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及路径分析
2021-04-14韩利红
韩利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33)
1 社会互赖理论与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关联性
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dependent Theory)始于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互赖是指个体分享共同的目标并且每个人的结果都被他人的结果影响[1]。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通过对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动力及方向进行研究,探索出个体间在合作性和竞争性情境中相互影响时的行动效率、内在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及结果[2]。约翰逊兄弟( David W. Johnson,Roger T. Johnson)在莫顿·道奇( Morton Deutsch) 将社会互赖分为积极的社会互赖和消极的社会互赖的基础上,还存在一种无互赖的情境,从而将社会互赖扩展为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三种基本类型[3]。
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第一种类型是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与互帮互助,包含一系列积极的互动方式,例如,教学上的互相听课、科研上的互相合作等,这种类型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与发展;第二种类型是消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将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作为竞争对手并相互内耗彼此的合作;第三种类型是专兼职教师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采取所谓“单打独斗”的方式,对其他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采取戒备心理。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在现有的专兼职教师群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它们不利于专兼职教师群体之间建立基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新型合作关系,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也造成一定的消极阻碍与影响。对此,针对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需要学术界给予重点关注。因此,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视角来考虑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能够深入到专兼职教师内部进行反思,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开辟全新的思路,同时,为找到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症结提供指引以及转化方向。
2 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重要性
2018年2月国务院“职教二十条”中提出“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4]。可见,兼职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之一。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是具有“自愿”、“合作”、“共享”、“共同的信仰”和“责任”等特质。专兼职教师合作互动会依据产业合作、教学合作、科研合作上设置的共同目标并为之努力以及相互鼓舞,促进共同进步。为达成“共赢”,专兼职教师两个不同的群体内部之间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以及利益相关性。他们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群体的内聚力,进而产生协同合作。因此,如何更好的建构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调动专、兼职教师有效合作,资源共享,对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有利于解决专兼职教师各自的短板。当前,专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教,他们大多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历较高,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但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弱,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差距。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较丰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熟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但他们缺乏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模式的掌握,缺乏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专兼职教师这种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正好可以满足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并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及促进双方专业发展的需求。
其二,有利于专兼职教师群体在合作中推动着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的质和量。自利性是合作行为的动机,互利性是合作维持的条件,合作是参与人实现其自利性目标的一种策略手段[5]。专兼职教师共同体作为教书育人合作的一种载体,能够很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自利性与互利性的统一”,兼职教师来自企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来教学的目的是发现人才,在教学中发现“可用之才”,精心栽培,日后“为我所用”。专职教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好的就业,顶岗实习有好的单位可供选择,自己指导的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够在兼职教师所在的企业实习,从而有利于自身的教学。可见,专兼职教师的互动合作推动着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的质和量。
其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群体间形成缄默性的科研团队。建构专兼职教师群体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为培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个组织提供了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创造力而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因此,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有利于专兼职教师群体间形成缄默性学术氛围与文化,其中缄默性学术氛围与文化主要是指在专兼职教师群体中形成的良好的竞争—合作型学术氛围与文化。一方面,专兼职教师在工作中同伴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互相激励并督促对方,把对方看作良好的竞争对手,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同伴之间的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形成与“对手”之间的合作。专职教师不把兼职教师看成是简单的兼课教师,而是把他们看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互帮互助,在科研上能实现成果转化,形成缄默性的科研团队。
3 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存在的问题表征与成因分析
3.1 问题表征
其一,专兼职教师之间产生冷漠现象,存在拒斥心理。依据社会互赖理论划分的三种类型,消极互赖和无互赖这两种类型在专兼职教师中间是比较常见的,在经过实地观察发现,存在以下两种现象: 一是有些专任教师将兼职教师作为“外来者”看待,在工作中很少与兼职教师进行交流,并有意地隐藏、掩饰自己所掌握的教学资源与信息,对兼职教师进行保密; 二是兼职教师也把自己当“外来者”看待,认为自己就是聘请来上课的,上完课就算完成任务了,也不向专任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即使对学校的管理有意见也会刻意地保留自己的意见,即使自己对这个问题非常有见解,也不会给对方提出宝贵的意见。上述现象表明,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中出现了冷漠与敌对现象,缺乏主动沟通,各自为战。教师之间存在目标价值共识的沟壑,没有相互信赖感,在教学科研合作项目上更是微乎其微,这使得专兼职教师之间进行良性的合作互动的壁垒更加森严。其二,专兼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动机出现“异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动机出现“异化”,即功利化色彩明显。其最主要原因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教师的体面生存和职业获得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专职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强影响使命感,在教学等方面动机不强,而兼职教师到高职院校任教仅为了课酬。高职专兼职教师成长,若不能得到科学的引导,或许会对“异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若能把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建构起来,方能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增添效力。
3.2 成因分析
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人才培养的质量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职教师群体包括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内企业行业内的兼职教师。高职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是两个泾渭分明的群体。目前,高职院校注意到“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重要性,提出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是1:1,通过对专兼职教师的访谈,“双导师制”中的专兼职教师,两者的协作视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互动合作,迫在眉睫。
目前,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方式主要有“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双师型教师”等,但真正的没有落地实施,或实施起来面临很多瓶颈。其中间缺少一条“搭桥牵线”的“绳索”,这条“绳索”就是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本文拟解决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互取长补短,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关注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各自群体的建设,没有把这两个不同类型的群体统整起来,共同解决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棘手的教学问题。
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在专兼职教师中缺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兼职教师对学校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兼职教师本人,都没有把兼职教师定位为“高校教师”,虽然各校都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但很少有学校真正严格执行。学校对兼职教师“重使用”、“轻管理”,缺乏人文关怀,兼职教师缺少归属感。兼职教师在“爱和归属感”这一层出现断层,怎能到达自我实现的需求呢?又怎能主动地与专任教师合作呢?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除了是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评教等简单的考核外,难以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准确、全面的考核评价。
4 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建构的路径分析
4.1 树立正确的教学信念
教师的教学信念是引导教师从事各类教学工作的一种价值观取向。因此,树立专兼职教师正确的教学信念,从消极互赖与无互赖走向积极互赖对于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树立稳定而又正确的教学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既是专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领航标和引擎,也是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教学信念,专兼职教师的合作动力就会稍显不足,难以敞开心扉并开诚布公地分享各自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等。对此,专兼职教师需要摆脱狭隘、自利的教学心理,秉持共长、共享的互利主义的教学观念,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从内心上开始信赖他人,认同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人们不用相互提防,心情自然放松,思想必然活跃,可以尽情挥洒聪明才智[6]。只有放下心中对他人的芥蒂,才能使建构的专兼职教师共同体迈向可能。荀子亦认为,只有个人与他人的“共在”与“合作”,才是人得以存在的基础。每一个人只有在与人们的关系中,才能获得生存的条件[7]。对此,学校管理者要引导专兼职教师树立“和而不同”的互赖心理,进一步建立从“个人走向共同”“从他们走向我们”的个人理念,尽可能地摆脱与规避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中消极互赖与无互赖类型的深层困境,促进其走向积极的对话与融汇的空间。
4.2 加强广泛的互动交流
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沟通的深度与广度,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通过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专兼职教师彼此之间能够进行校企合作以及交互作用,激发各自的创造力,集思广益,从而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此,专兼职教师在加强广泛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互动的深度。针对探讨的教学问题,专兼职教师在加强广泛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建议,对其在教学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彼此要进行深度挖掘,切忌彼此之间形成表面化和敷衍化的互动。二是互动的广度。专兼职教师应该把互动从教学扩展到专业建设、科研、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因为专兼职教师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才能创造出思维的火花。因此,专兼职教师可以进行横向的跨学科之间的加强广泛的互动交流。在专兼职教师共同体中,差异是合作的动力而非合作的阻力,专兼职教师应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打破两个群体之间孤立的状态,搭建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
4.3 制订有效的制度保障
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是高职院校建设校企合作的基础前提,拓展多元化的实践合作形式,确保使其逐渐制度化,是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建构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针对专兼职教师群体来说,基于产教融合为导向的合作,有利于切实地满足高职院校的办学需要。对此,高职院校要制订有效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制度,从多方面开拓多元化的实践互助形式。比如,高职院校可通过“订单班”的形式,从最初的专兼职教师的合作,扩展到专业内部所有教师的合作,最后整合到学校与校企之间的合作。“订单班”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想达到“共赢”的有效途径,三方有统一的信念。其次,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制定教学管理的“双导师制”,使其用于日常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等多方面的教学当中;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的互助,专兼职教师选择并围绕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把专兼职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统整到课题研究中,并一起参与问题的提炼、课题的选择、课题可行性的论证、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假设的研究,研究计划的确定等。另外,专兼职教师也可以在师生技能竞赛中进行合作,从而达到成果转化,合作共赢。专兼职教师在工作中将上述合作形式进行常态化,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实践制度,从而作为建构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的良好制订有效的制度保障。
4.4 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
建立“合作共享”型的专兼职教师共同体,建立和谐的校园师资文化环境,两个不同群体的合作是从个人在追求他们自身的最大利益的理性活动中积淀形成的。文化观念主宰着实践行动,而不是实践行动主宰着文化观念[8]。建立合作共享的校园文化,创造富有教学育人氛围的环境是建构专兼职教师共同体的重要“心理场”。创建专兼职教师的工会小家,使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享有同样的基本福利,如“三八妇女节”为兼职女教师送礼物,学校举办运动会等全体教师参与的活动,也邀请兼职教师共同参加,使兼职教师感受到“我也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正如“心近了,一切好商量”。二级分院或部门为前来任教或合作的兼职老师设立办公场所,能够提升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人的行为实践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在“合作共享”型的校园文化指引下,通过人文关怀等方式激励他们融入到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中,进而将其不断地内化,从而产生一种教师文化自觉,使得积极互赖的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良好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