力改进文风,做到清新好读、高效通达。改进办理、落实、反馈工作,实现全链条闭环运行。推进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3 个板块信息联通,资源共享,实现成果互相转化,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形成集成效应,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视察监督”。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项工作,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或主席会议安排,组织委员定期开展视察监督,做到监督在一线、协商在现场。同时,组织开展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了解新成就、体验新变化,增进认同、凝聚共识,画好“同心圆”。
“委员会客厅”。打造让委员当主角、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创新平台,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双向发力成效。采用“1+N”模式(“1”是建设市级委员会客厅,开展委员学习交流、协商议政、谈心谈话、交友联谊等活动;“N”是支持委员所在单位创建会客厅),由委员申报、专委会审核、市政协党组认定,共同建设委员和群众共享的温馨家园。
“文化文史研究传播”。立足“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建设市政协文史馆,宣传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展示政协委员履职成果,传承沧州优秀文化,打造有内涵、有品位的沧州文史文化研究与宣传的品牌阵地。
“智慧政协”。建立或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智慧政协综合管理系统3 个办公系统,实现网络议政,PC 端、移动端与委员互联互通,与省政协,市委、市政府,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协之间电子政务互联互通,推动“互联网+政协”深度融合,为政协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