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觉场景下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探析
2021-04-14赵洋
赵 洋
(阜新市党群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移动视觉搜索主要对档案馆中数据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但可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还可以创新资源搜索方式。但目前档案馆的整合结构和移动视觉搜索结构无法适应,为更好地顺应互联网条件下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变化的用户需求,应该充分发挥出资源组织与建设等方面的优越性,集中力量设计并建立视觉资源库,同时实现资源间可靠互联,从而为视觉搜索构建高质量视觉资源数据库。
1 视觉传播定义
列奥纳多·达·芬奇曾说过:“距离感官最近的感觉反应最迅速,这就是视觉,所有感觉的首领。”人作为个体去感受世界,70%的感受来源于眼睛,嗅觉、听觉、触觉等其它感官加起来只占到30%。本文论述的视觉传播指的是视觉传播活动。一般情况下不包含文字传播活动,而仅指利用图像的传播活动。视觉传播展现形式主要有:以文字为主文字图像组合,以图像为主文字插图组合。自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以来,既能听旁白、解说同时又可以通过荧幕看到画面此时视觉传播开始与听觉传播相结合,形成视听一体化的传播形式。进入2000年之后,视觉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主要以报纸、杂志、摄影图片、电影与电视等媒体载体来展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如短视频、电子书与交互网络的出现,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史印证着视觉传播的发展史,视觉传播依赖于图像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2 融合组织
信息资源采集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档案馆信息资源目标,同时对资源实行语义关联,构建视觉目标对象索引。在服务选择中针对有关技术服务实行识别和描述形成目录,便于随时选取调用。在用户交互与服务选择间是融合组织,基于用户需要视图构建移动视觉搜索服务程序,根据工作流实行有关服务的识别和选择,最后利用调用选定服务组件中特定程序实现融合组织,从而完成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任务。搜索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是把图像搜索转换成文本搜索,以此依托相对成熟的文本搜索技术对文本相似程度进行计算,然而关键词搜索法在处理海量图像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含义模糊情况。另一方面为基于移动视觉搜索程序,把搜索任务当作需求采集-任务建模-任务求解程序。综上,利用用户搜索需求设计档案馆用户移动视觉搜索服务程序,把组织流中较为复杂和难度比较大的技术,替换封装完好和开放的技术,把其依据工作流逻辑实现服务选取和 融合。
3 移动视觉场景下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
档案馆微视频相较于传统视频档案,时长更短,篇幅更小。微时长与档案信息的接收环境相适应,能化整为零地传递档案信息。叙事有助于档案构建更加完整、有机的记忆。档案馆微视频叙事结构呈缩微化,择其要点简洁地陈述档案信息的逻辑关系。微时长下的微叙事使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的主旨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把宏观复杂的档案信息解构成微型的叙事结构。
4 移动视觉场景下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的发展建议
1)提高视觉素养,强化档案馆微视频传播意识。档案馆要深化微视频传播思维,树立正确的视觉传播理念,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顺应档案信息的传播规律,明确微视频视觉传播的重要性。通过改善档案馆微视频制作的生态环境,切实提升档案馆微视频的数量与质量,推动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档案馆应注重引进拥有较强信息分析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其较高的视觉素养、扎实的档案知识,将静态平淡的档案材料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微视频作品。档案馆应对其微视频的传播平台进行相应的升级改版,对于已有视频档案的档案馆,可充分利用原有的视频档案,细化档案分类,增设专门的微视频档案,并对已生成的微视频进行筛选后整合入专栏;对于未设置视频档案的档案馆,应增设视频档案以及专门的微视频档案。
2)依托平台联动,健全档案馆微视频传播格局。依托平台联动可以拓展微视频的传播渠道,以扩大其影响范围。一方面,档案馆利用其官方网站背靠官方微信、官方微博、APP客户端等不同定位的自建平台联动,打通内部平台渠道导流,形成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站内平台生态循环系统。另一方面,根据档案馆微视频不同的传播特点,将档案馆微视频转发到相关的垂直网站等外部平台,同时,档案馆应积极入驻抖音等政务新媒体平台,以扩大档案馆微视频的传播范围,实现微视频的跨平台传播,形成共生共荣的视觉传播格局。依托平台联动有利于弥补档案馆自建平台内循环传播的不足,提高档案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应当注意不同平台的分众差异,在传播实践中掌握传播规律,以探索最佳传播平台,健全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格局,形成联动效应。
5 5G时代下视觉传播发展的未来展望
5G智能运算为多元视觉服务提供更多技术支持,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处理变得更为便捷和快速。而5G技术的应用,为视觉处理提供了高传输能力,提升了计算机的视觉处理能力。可以说,5G技术下的这种智能化感知的视觉传播方式,提高了视觉传播媒介的自适应能力,同时也使得受众群体可以获得更好的观感。多元化视觉服务的提供离不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支持,而此领域所涵盖的技术主要有人脸识别、视频分析、图像编辑、工业视觉检测以及图片识别和三维图像视觉等等。在5G技术应用以后,可以通过将视觉场景中的背景与识别目标进行分离,之后对需要进行传输的场景目标进行重点追踪,从而实现多维化的视觉传播效果。目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视觉的发展虽然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其未来发展态势被广泛看好。2010年以后,一些专业提供智能视觉的企业出现,并在医疗、体育、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等方面提供了图像识别、动作捕捉等相关的视觉传播服务。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人脸识别、物体识别以及人体识别等相关的智能视觉已经得到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也表明5G技术支持下的多维度视觉服务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6 结束语
图片是随着现代印刷术的发展才成为视觉传播的重要载体的。随着摄影术和印刷制版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报纸、杂志开始刊登图片。此后,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图文结合”开始成为印刷媒介的基本传播方式。电影、电视出现后,“视听结合”开始成为电子媒体的基本传播方式。毫无疑问,图片是当代最重要的视觉信息传播载体,也是构成视听传播、多媒体传播和富媒体传播的最基本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