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1-04-14李小芳梁杰皓
李小芳 梁杰皓
统一战线既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①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不仅对高校统战工作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而且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统筹全国统战工作全局等方面也能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发展赋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内容、新特点和新形式,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新问题。本文回顾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相关文献,对当前研究的已有成就和欠缺之处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为创新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搭建更为科学的统战工作体系、回应时代问题提供基础和借鉴。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中指出,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都属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②研究者们立足《条例》中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界定,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概念进行了探讨,徐晓曼等人认为,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一般干部以及处于教学一线的教职工在内的在高校工作的非中共党员的知识分子人群都属于广义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范畴。③吉晓雅认为,这一群体包括所有在高校参与工作的还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在高校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各院系担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科研骨干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归国留学人员都可归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④赵斌等人在廓清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基础上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们也认为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优秀党外人士都属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群体。⑤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上,国内学者意见基本一致,普遍认同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并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知识分子都属于这一群体,但目前学界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概念上的研究不多,且不深入,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其政治面貌、工作性质的定义上。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研究
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况进行详细了解是做好其统战工作的前提,而明确其特征,掌握其思想特点尤其重要。学者们大体从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两个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这一群体在学历地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参政议政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
(一)从社会地位角度出发进行特点阐释
有学者从社会地位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指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地位较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高校一线教学科研人才中,党外知识分子占二分之一左右,其中本领域、本学科的领军人物有不少,而且也有少数世界级科学家。⑥陈晓莉指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数量规模大,同时具备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群体中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者大有人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界名流都不少。⑦刘以榕表示,硕博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是大多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背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富有创造力且专业性强,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也属于领先阶层。⑧同时,廖玉洁进一步指出,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因为有过海外求学经历,因此他们相比于其他人具备较强的对外交往能力及外语能力,而且他们在信息和社会资源获取以及学科的国际发展状况掌握上也更具优势,他们能借助自身优势促进国内外人才交流,为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⑨
(二)从思想观念角度出发进行特点阐释
有学者从思想观念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阐述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参政议政等方面展现出的特征。
1.理想信念坚定,具备全局意识
陈湘如表示,作为学校的拔尖人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爱祖国、求进步的特点,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且爱岗敬业,能始终把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放在心中。⑩刘晓俏则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梳理了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特点,她指出,我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十分关心时政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们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思想态势上积极向上。刘爱娣对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进行了论述,她指出,我国大多数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已经形成了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认同,他们能够积极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也能正确认识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
2. 参政意识较强,但政治素养有待提升
何莉萍指出,相比于其他的统战对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意识更强,他们能将党和国家的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对国家大政方针及所在单位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关注,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在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上有所缺失,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鉴别力缺乏,政治理论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朱自玺认为,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受社会转型影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其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在政治思想上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庄聪生则表示,在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和理论水平上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其政治修养不足。
除上述特征之外,有学者还指出,较之于党内工作人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队伍更庞大、成分更复杂、思想更活跃、组织较分散、管理更困难”的特点。陈立思指出,目前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中的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不高,存在对工作压力、收入和人际关系的抱怨。欧阳文芳则表示,受到社会思潮等各种因素影响,在少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上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这些人普遍更加看重科研、报酬和校外兼职,对教学和本职工作重视度不够。
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时代价值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强调了党外知识分子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性,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上升到战略地位,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相关文件显示:“高等学校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传统领域和重要阵地,截至2017年,全国137.3万高校专任教师中,44.7%是党外知识分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精英群体,能在人才培养、高校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建设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意义重大。
(一)从微观层面上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海群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要充分依靠并有效利用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这支重要力量,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尹兴尉表示,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必然选择,不仅能够起到增强高校人才吸引力、推动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还能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也有学者指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之一,高校党内、党外知识分子的和谐、教师之间的和谐以及师生之间的和谐都有党外知识分子的参与。总之,“高校统一战线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高校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二)从宏观层面上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蒋波指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能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上发挥作用,而且还能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厉丽、刘雅静指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团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既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出于维护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重要部署。刘以榕认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凝聚社会力量、净化社会风气、端正学风文风、树立社会正气上,也体现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以及党外政治生态建设上,在这些领域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张东升、祁丽从更高的层次出发指出,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不仅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的巩固,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
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问题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坚决的贯彻和落实,国内高等院校积极响应、统筹谋划,在统战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校统战工作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界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参照。
(一) 高校统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
李长达、师吉金指出,“建立健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运行机制是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新时代挑战和破解难题的重要方法。”司云翠指出,当前高校的统战工作机制仍然不健全,在职能机构设置、党外代表人士监督、参政议政制度保障、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二)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重视不足
金更兴指出,当前高校更加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其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教育和引导上重视程度不够,总体上存在重业务能力、轻思想建设的倾向。
(三)高校的统战工作力量薄弱
王莉指出,高校在统战部门的建设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完善、不稳定,独立的统战部门缺失等。王欣也表示,高校统战工作总体上存在人员少,设备、场地、经费等不足的问题。
(四)统战工作载体建设、创新不及时
何正玲等人指出,形式传统落后;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各种形式联系不强,缺乏整体性、形式主义强,缺乏特色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载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王莉、濮志峰指出,因为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传统的以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存在的载体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统战工作需求,亟须创新。
(五) 统战工作方法单一
王欣指出,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引导时存在“只注重理论政策灌输,缺乏情感交流;只注重单向传导,缺乏双向互动”的问题。
五、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路径研究
我国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们基于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路径,为新时代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导。研究者们大体从思想引领、统战工作媒介、统战工作主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路径,为不断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一幅较为详细的实施图景。
(一)强化思想引领,推动统战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领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钱朝阳指出,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列为重点工作,要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统战格局、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同时也要进一步革新相关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从供给端得到提升。史苏、陆安慧指出,高校要借助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从内心、情感和价值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给予真正的认同,在实践中更好地践行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司云翠也表示,高校要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时刻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刘以榕指出,强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其思想动态现在已经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改进过程媒介,保障统战工作
媒介作为将主客体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中提到的过程媒介意指在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托的介质,相应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工作载体、交流平台以及工作方法都可归为过程媒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牵涉广泛,改进工作过程中所依托的媒介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1. 改进过程媒介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体制机制
李晔、陈步伟指出,作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合适的体制机制也有助于应对、破解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史苏指出,要建立省、市委统战部和省、市高校工委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党委要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还有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谋划,指出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统筹机制、教育培训机制、选拔培养机制、关怀激励机制。”
2. 改进过程媒介要创新统战工作载体
李彦平等人指出,对高校统战工作载体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要坚持统筹设计、人本诉求和统战时效三个基本原则。何正玲等人指出,在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制度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及网络载体建设。黄芙蓉就网络载体建设进行了详细论述,她认为,高校应该跟上时代,充分应用诸如统战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开展统战工作,对党的统战政策、方向和建设思路进行广泛宣传。
3. 改进过程媒介要促进交流平台建设
史苏、陆安慧指出,“应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构成的不同特点,在巩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因校制宜,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侨联等组织,形成完善的组织和工作网络体系。”
4. 改进过程媒介还需革新工作方法
陈晓莉指出,高校对待党外知识分子要努力做到在工作上支持、培养上重视、生活上照顾,通过强化物质引领来促进精神引领。同时,她还主张应该建立立体化的统战工作格局,不能拘泥于自身的圈子和资源,要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跳出统战搞统战。梁杰皓从青年统战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要重视增强统战亲和力,关注青年的思想动态、心理问题和行为方式,主动关心、融入青年,加强对新形势下青年统战工作的特点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以期为青年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主体责任做好统战工作
高校是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直接主体,承担着领导、谋划、统筹统战工作的责任,高校落实责任、踩实步伐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陈湘如指出,高校党委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领导高校的统战部门,在各院系下设立统战委员会,以此不断引导基层学院关注、重视统战工作,同时也要重视加强相应的干部队伍建设。孙岳兵、曾贤杰指出,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或者创造条件设立社会主义学院,又或者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校党校为依托加强对相关人士的教育培训。另外有学者指出,高校同时也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因为作为特殊的统战对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较高,统战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佟颖等人指出,高校要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作为选拔统战干部的条件,同时也要在政治、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统战干部相应的关心和爱护。杨光也指出,长远来看,要做好高校相关人员的统战工作需要高校统战部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不断充实统战工作队伍,提高统战干部的综合素质。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上已有一定成果,第一,基本界定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第二,阐明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特点;第三,基于宏微观视角分析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时代价值;第四,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多角度阐释,为做好这一工作提供了现实路径。学界既有的研究成果为日后深入研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打下了基础,但是,客观来说,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视野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仍有提升的空间,客观地看待和审视这些不足,尝试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于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促进高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有所裨益。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1.研究缺乏系统性,存在碎片化倾向
整体而言,学界关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涵盖了概念阐释、重要性、特点、意义、困境以及解决路径等多个方面,但是当前还未形成稳定、系统的研究框架。学界既有研究成果偏重于对这一群体的特点、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在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失衡现象。当前,学界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问题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在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上也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充实。
2.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点有待挖掘
在研究内容上,学界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中存在重复研究、部分研究内容雷同的问题,缺少让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性研究仍有待提高。多数研究者在“内涵概括—特征分析—意义论述—困境阐释—路径探析”的研究中思路受到局限,研究成果流于大众化。同时,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忽视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仍需进一步挖掘。
3.理论阐释为主,缺乏实证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多数学者停留于理论阐释,提出的观点较为抽象,缺乏数据支撑。这一点在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的特征分析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学界只有少数学者选择借助调查问卷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现状进行调查,依托数据得出结论。而且,在特点研究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生活和工作上的特征研究有所缺失,只有少数学者对其给予关注。
4.学科视野狭窄,研究范围受限
在研究视野上,学界关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绝大部分是由高校的统战干部开展的,大多数为单篇论文的形式。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单一、学科背景狭窄,由此导致研究视野也相对狭窄,研究范围受到限制。统战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作,涉及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而当前的研究成果大都局限在政治学和传播学背景下,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未来展望
1.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理清这一特殊统战对象与其他统战对象的界限,这是进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首要问题
当前,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上,多数学者主要从政治面貌上对党内和党外的知识分子进行区分,对其在教育背景、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加强特点辨析,从多角度对二者进行区分,进一步明确、充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内涵。
2.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社会、高校多角度思考如何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提高研究的创新性、新颖性
与时俱进是做好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亟须创新,探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有效路径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深化对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性研究。另外,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社会稳定之要,也是国家发展之需,只有形成“国家—社会—高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才能行稳致远,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各界的支持都是推动统战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的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不能仅仅以高校为研究背景,还应当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挖掘,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统战工作格局,实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建构。
3.要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开展研究,达到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的目的
一方面,在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状况进行论述时,不能停留于抽象的描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今后的研究需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实证研究,多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数据,深入实地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为观点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跨学科研究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趋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背景对其进行论述,拘泥于某一学科不利于开展整体的、全方位的研究,难以实现突破和创新。除学科交叉法之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同样也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法来展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外知识分子的政策变迁进行研究,挖掘其中深刻的制度意蕴和政治智慧。
注 释:
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3/c1001-27621618.html.
③徐晓曼,宋明凯,张雪:《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与工作创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版》(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第198页。
⑤赵斌,吴兴怀,陈浩,崔师睿,王运明:《关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立德树人机制的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113页。
⑥《高校统战?且听孙春兰讲解此中门道》[EB/OL],http://www.tibet.cn/culture/news/1479977535212.shtml.
⑨廖玉洁:《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若干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31页。